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Hive
开发者 / 团队:Bunny Lau
平台:iOS、iPadOS
请简要介绍下这款产品
Hive 是一款专为创意工作者设计的灵感收集应用。它能帮助你轻松捕捉和整理各种创意灵感。
核心功能:
- 快速收集:通过共享扩展,一键保存图片、视频;
- 社媒抓取:支持多个平台的链接解析图片视频保存;
- 快速整理:使用分类和标签功能,轻松管理你的收藏;
- 多设备同步:借助 iCloud Drive,在不同设备间同步你的灵感库;
- Eagle 兼容:文件模式下兼容 Eagle 数据库,目前可以读取大部分内容。
Hive 让你的创意工作更加轻松,不错过任何灵感火花。无论你是设计师、内容创作者,还是任何需要收集灵感的人,Hive 都是你的得力助手。
哪个瞬间让你决定开发这款产品?
我是 Eagle 的忠实用户,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使用至今。每年我都期待 Eagle 发布移动端,但这个愿望年复一年都未能实现。终于有一天,我决定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恰逢 AI Coding 的出现,让我这个编程新手也燃起了信心。我花了很短的时间搭建了一个 Demo,发现项目似乎有实现的可能性。于是,我决定开始学习并着手开发这个项目。
相比于同类产品,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为 Eagle 的移动端,产品设计有明确的目标。但对我来说,关键在于平衡移动端真正需要的功能,以及应该保留在桌面端的功能。
我认为快速收藏是最重要的功能,它包含两个层面:
-
快速从社交媒体下载并保存内容。为此,Hive 设计了链接解析和下载功能,尽可能减少用户手动保存的步骤。
-
交互设计上追求最快捷的操作路径。例如:
- 使用 share extension 直接启动 Hive 导入;
- 在 iPad 上支持拖放内容;
- 兼容剪贴板复制链接和键盘粘贴操作。
这些设计都旨在让用户能更直观地导入内容。
第二个重要方面是浏览和重复利用的体验。我希望用户能在移动端查看收藏的素材,使移动端不仅可以剪藏,还能快速搜索和查找。因此,我在展示层面做了大量优化,让用户更容易浏览素材。同时,用户可以将这些素材拖拽到画布或文档中进行二次利用。
你尝试过哪些渠道推广它?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吗?
上线后的唯一一条宣传内容是来自一个博主哎呀思的 小红书视频,阅读量和传播效果都非常可观。这直接帮我搞定了产品初期 ASO 的事情,花了 1 天时间就把主要的关键词打下来,起码让用户都能快速搜索到我的产品,这对我来说就基本达到目标。
后续可能就我自己而言会极少地提及这个产品,把更多时间花在打磨产品本身,产品上线初期所收集到的反馈有很多,我觉得把产品先做好了,有需要的用户自然会找到这款产品。
发布这款产品至今,有哪些反馈让你印象深刻?
- 第一个例子当然是对新功能的请求:绝大多数用户都很喜欢这款产品,毕竟这是第一次有机会在移动端用上这样的产品。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功能的缺乏和 Bug 的修复。我很感激那些通过邮件或者社媒给我反馈的用户,正是这种反馈让我能够更快地完成迭代和修复。毕竟作为一个新手独立开发者,很多测试工作都无法很好的兼顾,这个时候就很需要初期的用户帮忙。每次看到这些反馈都很感动。
- 第二个例子是有很多人无法完成数据库的导入:这是我收到最多的反馈,原因很复杂也很多样,有一些情况确实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也在不断迭代解决这些问题,但更多时候,iCloud Drive 的不稳定性才是最大的难点,很难和用户去解释要如何正确的从 iCloud Drive 下载保存内容。这真是一个非常「哲学」薛定谔的难题。这也让我思考后续要更多的数据库设置引导和各种难题的解决教程,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让用户能够更好的去尝试这些方案。
- 第三个例子是对 NAS 和网盘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在上线后的前几天收到了很多关于 Nas 的支持请求,甚至用户自己也尝试用 SMB 之类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询问 Hive 是否能支持。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用 Eagle 的用户里有 Nas 的用户,这几乎是一个不能再小的群体,这个需求在需求池的优先级肯定是很低的。但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 Eagle 自己也不太想做移动端的原因之一,因为存储方案的千奇百怪和移动端沙盒的限制,有很多方案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方便。最终我的初始方案选择了 iCloud Drive 作为基础,也是因为这是实现起来目前最稳妥的方案。但无论如何,让更多人有机会用上,这也是我会去努力的方向。
有哪些产品你觉得应该被更多用户知道?
Raycast 和 Linear 是我从去年至今最喜欢的产品。
先说说 Raycast,在此之前我一直在用的是 Alfred,但自从 Raycast 出来后,我就发现相比之下 Raycast 更像是一个成熟的用户产品。简单的设置方式,非常灵活多样的配置,可以一键访问的 AI,这些都改变了我的使用方式。
我最常用的一些设置包括,翻译、搜索 SF Symbols,检索 Apple Notes 文件,快速创建 Linear Issue 等。快速创建的入口帮助我养成了随时记录任务的习惯,越细分细小的任务就越容易被完成,Raycast 就是最快速的入口。
其次是 Linear,任务管理是一个能有效提升人幸福感和减少焦虑的方法。相比起任务导向的 Roadmap,更关键的能力是学会拆分所有的事情,让每一件事都拆到剩下 5-10 分钟的小任务,这样就可以见缝插针的在一些稀碎时间去处理事情,最大程度避免拖延。
我以前是那种必须要一个完整时间才有心情干活的人,家里有了小孩之后,想要一个大段完整的时间是奢侈的,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稀碎时间完成紧要的事情,Linear 在这块给了我很多思路。
你主要使用哪些硬件产品?
手机:iPhone 16 Pro
平板:iPad Pro M4 11’ 和 iPad mini 6
电脑:MBP 14,MBA M2 和 Mac mini
我对我的电子设备相当保守。MacBook Pro 14 英寸无疑是我拥有过的最好的Mac。它有完美的尺寸、性能和屏幕。使用 Raycast 和 Arc 等应用程序,我大部分时间都离不开我的 Mac。顺便说一下,我真的很喜欢 MacBook Pro 上新的高阻抗 3.5 毫米耳机插孔,用有线耳机使用它真是一种享受,省下了 DAC 的钱。
我很喜欢 iPad 的系列产品,但说实话我用的时间并不是很多。iPad mini 6 是我用来阅读和外出时娱乐孩子们的首选。iPad Pro?那更多是用于工作,比如测试应用程序和用户体验。
我购买科技产品的黄金法则是:确保我有时间真正使用它。在我点击「购买」按钮之前,我会问自己,「我真的有时间玩这个吗?」即使我很喜欢某件产品,如果我知道它只会积灰,那对我来说就是不行的。
比如高端音箱或游戏主机。我已经被诱惑过无数次了。但当我停下来思考时,我意识到我没有时间去享受它们。也许有一天当生活节奏放慢时,我会犒劳自己。
我并不总是追求最高的性价比。我会很乐意多花钱买一些赏心悦目的东西。因此很多时候可能就会成了别人口中的低性价比或者智商税,但我觉得这只是选择上的问题,关键还是买的让自己开心更关键。
买东西是取悦自己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谁买的更聪明,谁买的更省。
注意到你同时拥有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经历,有哪些心得或建议是你觉得可能会对其他(或有志成为)独立开发者有所帮助?
对独立开发者来说,同时扮演产品经理、设计师和程序员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但说实话一个人要在这三个领域都表现出色,确实是个很高的要求。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些角色之间灵活切换,知道什么时候该关注什么。
就编程而言,从最初接触 Swift 和 SwiftUI,到如今能够熟练运用 SwiftUI 进行开发,从学习环境上来看有很大的不同。在早期学习阶段,我们往往高度依赖网络资源,需要在各大平台搜索解决方案并不断进行测试。
如今,AI 在很多方面都比新手强。不用再没完没了地搜索基础知识了。相反,重点是要把握全局,理解各个部分如何协同工作,制定自己的策略。至于具体细节,有 AI 帮忙就行。如果你懂得如何提问,AI 确实能在那些烦人的细节上帮你省下不少时间。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我们不能完全依赖 AI。还是得保持编程技能的敏锐度,保持好奇心。
再说说产品和设计,它们当然很重要。但我的看法是:作为独立开发者,如果实在顾不过来,就先专注于确保你的产品能正常运作,用起来顺手。别一开始就钻牛角尖,非要做得漂漂亮亮的。相信我,我吃过亏,花了大把时间搞花哨的设计,结果发现这根本不是明智之举。
我的策略是什么?快速上线,收集反馈,不断改进。等到用户开始说「这功能不错,就是界面有点丑」,那就是你该开始优化设计的信号了。
这样一来,你就能确保产品在开始美化之前,真正解决了问题。这就叫做工作要聪明,单干不是蛮干。
介绍一下你自己,以来未来的计划。
叫我 Bunny 就好。大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以前就很喜欢做 UI 和 UX 类型的设计,毕业之后做了很多年的金融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在设计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体系为主,然后有幸在 exping 这个地图标记产品担任产品经理,这都是很不错的旅程。
关于 Hive 的未来,首先我的精力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毕竟这是一个一人产品,研发,产品、设计都是我一个人,目前也没有计划和时间拥有团队来磨合。所以在短期内都会保持着这种晚上集中几小时的快速迭代,我觉得就是做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情吧。
关于 Apptisan
Apptisan 是 Application 与 Artisan 的组合词,意为「与应用背后的工匠交流」。
每一期我会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创作者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话来向更多的用户介绍有趣的产品。
如果你倾向于英文阅读,欢迎通过 Substack 订阅。如果你想要自荐产品,请填写该 表格,我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支持 Apptisan
如果你喜欢 Apptisan 的内容,并希望支持我:
- 通过 爱发电 鼓励我自由创作;
- 分享 Apptisan 到社交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