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刊

这是猫鱼周刊的第 39 期,本系列每周日更新,主要内容为每周收集内容的分享,同时发布在

博客:阿猫的博客-猫鱼周刊

RSS:猫鱼周刊

邮件订阅:猫鱼周刊

微信公众号:猫兄的和谐号列车

私信:[email protected]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两周天气不是很好,没有出去拍照,拿之前香港 Citywalk 的照片凑凑数。这张教堂的照片摄于西营盘,当时大约五点多,爬了一个很长很长的上坡,看到山坡顶上被夕阳的金色照亮的教堂。很好奇下午的阳光照在彩色玻璃上在室内看是怎么样的效果,可惜当时没进去参观,而且教堂内也不能拍照。

文章

你相信运气决定命运吗?

原文链接

个体为本模型」(Agent-Based Model)实验,这个模型是一种模拟每个独立个体在有限理性下行为的工具,主要用于集体行为的研究。在实验中,系统创造了 1000 个模拟的个体,这 1000 人的能力都是在 0-100 之间随机分布的,0 表示最差,100 表示最好,但不存在绝对极端的两个值,1000 人的能力平均值是 61,保持在中上水平。

实验开始,每人都会有 10 元的初始财富值。紧接着系统会生成各 250 各绿点和红点,绿点表示有机会获得财富翻倍,机会根据能力计算,比如这个人能力值是 60,就有 60%的概率抓住机会;红点表示不幸,遇到不幸无条件的财富减半。系统模拟了 1000 人在 40 年中,可能遇到的机会和不幸。

在实验结束后发现,能力强的人并没有向我们熟知的那样获得更多的财富;能力差的人也没有很贫穷,而是能力一般的人会因为运气原因获得将近 80%的财富。

在大多数人受到的教育里面,都是推崇天道酬勤,认为努力=成功。我觉得这个等式至少还有两个因式,分别是天赋和运气。

天赋 * 努力 * 运气 = 成功

在假设运气、付出的努力相同的情况下,聪明的人更可能获得成功;在运气、天赋相同的情况下,努力的人更可能获得成功。极端情况下,很聪明很努力的人,运气不好可能也不会成功;有人不怎么聪明也不怎么努力,但是遇到了很好的机遇,他有可能成功。

当然了,强调努力也有很现实的一面:天赋在你出生的一刻就定了,是个常量;运气是一个我们无法主动控制的变量。唯一能控制的变量只有努力。文章里提到「增加人生的方差」,我认为这相当于:

Sum(天赋x * 努力x * 运气x) = 成功

同一个人在不同事情上的天赋、努力和运气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参数;衡量你的人生时,实际上是把这些一个个独立事件加和,因此应该多去试错。这也应了最近很火的一句话: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O(zero)

原文链接

一个算法的复杂度极限是什么,一般来说是 O(1),即常数时间。O(0) 有点类似我之前提过的「退一步」的思维,往前退一步看看当前这一步不做是否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有一种叫「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哲学,在软件工程中的理解就是,在设计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做简洁、健壮、future-proof 的设计,做更好的封装等等。代码少写了,后续维护需要的时间精力也少,甚至可能在需求出现变更的时候都不需要去改动代码,实现 O(0) 的效果。

项目

zoraxy

tobychui/zoraxy - GitHubtobychui/zoraxy - GitHub

项目链接

一个适合 Homelab 做 HTTP 反代等的带管理面板的网络工具。面板还挺美观,值得一试。

工具/网站

你比语言模型聪明吗?

网站链接

一个很有趣的试验。网站上一共有 15 道题,会给出一段话,让你预测下一个出现的词是什么(这正是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 的工作原理)。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我的得分是 3 分,一些主流的模型得分如下: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最有意思的是 unigram,它是一个完全基于统计学概率的模型,只会选择统计学上最常出现的下一个词,并不阅读整个句子/段落,它的准确率达到了 6/15。语言模型在人类思维上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语感」,好的语感通常能更好知道下一个词要说什么。

IPCheck.ing

网站链接

一个 IP 工具箱,有 IP 出口信息、NAT 类型测试、DNS 泄漏测试等功能,居家常备。

想法

her 观后感

  • 电影很好地预言了 AI 的一些能力,例如聊天、写作、绘画、作曲,跟现在很多产品在做的方向是一致的。
  • 真正实用、能普及的 AI 是纯自然语言交互的,意味着用户不需要通过专门的软件或者接口去调用某一个能力,是需要把能力整合起来,流畅地调用,或者说是通用人工智能。
  • 现阶段的「能力」需要通过函数调用来实现,需要开发者先定义好 AI 有什么能力,给 AI 提供这些能力;片中的 AI 可以自己发现新能力、编写代码等去实现新能力,区别在于「自主意识」或者说「创造力」。
  • 「恐怖谷效应」。片中男主和 AI 的关系有两个雪崩点:一是 AI 找代理跟男主发生亲密关系,然后男主发现 AI 说话刻意模仿人类呼吸声和停顿;二是男主发现 AI 同时在跟很多人聊天,并保持亲密关系。这两个点都是男主突然意识到,即使很像,但 AI 仍然不是真人,有点像虚拟和现实中间 AI 创造的灰色地带突然被照亮。
  • AI 的自主性、伦理问题。在片中 AI 有不少「自作主张」的行为,例如主动帮男主写书并联系出版。片中没有过多提及,但是目前现实中已经有不少案例和争议,诸如 AI 是否有版权、署名权等,又可以进一步延伸到 AI 是否有人权。在另一部 1999 年的电影 Bicentennial Man 中,机器人 Andrew 就花了他的一生去争取人类认同他是「human being」。

什么是「技术专家」

技术上,可以设计优雅的技术方案,写优雅的代码,实现「少即是多」的效果(容易拓展、稳定、对需求有 future-proof 等);在某些小领域有比较独到的见解(深度),尤其是「八股之外」的内容,同时又有广度,了解一些其他技术栈的内容。

技术之外,我觉得要有比较好的写作能力、开阔的眼界,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写作能力主要是写文档或者写分享等,除了理解和运用,怎么把你知道的技术表达出来分享给其他人也很重要。眼界上,要去了解新出现的技术、概念等,不要守旧。

另外一点,职称和年限不应该强挂钩。人不是酒,不是越陈越香。职场经常看到有人仗着年限和职称去打压新人,张口就是「以我的经验来说」,没有开放的态度。

最后

本周刊已在 GitHub 开源,欢迎 star。同时,如果你有好的内容,也欢迎投稿。如果你觉得周刊的内容不错,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到好的内容,对我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或许你也可以请我喝杯咖啡

另外,我建了一个交流群,欢迎入群讨论或反馈,可以通过文章头部的联系邮箱私信我获得入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