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门口,没戴口罩不让进,口罩没戴好也不让进。但是,

进门2米就能摘掉,毕竟没有人能戴着口罩吃饭。

项栋梁2021年11月摄于广州某银行

我自己测体温时播报的是32.6度

银行门口,查健康码,红外线测体温。但是,

34度也报体温正常?通常活人是不会有这种体温的……

城市里发现了阳性病例,为防传染要全民核酸。但是,

核酸检测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成为病毒传播最好的温床。

去朋友家串门,进小区要填表登记,为了溯源嘛。但是,

一天几十人用一支笔,再蘸点口水翻页?

这样的防疫形式主义我们都经历过,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将这种形式主义合理化:

中国人这么多,执行太严了大家办事都不方便。

基层有基层的困难,不搞一刀切就执行不下去。

上级制定规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们也没办法。

我告诉你,错的!

这些不假思索的借口,都经不起逻辑的推敲。防疫的形式主义弊大于利,甚至严重一点说,百害而无一利。

政府和专家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是形式主义吗?不是,这些都是经过科学验证有效的防疫手段。

防疫形式主义是用错误的方式执行这些操作,是只执行表面功夫却不管防疫的实际效果,也不在乎可能是给防疫帮了倒忙。

记得去年春天,大家都非常关注口罩的标准:是N95还是普通口罩,有没有熔喷布,戴口罩的时候不要触碰口罩表面,几个小时要更换一个。

而现在呢?什么棉口罩、一次性口罩都没人管,口罩分分钟拉到下巴处堆起来,塞到裤兜里卷起来,上个公交车掏出用了15天皱巴巴的陈年口罩……

这能防疫?这已经成了病菌和病毒的培养基!

测体温是为了排查发热患者,因为新冠患者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发烧。然而,现在的测体温都是测了个啥?手指、手背蹭一下,甚至隔着手套袖子蹭一下……

32.6度是我进银行测出的体温,保安完全没有介意我可能是一名行走的僵尸,在他们看来,只要机器没有报警,就万事大吉。

一台测出32.6度也播报体温正常的机器,你指望它能帮助防疫?

疫情近两年来,你们谁听说过有哪一位确诊患者是在商场、车站、小区门口被测出体温偏高之后被排查出来的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一个都没有!

还有大规模测核酸导致集中感染的事情,已经在不止一个城市发生过。然而,我昨天在某高铁站出站时被强制测核酸,仍然是人挤人亲密无间的排长龙。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32.6度,体温正常?请问这是防疫还是捉鬼?

某地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扎堆现场

这到底是在防疫还是在给病毒助攻?

这种形式主义的危害不止在于它起不到防疫的效果,还在于他们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助长了病毒的传播,把防疫变成了传疫。

更长远、更广泛的危害在于,它在每一天每一处用荒谬的现实给大家灌输着一个错误的观念:

防疫措施都是做做样子,我们配合一下避免麻烦,但别指望它有什么用。

都知道荒谬无用,但都机械地执行,无奈地配合,这可不是什么社会体制的优势,而是对一种健康、正常的社会风气的荼毒。向来如此,并不说明它的合理性,而是更凸显了这种荼毒的深入骨髓。

这也让真正精准的、科学的常态化防控措施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那需要执行者按科学办事,需要民众真正认可和遵守防控措施的防疫价值。

防疫形式主义的危害还在于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社会商业体系正常运转的伤害。

疫情以来,因生意萧条而倒闭的中小商家已经不可计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防疫管控措施的影响。疫情之下,采取一些社会管控措施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在于:

所有的防控措施都是必要的吗?

那些做法真的有助于防疫吗?

非如此不可吗?

真的没有优化的空间了吗?

更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当前的环境并没有留下多少讨论这些问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