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名字:Quotes

开发者 / 团队:blurrr studio

平台:macOS


请简要介绍下这款产品

Quotes 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为喜欢文字的人而生。它像是笔记软件,但是专为收集、整理、玩味和分享文字。

比如,你可以用它的快捷捕捉功能(Quick Capture),在文字触动心灵的瞬间,用快捷键收入库中。稍后再回来细品这些文字。如果你以文字为生,或者你喜欢规整,可以用 Quotes 的 Collection 和 Tag 系统,助你将每一字句都妥帖安置,以备未来更容易地「再次相遇」。

你还可以用桌面小组件(Desktop Widget)将这些文字至于每日相伴的屏幕之上,或巧用其内置的提醒功能,适时地让文字启发或激励自己。当然了,独享文字的美妙远不如与他人分享,你也可以用它「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一键制作漂亮的文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吸引相同品味的朋友。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哪个瞬间让你决定开发这款产品?

因为我自己需要这样的工具。我一直爱阅读,喜欢收录文字。我也很喜欢科技产品,所以我也是最早一批使用电子阅读器的人。随着阅读书目和阅读方式的双增多,quotes 收纳和管理成了我很头疼的一个问题。于此话题相关的、我比较有印象的几次对话可能都要回溯到十多年前,都是我与朋友闲聊讲起如何整理 quotes。也是从那时,我意识到这虽然小众,但确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需求,我的朋友们也需要。

近十年来,我尝试去寻找合适的产品,一直没有找到。期间我一直在用自己开发的一个命令行工具整理 quotes 和阅读笔记,但是它毕竟不适用于大部分人。我承诺过将工具分享给朋友,现在终于有了 Quotes。

相比于同类产品,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Quotes 所有的功能都非常专注于 quotes(引文),而不是一个一般化的笔记软件。这就意味着它会更符合我们所关注的特定使用场景。比如阅读和摘抄,为了不打断阅读,Quotes 有专门的一键收录功能;一键收录的引文也不会直接入库,而是暂放在 Inbox 里,这样可以推迟我们在阅读时的心智负担,不必在阅读时分心思考「该不该把这个 quote 纳入收藏」;在阅读告一段落后,我们可以再回来审视 quotes 的去留。当然除了这个 workflow,Quotes 在方方面面都有着类似的考量,未来我也计划支持更多的 workflow 来满足不同的工作方式。

Quotes 的同类产品并不多,于它们相比, Quotes 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本地优先的原生应用程序。这意味着,你将 100% 拥有这个软件及其数据。与如今依赖服务商服务器的 SaaS 模式不同,Quotes 会在你的电脑上运行,不需要第三方或网络,数据优先保存在本地,联网后也只会用 iCloud 备份和同步数据,我不会接触到用户的数据。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原生应用的另一个好处是更深的系统集成和更好交互体验。我喜欢精心和美好的软件,比如 ThingsiA Writer。它们都有着细致丝滑、令人嘴角上扬的体验。这些体验得益于妙用来自 macOS 提供的系统编程接口,以及对 GPU 等系统资源更好的利用。而这些用非原生的方式很难实现,甚至无法实现。我选择原生方式,正是为了达到这些标杆软件的标准。

你尝试过哪些渠道推广它?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吗?

因为 Quotes 还在开发,所以我还没有大规模做过推广,唯一的一次就是在 Reddit 上发了一个 帖子。要说收获,我觉得只要以真诚示人,人们就会投以真诚和善意。

除了 Reddit,更多的用户是通过 App Store 搜索来的。我感觉真正有这种需求的客户有更大的动力去主动寻找方案,就像几年前的我一样。所以我觉得做好 App Store Optimization(ASO)可能更重要,不过我目前还没来得及顾及这一块。

除了 ASO,未来我应该会在推广方面有更多尝试,比如 Product Hunt 和传统的广告,投稿 App Store Editor’s Pick 等等,当然小众的产品肯定也不能错过小众的 subreddit。

发布这款产品至今,有哪些反馈让你印象深刻?

做这个产品,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爱好者这个群体里的善意。在没有做推广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人通过 App Store 的浏览和搜索发现了 Quotes,直到今天,其实 Quotes 都还是自愿支付模式,但好些用户不仅买了软件,还给我写了长长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他们希望 Quotes 能健康地活着,希望 Quotes 能长期陪伴他们。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Quotes 收到的第一封信。在提了一系列非常好的想法后,他说他很希望看到 Quotes 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于是他又用心提了一些很具体的商业模型做参考。另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反馈是有个 Reddit 用户,一开始觉得贵。在我讲述了我的观点后,他认同了我的观点,并当即买单,因为他希望支持这个软件的早期开发。这些时刻,我似乎觉得 Quotes 不仅仅是我的创业项目,而是一个被小众群体期待的公共项目。

有哪些产品你觉得应该被更多用户知道?

除了众所周知的 Things 和 iA Writer,今年我很感谢的一个 App 叫 One Thing,来自一位非常高产的独立开发者 Sindre Sorhus。它是个极其简单的 App,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在系统菜单栏里显示一行自定义的文字。于是我每天工作时就会把它设置成我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现在它就写着「Apptisan Interview」。它使我保持专注。它自身也很专注,只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品味的思想。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我还在使用 Sorhus 的另一个工具叫 Velja,它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 工具,它可以为系统中的各种链接设置打开规则,比如让 Google Meet 链接用 Chrome 打开,Apple 用 Safari 打开。其实 Sorhus 的工具大多是这种非常专注的软件,我很受启发。

你主要使用哪些硬件产品?

分享使用的硬件很容易变味,所以我想先说明一些前提。

我喜欢使用那些很自然就会让我专注的东西,以下举例的东西即便默认并不那么具备专注属性,我也会想办法让它专注。从另一面来说,我认为一个趁手的好工具,不应该存在感太强甚至碍事,以至于把我们工具使用者从专注中拽出来。我自己挑选工具是这样,自然也会把这种想法贯彻到 Quotes 上。

另外,我曾经很喜欢折腾 gadget 和可高度自定义的系统或工具,但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好工具首先得 get things done,要稳定、耐用,而不是耐看或耐玩。而归纳过往经验,很多好的东西是昂贵的,但并不一定贵的就是好东西,我们在选择时一定是先判断东西是否好,而不是先看是否贵。

最后,「好」的标准因人而异。这里所说的「好」,是指符合某一特定人群需求的产品。所以请以以上前提看下面的举例,因为应要求,我会提到具体的产品和型号,但请不要掉进消费主义陷阱。另外为了控制篇幅,我会有选择性地举例,所以并不全面。

日常办公:

  • 电脑:MacBook Pro M1 Max 64GB + Studio Display + Magic Keyboard + Magic Trackpad + Logi MX Master 3S。电脑是我最容易分心的地方,所以我跟自己约法三章:

    • 每个桌面只用作一个目的,因为转换桌面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我就不会想要频繁切换不同桌面。我之前试过 Later,可以把当下的 session 存起来,等之后需要时再复原。但是因为它不能完全复原,所以我后来就没有用。但这两种思路其实是一样的:提高 multitasking 的成本以减少 multitasking。类似的,我也会在浏览器里区分不同的 space,以做好 session 分离。
    • 每开始一个任务都把这个任务写在 One Thing 上,用它时刻提醒当前这个 computer session 的目的。同时我也会用 Timemator 放在后台自动记录时间,方便之后给自己做 review。
    • 如果是阅读和写作任务的话,我会打开 HazeOver,并用 OneSwitch 关掉大量的视觉噪音。

    另外之所以选择使用笔记本电脑,还是因为我希望天气好的时候去天台或者外出办公。

  • 思考、记录和代办:各种笔记本 + 便签 + 笔。我是个需要看到图形和文字才能思考的人,所以身边总是备着纸笔。因此:

    • 大多数时候我会用我的 LEUCHTTURM1917 做工作草稿和记录,等到要落实的时候再把具体的细分任务录入 Linear(工程相关) 或 Things(商业和事务相关)。
    • 如果在电脑面前,我会把当天最重要的几件事写在卡片上摆在显眼的位置,最近我在用 Analog,但在这之前我都是用便签纸,效果是一样的。
    • 出门时我会带着护照大小的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方便随时写写画画。
    • 笔:我喜欢金属笔身的笔,因为手感好、足够有份量所以好写,也很耐用。工作时我一般会使用钢笔以外的笔,因为钢笔没有那么稳定、可观赏性和可玩性也比较强,会分心。我最常用的笔,按使用频率排名,分别是 Ohto Super Promecha 0.5、rOtring 600 Ballpoint Pen、Caran D'Ache BALL PEN 849。
  • 办公安全:Fully Bamboo Standing Desk (2019 年他们被 Herman Miller 收购了) + Embody Chair + 瑜伽球 + 踩脚软垫 + BenQ ScreenBar Halo。因为我每天会有很长时间在电脑面前,在办公安全方面的投资就尤其重要,毕竟很多伤害是无法察觉且不可逆的。依然是跟自己的约法三章:

    • 每天要有1/3的时间站立,踩脚软垫可以有效曾长站立时间
    • 每天要有1/3的时间坐在瑜伽球上,这样腰腹部就不能放松了
    • 其余时间可以坐,但要确保使用正确的坐姿,这时候升降桌和人体工学椅就很重要了
    • 在桌前就开着 ScreenBar 的自动档,确保屏幕和环境有足够的亮度,且亮度统一

生活娱乐:

  • 阅读:实体书 + Kindle Voyage + Kindle Scribe + 海信 TOUCH Lite。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选择看纸质书,但有些畅销书并不值得收藏,我就会用电子阅读器或电脑看。Kindle Scribe 是用来看论文的。我最喜欢的还是海信 TOUCH Lite,因为足够轻便,适合长时间的阅读。
  • 音乐:我当然也会用 Apple Music 这类流媒体服务,但是我主要用它们来发现音乐。喜欢的专辑我会买来黑胶唱片和数码版,数码版是用来放进我的 iPod Classic(经常一起用的耳机是 Shure SE846)。这两种听音乐的方式都更专注,更容易品尝音乐之美。
  • 摄影:Leica M6/M10 + iPhone Pro + iPad mini。我很享受拍照的过程,一方面它让我走出办公室、有益于身心,另一方面它会训练我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也可以看到产品中的美和丑,这很重要。拍照其实是需要思考和想象的,Leica M 相机、尤其是胶片相机,经常被诟病很慢、很简单很少功能,只是画质、色彩和影调非常好,这正好是我需要的。当你不再依赖狂按快门、寄希望于碰巧获得的好照片,而是积极调动手脑、更专注于拍照过程时,你才会真的训练到主动发现美的能力。如果说 Leica 是使你愿意出去拍照的相机,那 iPhone 就是你随身携带的相机。这两类相机都会让你拍出好照片,但大概是不同类型的好照片。最后是 iPad mini,我有时会用它来做照片的后期编辑,当然对色准和细节有很高要求的话,我还是会用 Studio Display 编辑。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介绍一下你自己,以来未来的计划。

我是 Conan,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创业。我觉得创业是一种有挑战但轻盈的生活方式。过去二十年,我参与了许多项目,有合伙主导的,也有后期加入的。成功与失败中,我学到了很多。上一个项目结束后,我认真考虑了独立工作室的可能性。

我是个书虫,从中学起就断断续续写作,现在还时不时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个读书相关的 Newsletter。可以说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跟文字有关,于是便打算以 新工作室 之名做几个服务好读者和文字工作者的产品,顺便也解决了自己的需求。

我太太,Suze,是参与这个项目的第二人,她主要负责迭代早期的测试和反馈。其实仅靠我一人是很难顾及全面的。她的背景是非 IT 从业者,这对我来说尤其宝贵,因为我们的目标客户大部分都像她这样。她的第一反应往往一针见血。

未来,在 Quotes 达到稳定状态后,我会立即开始第二个相关领域的工具类产品。我也希望能结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所以你也热爱文字产品,不妨跟我联系!

你是怎么安排你的一天的?有没有什么时间管理的小 tips 分享?

我想这个问题跟上上个问题有一定的重叠,所以我愿意花篇幅去细聊上一部分。我觉得最好的时间管理技巧就是停止 multitasking,同一时间只专心于一件事。这让我效率很高。我曾经使用过 Pomodoro Technique,它对我并不奏效,因为机械化的 25 分短休一次、两个小时长休一次很容易把我的心流打破。

现在我会遵循工作的自然节奏。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但是它们有一些节点很适合停下来休息。这些节点通常是那些你可以清空大脑缓存的时间,所以当你需要换脑子做别的事情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休息节点。

有关「如何安排我的一天」,我一般很少提前安排或依赖任何 To-Do 工具,我主要把 To-Do list 当作 reminder,记下那些怕忘记的点。所以我每天起床后都会想一想今天应该做什么,有时会翻看一下 To-Do list 和笔记本,大部分时候这个过程很快很自然,因为工作会引导你去做该做的事情。接着的时间除了吃饭会休息一小时,其它时间就都在工作,直到下午 6 点多——这个时间不太确定,是因为我需要找到上文提到的合适暂停的节点。接着我会运动 1 小时。晚餐和晚餐后的一段时间是家庭时间。有时在家庭时间后我会有一点自我时间,我可能会继续工作一小时,或看书,或做一些 side project(最近在学习 Fusion 360)。当然如果每天都这样工作/生活也不行,那样会缺少计划和目标,所以每 1-2 周,我都需要花一个下午 review 和做计划。

关于如何平衡这两种身份(注:指内容创作者及产品构建者),说实话我平衡得并不好。今年创办新工作室、做新产品就已经耗费了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没有想办法为我的 Newsletter 水几篇文章,而是放缓了更新。因为我觉得专注很重要。放大镜之所以可以用光把东西点燃,是因为聚焦了那些光线,而东西之所以能被点着是因为有足够时间的加热和足够高的热。我要做的是把这个简单的物理原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读者是被高质量的文章吸引来的,他们即便最近停止了付费订阅,但是很多人表示我复更他们还是会继续支持。我觉得与其去平衡两者,但两边都做不好,不如先顾好一边,等点燃了新项目再去平衡,这样对两边最好。

最后是家庭这部分,我想感谢我太太的理解和支持。前几年在创投圈听到一个词叫 founder-friendly wife/husband/partner,就是说伴侣是否能承受另一半创业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但我不喜欢这个说法,这有点把创业者的不顺归咎于伴侣的意味。你和你的伴侣需要经常沟通,这种沟通就是一种邀请,是邀请他们参与到你的创业旅途的方式。我相信谁都不会无缘无故不支持自己的伴侣,要想有founder-friendly partner,你得先做好自己的那部分。


关于 Apptisan

Apptisan 是 Application 与 Artisan 的组合词,意为「与应用背后的工匠交流」。

每一期我会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创作者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话来向更多的用户介绍有趣的产品。

如果你倾向于英文阅读,欢迎通过 Substack 订阅。如果你想要自荐产品,请填写该 表格,我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支持 Apptisan

如果你喜欢 Apptisan 的内容,并希望支持我:

  • 通过 爱发电 鼓励我自由创作;
  • 分享 Apptisan 到社交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