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的新闻不断(当然,这家公司一贯是新闻不断的),加上我和业内朋友的接触,关于小米有了新的想法,下面我列出自己看来的优势和劣势,与大家讨论。
优势之一:供应链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马化腾的腾讯做了那么大的生意,但他一直不知道“库存”的重要性,因为QQ的产品没有“库存”。我不知道马化腾是否真的如此,即便有,这个问题也不会只偏爱QQ一家。做硬件和软件的一大不同,就在于做硬件必须过供应链这关。简单的说:设计出来的产品,大规模生产有没有问题?能生产了,能不能保证按时按质交货?按时按质交货了,能不能保证准时按需配送?在前端需求剧烈变化时,后端能不能迅速调整?
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光鲜,但解决起来不容易,而且成本极高,必须依赖有丰富经验的供应链管理团队,还需要和靠谱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是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生意是无法上规模的。依我所见,想和小米较量硬件(尤其是手机)的品牌里,除了华为这种本来就对供应链有丰富经验的,其它品牌都很难上量。结果,创意、市场、营销、推广做得再好,供应链的短板在这里,难免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优势之二:架构和视野
雷军很早就提出了“软件、硬件、互联网”的三位一体架构,看清了将原本分离的资源凝结成合力的生意模式:硬件会为软件争取用户,软件会为硬件增加竞争力,互联网可以构建生态,持续和用户发生关联。如果传统的生意模式是地面阵地战,小米希望的生意模式就是海陆空天一体战。
当然,三位一体的架构是小米理想的生意模式,现在还没有构建完全。不过,这也是小米的幸运之处,因为小米的许多竞争对手只能在有限的视野里观察和理解小米。我与深圳的很多手机、电池从业者聊,有一种深刻的感觉:大家在自己的行业里深耕多年,经验当然很丰富,但说起小米,很多人都很不屑,认为无非是“靠广告、低价,赢取屌丝用户”,言下之意,价格战大家都不怕,而绝少有人从“软件、硬件、互联网”的模式来观察和思考,想想自己应该投多少资源在软件和互联网上(你是否只关注了手机,而没有关注应用市场呢?),想想三者之间如何互动。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只能认为,这大概是南北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所造成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我经历的北上广》。
优势之三:自有平台
小米网已经成为了销售的一个主要渠道,这个条件是很多竞争对手不具备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渠道公司必然会被产品公司取代(这也是淘品牌“出淘”的原因),因为产品产生吸引力,渠道只是抵达的途经而已。但是,还没有哪一家产品公司能忽略渠道,因为品牌的宣传,订单的履行、与用户的交流、全程数据的分析等等重要工作,都离不开渠道,很多时候还会受制于渠道(很多人还不知道京东的佣金有多高,淘宝的投入有多大吧)。更何况,即便你能搞定各个渠道,把各个渠道的数据统一到同一个平台,也是相当大的难题。产品和渠道如果只能取其一,当然是取渠道而舍产品。但是如果既有产品又有渠道,而且渠道不只是销售,更是全面的平台,那么运营起来就方便太多了,而且会产生增量效应:生意越复杂,自有平台的价值就越大。
正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360的商城mall.360.com也发布了。自有平台的价值有多大,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优势之四:品牌辐射力
想象一下这样的产品:乐视的空气净化器,华为的电视,魅族的路由器…… 你会是怎样的感觉?我问过一些人,大家都觉得有些“别扭”,至少不那么容易想象。但是小米推出的空气净化器、电视、路由器等等产品,尽管大家不一定评价特别高,却很少有“别扭”的感觉。2010年有朋友跟我说:“‘我的小米手机’,这个口号好傲娇”。傲娇归傲娇,不得不承认的是,小米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保持着这种“傲娇”的姿态,切入各个领域,而且在向越来越多的领域进军。
这就是品牌认知和辐射力的表现。当同一个品牌进入全新领域的时候,品牌辐射力可以很大程度上借用原有的认知和信誉作为势能,比单纯的硬推广要省力很多,高效很多。尤其当新领域与原有领域距离很近时,这种势能更强大。小米移动电源出来之后,之前市场还不错的羽博、电小二、品胜等品牌,如今基本销声匿迹了。价格当然是一个因素,但小米品牌的背书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假设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低价移动电源,宣传、评测都不错,但就是品牌没来由,你有多愿意“尝鲜”呢?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的优势,也不得不说说我眼里的问题,否则有失偏颇。
在我看来,小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开拓国际市场之外,就是战略的平衡性。“软件、硬件、互联网”三位一体的战略,方向对头,执行起来却不好把握分寸——每个方向要分多少资源,做到什么程度可以最好的互相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这个问题很复杂,而且答案会动态变化。
在小米手机刚面试的时候,可以主打配置,主打性价比,这是当时的竞争优势所在。但现在大家都学会了比拼配置、宣传性价比,也学会了社会化营销,老的一套就不再吃香了,不但会产生审美疲劳,还可能损失自己的竞争力。长期来看,小米应当摆脱单纯的手机战场,依靠生态形成竞争优势。可惜,现在单靠MIUI或者小米云服务,对硬件并没有太大的拉动作用。
除此之外,小米的另一个困难在于希望以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限制的试错成本。没错,互联网是可以帮助大家摆脱很多桎梏,但传统行业的经验、智慧乃至限制,是否就真的可以弃之如敝履?我看未必。
我的朋友朱峰(微信号:乱槽之巅,luancaozhidian)也在开发路由器,他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写过几篇评价小米路由器的文章,有些观点我是很认同的:现有的路由器解决方案不能承受高应用负载,小米创造的“显卡级散热”其实并不合适路由器;用nginx作为路由器内部的代理软件,并不是好的选择。很多人认为路由器是未来智慧家庭的中枢,所以小米一定要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我不这么看,以路由器目前的定位和硬件方案,要承载过多的应用是相当勉强的,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的问题,而且这种差距暂时看不到有缩短的可能。
当然,也许我的判断并不正确,或者说很可能不正确。我还记得2010年前后小米手机刚问世时,我与不少朋友讨论,大家都觉得小米手机成不了。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也没有搞懂小米到底在干什么。虽然小米一路走来波折不断,但我也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并没有企业家的眼光,而雷军有,所以我的判断很可能不正确。
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说“小米没什么了不起”,“小米就要完蛋了”。虽然我对这个品牌并没有100%的好感,但我还是要说,小米比很多(有意无意)唱衰它的人要高明太多了,大家简直处在不同的境界,只是目前小米还没有显现出完全的面貌而已。至于小米的未来会怎样,还是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