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波罗8号”系列文章连载的最新篇章,前文请参考:
1968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或许不算特别,它只是“那十年”中的一个年份。但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1968绝对是个悲剧的年份,在这一年,坏消息一个连着一个。
1月,在越南,越共发起了规模浩大的“春季攻势”。之前,美军在越南的总司令Westmoreland将军总是宣传自己的“转折点”理论:虽然美军遭遇了许多困难,但美军的目的是消灭敌人,只要消灭敌人的速度超过对方增援的速度,越过转折点,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然而就在1月底,无数美国观众在电视里看到,成千上万的越共军队向南越主要城市同时发起潮水般的进攻。这不仅让将军难堪,更让政府和国家难堪。大家开始追问:在越南打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像政客说的那样?
1月23日,在朝鲜海域执行情报作业的间谍船“普韦布洛”号被朝鲜俘获。所有人员被扣押,这一次,美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来营救人质。全国上下,大家都在担心船员的安危。
间谍船“普韦布洛”号
2月,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黑人学生开始抗议种族歧视。
2月8日,在校园里爆发了混战,警察对人群开枪。至少30人受伤,3名黑人学生死亡,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奥兰治堡大屠杀(Orangeburg Massacre)”。州长称这是“本州历史上最让人悲痛的一天”,继而指责“黑人闹事者”。
3月1日,在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支持率降低了两位数。采取反战态度的民主党参议员Eugene McCathy的支持率节节上升。
3月底,林登·约翰逊忽然宣布退出下届总统竞逐,不寻求连任。
4月4日,在孟菲斯公开演讲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在全美超过130个城市引起骚乱。
马丁·路德·金遇刺的报道
4月下旬,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占领了办公大楼,扣押校长作为人质,要求校方切断与军方智库的联系,同时暂停在低收入者聚集的公园修建体操馆。
4月30日,政府出动上千名警察,强行把学生驱逐出大楼。
6月,遇刺总统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为自己的竞选拉票过程中遇刺身亡。
实际上,在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这一年,约翰逊政府怎么也无法理解,“看起来没有后台”的运动怎么能成为燎原之势,在全国到处开花。他们一口认定,这背后“一定有外国势力阴谋煽动”,然而FBI实在太不争气,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线索(虽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民权运动做了大量正面报道)。
如今50年过去,仍然没有任何可信资料证明,1968年波及全美甚至全球的社会运动背后有什么黑手。我倒是看过一个可信的解释,却是从技术方面展开的,60年代电视机已经司空见惯,电视直播也已经大量兴起。所以无论在哪里出现新闻,其他地方的人都能迅速了解、真切感知,所以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深受感染,踊跃投身。
好了,回到登月的话题。今年是登月成功50周年,前两个月有大量的纪念文章,复原了当年登月的壮举。“阿波罗”项目成功是壮举不假,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登月这种项目当然不会独善其身。
如果你看过去年上映的电影《登月第一人》,大概会记得其中一个情节。就在NASA的几万人夜以继日准备登月时,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外不远,几个黑人在录制说唱节目,歌词大意是:黑人还在遭受压迫,而白人不管不问,一门心思想把人送上月球…… 实际上,NASA的登月机会从来也不是“万众一心”,社会上一直不乏反对的声音。
不光是在社会方面,在航天任务方面,看起来也是进展蹒跚,危机重重。9月14日,苏联发射了“探测器5号(Zond 5)”,携带了俄罗斯陆龟、植物、种子、黄粉虫等生物,试验飞掠月球的技术,并于9月18日到达距离月球1600公里的地点,9月21日成功返回地球,两只陆龟仍然活着。
“探测器5号”的座舱可以容纳两名宇航员。NASA监听到“探测器5号”发回的语音信号,报告飞船读数一切正常。根据NASA的判断,飞船上不可能有人,这是苏联人在虚张声势,声音是从地面发送到飞船再返回来的。
但是这也说明,苏联人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按照NASA的估计,如果一切顺利,苏联人可以在12月上旬执行载人探月任务,比“阿波罗8号”提前了两周时间。果真如此的话,美国人在太空竞赛中又要丢分了。
而现在,NASA的处境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9月15日,NASA的老大James Webb提交了辞职信,预计离职日期是10月7日。其实早在约翰逊宣布退出总统竞选之后,James Webb就萌生了退意。9月24日,《华盛顿邮报》社论指出:
我们的航天计划应当有自己的节奏。如果节奏足够快,能让美国人第一个登上月球,这当然好。如果没有抢到第一,就安然面对。若是苏联人抢到了第一,他们享受那份荣誉是理所应当的。在太空探索中,把事情做对比抢第一更重要。
《华盛顿邮报》社论
后来随“阿波罗11号”登月的宇航员Buzz Alderin的父亲,一位老资格的空军上校给Webb写信说:
如果“土星5号”的改动还没有经过验证,我不希望开展载人任务。这时候拿人命去冒险有什么意义?在太空计划中,你不需要那么多只懂得服从的人。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NASA的计划仍然在稳步推进。
1968年10月11日是“阿波罗7号”的发射日,当天的风很大。按照规定,如果风向不对,飞船在升空阶段逃生会被吹回陆地而不是海洋,而这个阶段的逃生方案最后一步是溅落海洋。所以按照规范,发射应当取消,但是当天已经来不及取消了。上午11点,顶着大风,“阿波罗7号”顺利升空。
“阿波罗7号”升空的照片 来源:NASA
在太空里,“阿波罗7号”完成了一系列关键任务。对“阿波罗”飞船至关重要的SPS(服务舱推进系统)进行了8次点火测试;进行了美国历史上首次航天飞行器电视直播,它对于提振国民精神非常重要;还测试了登月舱的对接系统…… 总之,所有测试堪称完美。这是自1967年1月“阿波罗1号”的火灾事故之后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因为它的成功,两年间积郁在大家内心的种种沮丧和担忧被一扫而空了。
不过,“阿波罗7号”在另一个方面遇到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宇航员。升空之后宇航员们很快遇到了问题,飞船的温度控制失灵,导致气温很低,指令长Schirra感冒鼻塞,在失重环境下感冒的感觉更加糟糕。他对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很不耐烦,三名宇航员数次与地面指挥中心发生了争执,而指令长本来应当协调空地,避免这种情况的。
此外尿液和粪便回收装置也出了故障,使用一次要准备30分钟,飞船里一度到处是漂浮的尿液和粪便颗粒,加上预备的太空食品“又冷又难吃”,这些都给太空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更大的分歧发生在11月22日飞船进入着陆程序时,指挥中心再三命令宇航员们戴上头盔,防止突然减压导致意外,而宇航员们以担心鼓膜爆裂为理由反复拒绝,身为指令长的Schirra完全站在宇航员这边,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最终“阿波罗7号”顺利溅落在海上,没有戴头盔的宇航员们安然无恙。但是,Kraft已经怒不可遏了:
这三个家伙以后再也别想为我工作了。
“阿波罗7号”的成员 来源:NASA
作为指挥中心的建立者,Kraft说话极有份量。培养一名宇航员的代价不菲,因为一次任务就放弃三名宇航员,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成本。尽管如此,Kraft有自己的理由:在载人航天任务中,服从命令绝对是第一位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经过长期的相处,Kraft对Borman、Lowell、Anders有绝对的信心,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职业道德,都无可挑剔。Kraft尤其喜欢Lovell,因为太空任务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困境,而Lovell那种一贯乐观的态度是顺利完成任务所不可或缺的。
在“阿波罗8号”发射之前的几个月里,三名宇航员所做的事情非常单调:在模拟器中训练,阅读飞行计划,慢跑。模拟器训练是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的,模拟器与真实的指令舱一模一样,所有的开关、按钮、显示屏、仪表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模拟器不会运动,“窗外”的景象是投影出来的。
在模拟器训练中,宇航员要熟练操作七百多项功能,完整的飞行任务会被拆分为一系列场景,宇航员需要针对每个场景反复训练,直到合格为止。模拟器外有教练,观察和记录宇航员的操作,随时批评纠正。
12月15日,“阿波罗8号”的发射倒计时开始了。Lovell借了辆车,开了100公里,来到他母亲家里。Lovell详细给他母亲解释了下来将要执行的任务。Lovell记得,母亲的生日就快到了,但是航天任务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对母亲说生日快乐,能不能再见到她,现在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些。
12月16日,NASA的新任局长Tom Paine飞到了卡纳维拉尔角,告诉宇航员们:如果之前有任何觉得不方便讲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直接告诉Paine,他会处理;如果对任务还有疑虑和担心,都可以直接说出来,现在仍然可以退出,而且绝对不会影响执行后续登月任务。
不过,他得到的是宇航员的感谢和沉默——信心满满的沉默。
12月18日,NASA负责载人航天任务安全的Jerry Lederer在纽约与热心人士做了沟通。他声称,“阿波罗8号”的安全系数比1492年的哥伦布要高,因为哥伦布完全不知道要去哪,有多远,怎么回来。(有趣的是,当时“载人”的单词是manned,如今为了男女平等,已经改名为crewed)。
然后他话锋一转,“我们也不能忽略复杂性的问题”。“阿波罗8号”有560万个零件,150万套系统和子系统。哪怕可靠性是99.9%,也意味着5600个缺陷。如此说来,“阿波罗8号”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12月20日,苏联宇航员Gherman Titov如此评论“阿波罗8号”:对人类来说,什么人、什么时候第一个登上月球,这并不重要。
私底下,即便看到了“阿波罗8号”,也没有几个苏联人相信它真的会飞掠月球——要知道,都还没有载人飞船脱离过地球轨道呢。
未完待续……
如果你对航天相关的话题感兴趣,欢迎阅读我之前写过的其它文章
加班越狠,出成绩就越多吗?在NASA,这叫做Go Fever
如果您认为本文有意思,欢迎长按识别上面的二维码订阅。
“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