在 Web3 搞 DevRel 也两年了。翻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笔者这张照片:
2019 年湾区谷歌办公室 GDE Summit(能找到我吗哈哈
那不如趁着这个时间节点,回顾下自己过去的经历,把我对 DevRel 的整体认识,统统聊一下吧。
怎么走上 DevRel 这条路
2014 年,我刚到北京,还是个菜鸟Android开发工程师,渴望学习技术。经过一番搜索,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社区:他们经常举办硬核技术活动,而且完全免费!
这个社区名为北京谷歌开发者社区(Google Developer Groups),简称 GDG。下文将用此简称指代。
当时,谷歌仍是一家神一般的公司,许多技术人以进入谷歌为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因此,很多人看到这个社区带有"谷歌"二字,就认为是官方活动。事实上,答案是:既是,又不是。
众所周知,谷歌拥有大量业界领先的开源技术。例如:
- 占据移动手机半壁江山的 Android
- 引领云计算浪潮的云原生基石 Kubernetes
- 市占率最高的浏览器引擎 Chromium
- 重要的前端框架 Angular
- 服务器语言 Go
- 跨平台开发框架 Flutter
- 开启这一波大模型热潮的 Transformer
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延伸。毫不夸张地说,谷歌是推动人类社会科技数字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对这家公司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呢?答案是:让越多的软件开发者使用谷歌开源的技术,从而巩固其不可撼动的行业地位。
GDG 正是为承载这一公司使命而诞生的,也是谷歌 DevRel 事业部的起点。
首先,GDG 是一个非营利性技术社区。组织者、志愿者和所有幕后人员都是自发参与,不领工资。正因为没有利益纠葛,社区才能纯粹地专注于技术话题。为了解决项目运作的基本资金需求(如租用活动场地、物料茶歇费用等),谷歌官方的 DevRel 会与全球各地 GDG 对接,提供非营利社区标准的相应支持。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参与 GDG 期间,我的收获颇丰:
- 公众演讲脱敏,不再那么容易紧张
- 开始对讲笑话产生兴趣,尝试变得幽默
- 结识了许多技术硬核玩家,如代码家(daimajia)、扔物线(@rengwuxian)、冯森林(@oasisfeng)等等
- 最重要的是,我明确了自己并不喜欢"天天对着电脑写代码"这件事
最后成为核心组织者。除了平时工作日在工作,很多周末我都组织这些活动。下面用一组照片来回顾那段理想洋溢的岁月:
2016 年的一次 Android Meetup
2017 年 DevFest 年度开发者节日,在北航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源运动的利 Ta 精神在我心中埋下种子,成为日后我核心价值观之一。与此同时,我也深度参与了对谷歌诸多项目和技术视频的内容汉化工作。
如果对我在 GDG 字幕组做翻译的经历,以及受谷歌官方邀请前往旧金山山景城参加 2016 Google I/O 有兴趣的读者,请移步查看我这篇知乎的回答,不再赘述。
由于作为 GDG 社区核心贡献者与谷歌 DevRel 长期打交道的经历,为我后来从乙方顺理成章地跳到甲方埋下了伏笔。
对比中美头部科技大厂的开源 DevRel
2018 年,中美科技行业的产业环境呈现出显著差异。中国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不仅孕育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世界级科技巨头,还涌现出如雨后春笋般的科技创业者。一时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甚至不输美国。
然而,两国的产业格局仍存在本质区别。从数据互联网的角度来看,美国领先中国整整一个时代。这一点从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AWS 这样的云计算先驱早在 2002 年就诞生于美国。相比之下,中国的阿里云直到 2009 年才揭开面纱,此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已成为电商绝对霸主,天猫也已正式上线一年有余。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个人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为"电商"等新兴网络经济形式奠定了基础。为了有效处理这些海量数据,技术基建成为科技巨头无法回避的战略重点。大数据、DevOps、容器化、微服务、边缘计算等技术新词不断涌现。作为这些技术的发明者,科技巨头们不得不迅速着手"教育开发者"的工作,争分夺秒,力求领先。
恰逢其时,笔者先后在谷歌和阿里云任职,亲身经历了这两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怀揣不同产业心态的公司,如何对待和发展各自的 DevRel 部门。
2018-2020 年谷歌期间
2015 年,谷歌发布 TensorFlow 人工智能框架。到 2018 年它在 AI 工程师中最受欢迎,紧随其后的是 Facebook 发布的 PyTorch。
在这一波深度学习革命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中,谷歌当然希望自己能率先抢占开发者的心智。趁着这个机会,笔者加入谷歌中国大陆的 DevRel 团队开始着手发展 TensorFlow 社区。我主要开启了一个 TensorFlow User Group(简称 TFUG)的项目,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城市遍地开花,旨在提供一个这样的地方:每一位 TensorFlow 开发者可以分享、交流和互促互进的社区。
截止到我离职,全国最高峰有 19 个城市和 93 位组织者。今天在 TFUG 的官网上,依然可以看到中国大陆还有 12 个 TFUG 在运行中。
我们来快速过一下,我当时大致怎么做的?
- 对外发出招募,现在还可以在网络搜到当时的这篇公告。
- 筛选报名的志愿者,最好 AI 技术水平和社区组织能力兼具
- 撰写 TFUG 如何运作的执行手册,并会议同步给入选的组织者
- 引导社区定期开展活动,比如小型技术沙龙、代码工作坊和黑客马拉松等等
- 和社区组织者经常跟进社区的状态,比如组织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活动形式的改进等等
- 书写组织者的故事,帮助社区形成不停有新鲜血液加入的自然生长状态
- 宣传社区中诞生的实际使用 TensorFlow 的使用案例
以上并不 100% 完整,但你能 get 这个意思了。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我们经常谈到一个词「病毒传播」,技术社区恰恰就是这个现象的最好诠释之一。一个硬核的技术社区,如果同时具备活力,并以开源非盈利的方式去做,结果就会在开发者的口中,形成一传十十传百。
当然了,如果一个社区要长期保证高质量的硬核内容,邀请分享嘉宾就成了一个常常有挑战的难题。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谷歌 DevRel 的重要项目 Google Developer Experts 谷歌开发者专家,简称 GDE。让我们一起打开谷歌开发者官网的 GDE 页面:
检索所有 GDE
目前在册的中国 GDE 多达 40 位。随便筛选 AI/ML 这个技术领域,看到我的两位朋友李锡涵和林嵩:
中国大陆的 Machine Learning (AI) GDE
正好我任职期间,接手过中国大陆 GDE 项目的运作,Onboard 了十几位 GDE,主要是 AI/ML 和 Android 方向。
其实 GDE 此类,把行业内有名的技术 KOL 发展成自己"大使"的做法,在业界并不罕见。微软就有自己的 Microsoft 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微软最有价值专家),腾讯也有腾讯云最具价值专家,简称 TVP(Tencent Cloud Valuable Professional)。
归根结底,此类"技术大使"项目想取得一种双赢:
- 科技公司借助这些 KOL 的名声传播自己的技术生态
- KOL 们享受大公司给的 entitlement,帮助自己加深个人品牌
谷歌 DevRel 全景图
零零总总讲了这么多,不如系统地分析一下,谷歌 DevRel 是怎么做的。先看图:
Google DevRel Landscape
除了前文提到的 GDG、GDE、 TFUG 等项目,我们还可以看到 Developer Student Clubs(DSC)、Women Techmakers(WTM)和 Launchpad Accelerator。
GDG 是触达人群最高、技术最广泛的社区。从更高专业性上进行延伸,少数极具有技术影响力的个人,会被发展成 GDE。而从垂直性上来说,DSC 专注于大学生,GDG 和 GDE engage 工作后的码农群体,WTM 帮助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取得更多科技成功,Launchpad Accelerator 则服务于创业群体。
不管从年龄层还是群体分布来看,谷歌 DevRel 基本实现了 360 度无死角覆盖。
从开发者技术影响力的角度去评估,谷歌 DevRel 毫无疑问在 2018 年是领先于所有其它科技大厂的。而今天来看,它 No.1 的位置有点危险了,毕竟对于开发者来说,最重要的一块宝地 GitHub,被谷歌紧随其后的对手微软一口吃下,抹平了很多辐射开发者的优势。
当然,作为全球科技技术的主要领航者,谷歌既有财力也有需要,打造一支扎实的 DevRel 团队来服务于业务。笔者在职期间,DevRel 这样一个跨职能 Cross-Functional Team (XFN) 的独立团队,大概有一百多号人。
谷歌在 DevRel 上的战略布局,非常清晰且完整,大家可以据此设计自己的 DevRel 项目。
有关于 Developer Relation(更社区向)和 Developer Advocate(更技术向)两者的区别,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去展开讨论。
最后照例让我们一起快速过一下还能找到的过去工作照:)
2019 年 TensorFlow Roadshow,在清华大学
2019 年上海 GDD 大会,上海世博中心
2020-2022 年阿里云期间
彼时,中国 SaaS 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年阿里在开源领域的投入,体现了其作为行业先驱的远见和决心,不断探索和创新。饶是如此,阿里的开源也取得非常不俗的成绩,可以说是引领着中国开源浪潮慢慢向前。
为什么这么讲呢?
先看职能部门设置
在我任职阿里云期间,公司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跨部门协作模式来推进 DevRel 相关工作,这与传统的专门 DevRel 团队结构有所不同。有一个从阿里巴巴集团自上而下设立、跨部门协作的组织架构,叫阿里巴巴开源委员会和开源办公室,有各大业务线比如中台、AI、数据库等等的负责人过来任职,虽然执行的数人主要也是借调过来,各自 headcount 有所属的 BU。
再看阿里开源做过哪些事
来一个数据,2023 中国开源年度报告中提到,阿里巴巴集团开源的 OpenRank 排名:"在 2021 年前,一直是国内开源的领先者,并至今稳居世界第六的排名"。有趣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华为:"2019 年,华为正式被美国制裁开始,将开源作为重要战略方向,一路飙升,并于 2023 年完成了对 Google 和 Amazon 的超越"。同时,主要拥有支付宝的蚂蚁金服,自 2014 年从阿里巴巴分拆出来单独成立蚂蚁金服,后更改蚂蚁集团,也一直在开源上长期投入,长期仍保持在国内前四、世界前十的水平。看图:
数据来源:OpenRank China
此一时,阿里云仍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整个集团的开源业务主要是两大块:
-
在淘宝天猫崛起过程中的偏服务于中台的技术项目,有非常多,举我所熟悉的比如
- 消息中间件明星项目 RocketMQ,捐赠给 Apache 基金会
- RPC 调用框架 Dubbo,捐赠给 Apache 基金会
- 分布式事务服务 Seata,捐赠给 Apache 基金会
- Java 诊断利器 Arthas 等等
-
正在崛起的云计算业务线,我熟悉的又比如
- 云原生管理平台 KubeVela,捐赠给 CNCF 基金会
- 边缘计算 OpenYurt,捐赠给 CNCF 基金会
- 容器分发 OpenKruise,捐赠给 CNCF 基金会
- 大数据加速引擎 Fluid,捐赠给 CNCF 基金会
- 混沌工具 ChaosBlade,捐赠给 CNCF 基金会
- 机密计算 INCLAVARE CONTAINERS,捐赠给 CNCF 基金会
- 实时计算 Apache Flink,捐赠给 Apache 基金会
- 配置管理 Nacos 等等
在云计算这边,又细化为云原生、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大数据的分类。笔者任职阿里云,所以主要经历了 KubeVela 从零到一进入 CNCF 孵化的全过程,负责和基金会进行对接,你可以从 cncf/toc repo 的这个 ISSUE 回顾所有细节。后面还逐一帮助了上面其它项目的捐赠。每当想起当时这些经历和那些可爱的同事,很开心而感慨。
关于开源基金会为什么存在,请回顾之前的旧文:《为什么说开源社区是 DAO 的雏形?》。
但归根结底,我对中国整体做开源的前景表示悲观。中国的开源软件商业化面临着独特的挑战。目前,国内市场对 SaaS 产品的接受度还在逐步提升中。「订阅制」模式在中国还需要时间来培育,许多用户仍倾向于先尝试免费版本。这种市场特性为开源项目的商业化带来了新的思考。
阿里和华为在开源领域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和付出令人敬佩。虽然目前还难以预测最终效果是否会完全复制西方市场的模式,但这些努力无疑正在推动中国开源生态系统的成长,很可能会形成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独特发展模式。
大厂为啥要搞 DevRel
回顾本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DevRel 在现代科技公司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的延伸,更是一种融合技术传播、社区运营和产品迭代的综合性角色。
在软件驱动的经济时代,DevRel 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
- 技术传播:将复杂的技术概念转化为开发者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知识。
- 社区建设:培育活跃的开发者生态系统,为公司的技术栈注入持续动力。
- 产品优化:通过直接与用户互动,收集反馈并推动产品迭代。
- 开源战略执行:在开源项目的推广和社区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从谷歌的全方位 DevRel 布局,到阿里巴巴在开源领域的深耕,我们看到了大厂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它们不只是在培育用户,更是在塑造整个行业的技术走向。
然而,DevRel 工作的成效往往难以用传统指标衡量。它需要长期投入,需要公司高层的战略眼光和耐心。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如何平衡开源投入与商业回报,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计划进一步探讨 DevRel 这个有趣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DevRel 从业者应具备哪些核心素质?
- Web3 时代的 DevRel 工作有何特点?
- 如何评估 DevRel 工作的实际效果?
- DevRel 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希望这些讨论能为正在从事或有兴趣加入 DevRel 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让我们一起见证和推动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的发展。
我们再会~(上海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