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对当前形势的几点看法

2019年,越南

简单谈谈对当前形势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第一,去追究“谁引起了贸易摩擦”是没有意义的。

已经有无数个群、无数篇文章在讨论,到底是谁引起了贸易摩擦,导火索在哪。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也有各自的依据,如果能看到画面,一定是唾沫横飞、面红耳赤。不过我想说,追究“谁先引起贸易摩擦”是没有意义的。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隆森的观点,人天生有一种为自己辩护,声称“错不在我”的趋势,个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比如美国上世纪和伊朗搞得很紧张,美国人说是因为伊朗扣留了美国大使馆人员当人质,伊朗说是美国和巴列维政府勾结欺压人民,美国说巴列维王朝是伊朗人自己建立的…… 如此上溯,无穷无尽,不管谁找到一个起点,对方都可以找到一个更早的起点。其实,双方真正的决策起点可能毫不相关,甚至互相独立。

况且,即便是事后询问,许多人也会忘记,或者不会承认当时的真实想法。我们如今看的许多采访或者回忆录,多少都掺杂了后来的意见和情绪。或许当时不是那么认为的,但在事后的陈述里,“我就是那么想的”。

第二,“谁引起了贸易摩擦”不重要,局势和趋势才最重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双方都指责是对方“先打响第一枪”。其实按史料记载,战争正式爆发之前,双方在边境上的驳火已经有几十上百次。“第一枪”可以从这几十上百次驳火中随便找出一次,这样的推论其实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当时的局势。战争爆发三天后,北方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攻占了南方首都汉城。再看当时战争中最有威力的武器坦克的运用,北方有一百五十多辆T-34坦克,南方连基本的反坦克能力都没有,所以南方军队一度在坦克面前望风而逃。作为不掌握细节信息的外人,了解这些信息显然比争论“谁先打响第一枪”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开一点就会看到,更大的趋势也在发生作用。

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出乎苏联意料”地达成了中国收回中长铁路、旅大港的协议,有力维护了中国主权。不过专门研究冷战史的沈志华教授也注意到,就在这个时间点,斯大林同样“出人意料”地同意了金日成的统一计划,同时全面减缓了对新中国全面解放最关键的海空军设备的交货,不理中方的催促一拖再拖。

另一方面,美国之前已经基本放弃了国民党政权,声称台湾不在美国的协防范围之内,基本默许共产党政权解放全中国。恰恰是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让美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认为这是对“自由世界”的全面进攻,不立刻行动就会重演慕尼黑阴谋。

了解了以上这些信息,再看朝鲜战争,就容易理解各方后来的反应,也不必纠缠“谁打响了第一枪”。一句话,在大国博弈中最重要的是局势和谋划,中兴事件通常只是在美国需要时候出现的借口。

第三,事在人为,好的结果不会必然出现,阻力必然会出现。

中学历史书上讲,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为“这个阶段两党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最终,共产党是有最高纲领的,是要夺取政权的。最终,也确实按这条道路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看到这一课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国民党,我会怎么想?“现在你我携手其实是同床异梦。未来还是要跟我争天下,把我干掉的?” 我会心甘情愿容许这种情况发生吗?如果不容许,我会怎么样应对?

可惜似乎没有人讨论这种问题,大家也没有什么兴趣。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中强调的就是“要顺应历史规律”,然后一切似乎会顺其自然地发生,水到渠成。倒回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乐观主义的论调:按照这种速度,我们在哪一年会如何如何,在哪一年会如何如何…

如今的形势给我们生动上了一课,“历史规律”不是什么普适真理,被你超越或者即将被你超越的对象,并不会心甘情愿地交棒臣服。面对这种情况,盲目自信是不行的,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仔细应对,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第四,对华为的“无脑歌颂”,或许只会帮倒忙。

大概我们教人写文章时,多注意的是形式和情绪,而比较少注重逻辑。所以,如今出现了大量歌颂华为的文章,大多辞藻华丽、情绪饱满、声势浩大。但是,这些文章也确实经不起逻辑的考察。

美国人总诟病华为不是纯粹的民营企业,不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公司。但按照无脑歌颂文章的论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靠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投了无数的资金,出台了无数的产业政策,搞了无数的项目,最后能拿出来讲的就是这家公司。现在还要全民歌颂它,把它描绘得金光万道,证明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歌颂它是民族的骄傲,这难道不是很矛盾的吗?

反而是华为自己的表态,充分体现了成熟公司的气度。每次表达都很客观、很克制,即便在之前也屡次强调自己按照商业规则办事,向竞争对手学习,同时不盲目自主创新,充分肯定外国科学家所做的贡献……

两相对比,我只能说,华为这家公司的大局观和成熟程度已经遥遥领先。不懂这一点,还是别帮闲添乱了。

第五,少转发,少叫好,多比较,多思考。

去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晓教授的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获得了无数转发。这篇演讲的篇幅很长,即便如此,据估计全网阅读量也到了几千万次,这是很难得的。当时,许多转发的人都在说“终于有人说清楚了”、“难得理性”……

但是越往后,有越来越多的文章都获得了“终于把事情说清楚了”、“难得理性”的待遇,而这些文章的观点和判断,分明又是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

如今再去看李晓教授的文章,几个主要的观点是:中兴事件不是孤例,因为美国早就在准备了,一定还会有后手;在美元体系内,“美国吃亏、中国占便宜”的问题是无解的;不要轻言“美国衰落”,美国不会那么容易衰落;我们不能盲目自大,要清醒认识到如果经济要继续发展,目前的模式难以为继;要加强对美国的研究,全方面的研究;作为个人,应当养成持续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和审美能力……

我以为这篇演讲是很好的,在客观、全面、理性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可是再看看如今大部分所谓文章,除了最大公约数是“形势很紧张,美国人很坏”之外,其它观点千差万别,分析和思考的水平经常令人担忧。

最后,如何辨别假消息。

我经常开玩笑说,这个年代,阿猫阿狗都可以捏造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然后获得无数的转发。我自己也上过当,转发过几次这样的假消息。静下来反思之后,我总结了几条“如何辨别假消息”的经验。

首先,要警惕截图,尤其是没有来由的截图。许多假消息都是截图发送的,而且要刻意隐去说话人的名字。对此我很难理解。如果是微博、知乎回答、推特,本身就是全网可见的公开发言,为何截图时要打马赛克?如果是微信群里发言、朋友圈言论,本来不是全网可见,打上马赛克或许可以理解,但它们的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

其次,不在专业领域里的人说的话、做的分析,多半都是装大尾巴狼。这些人不在专业领域,根本接触不到专门的信息,就算能接触到也多有误解,他们的言论多半只是为了把故事讲圆(或许还外带了“收获阅读量”的私货)。如果你不是专业领域的人,多半会被他们的所谓数据、术语唬得一愣一愣的,其实里面经常有很多误解,甚至是刻意捏造的假消息,信息质量很差。

最后,不要相信什么小道消息,多看官方消息。可能大家太希望知道关于局势的信息了,所以总是在莫名其妙的角落,有各种“知情人士”言之凿凿,并获得大量转发,然后又被证明是假消息。其实用脑子想想就能明白,如果某件事情是保密的,要放出消息一定是通过官方渠道最稳当。各种层出不穷的“小道消息”,只会让自己疲于应付、左支右绌。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对当前形势的几点看法

如果您认为本文说的有道理,欢迎长按识别上面二维码订阅。

“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