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 MYSELF——品牌对内容平台的价值有多大?
5月份给自己提了4个问题。有两个是关于内容的。标题上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篇关于字节跳动的报道。里面有员工提到:“因为产品以算法为主,我们想邀请品牌入驻,但很少有愿意的。”
这里很容易让人想到西瓜视频。而相比之下,B站可能更受品牌的青睐。因为B站有社区感,更有用户粘性。这让我想到标题里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做相关的研究。所以这里简单说说,我能感受到的。
字节的产品今日头条、西瓜视频,都是通过算法来吸引用户的,平台有大量用户,也为一些创作者创造了一些价值。但两者在品牌入驻这块并不能算成功。
品牌现在很多大平台,都少不了品牌的身影。小红书、知乎、微信公众号、抖音。品牌入驻不仅能够带来优质内容(偏PGC),还能带来更多流量与关注。因为品牌总是离不开明星的。我觉得明星和品牌都有吸引另一方的能力。
如果从品牌对内容品牌的视角来看,我会觉得播客会有很大的价值。播客不仅能容纳品牌,还能把明星吸引过来,真正表达自己。
最近更新
观察
上次写newsletter的时候,我最大的问题是理想的工作。看完了paul这篇文章,我开始有了一些答案。
这是一个新栏目,分享自己对生活的小观察
1.有些书籍就像公众号一样,帮用户画内容重点了
2.国外有Data as a service,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数据来解决某些细小的问题。比如想要某个公司的组织架构(不仅仅是天眼查里几个创始人,还包括主要部门)。这种服务主要服务于一些垂直需求,国外很多这样的网站。最近看到有整合所有创始人信息的网站,比如 bezos 概览。希望国内也多一些这样的网站
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文章。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有互动,一起学习的氛围。"这是一种交互式的在线课程,一群学生通过这些材料一起进步,形成“群组”,其核心是实践性的、基于反馈的学习"
阅读
Creators are businesses. 但创作者该如何做?1.找到适合创作者的市场 2.投资自己。
很有意思的是:如今许多创作者被拒之门外,无法为自己的市场营销付费,主要原因有两个:
这是一篇关于Z世代在网络上开学习社群的文章。国内其实也有很多类似的社区。微博的studywithme超话、b站的直播间、还有Timing app上。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社群,文章解释道: 人们渴望一起上学的时光,他们通过虚拟会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来填补这个空白。 这让我意识到国内线上教育或许能解决人们学到知识的问题,但并不能结局学习枯燥这个事实。
碎片
-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工具世界里,Docs 的相对停滞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事情。当我为自己写作时,我会使用一些流畅的现代工具,比如 Notion、 Bear 和(最近的) Substack。但是当我为别人写东西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 Docs 上,这个15年前推出的产品看起来和2000年后期差不多。
-
仅仅把事情想成成功是一种可怕的方法。成功来自专注于你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ーー而不是挑战每一件随机的事情。我最初的设想是每张桌子和每个家庭都有一台个人电脑,这个目标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因此自我第一次对这个目标感到兴奋以来,已经过去了30多年。我的工作不像运动,你真的赢了一场比赛,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E-Mail from Bill | The New Yorker
-
如果一个两小时的 Joe Rogan podcast 被编码为24位的192kHz,那么它的大小就是3.3 Gb。而且它可能听起来一样糟糕,除非每一个步骤的录制过程是在这个水平的质量。而且正如几十年的调幅收音机收听将显示你-人听的内容,而不是质量。
-
命中注定在英文里的写法是written in the stars
-
Positive intimacy means, when you look at the other person and see yourself in them, it makes you feel good. You’re unified, and you’re at ease.Negative intimacy is the opposite: your intense proximity and similarity makes you feel bad; you’re acutely aware of tiny differences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you; you feel defensive.积极的亲密关系意味着,当你看着另一个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你自己,你会感觉很好。你们团结一致,放松自在。消极的亲密关系则恰恰相反: 你们强烈的亲近感和相似性让你感觉很糟糕; 你敏锐地意识到细微的差异以及它们揭示的关于你的信息; 你感到防御。
-
复杂性的提高,加速了知识的丢失:1、知识总量更多,我们就让每个人知道的比例变得更小来应对。2、『深知识』被『琐碎信息』替代。3、好信息被噪音淹没。Blow认为,显而易见的是,复杂性越高,我们承受灾难,或者体制性腐化(参考上文东罗马帝国),的能力就越差。—— 阻止文明倒塌:Jonathan Blow 在莫斯科 DevGAMM 上的演讲
交流
如果你想评论、提问、探讨、建议或是赞助,欢迎给我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