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一位97年的小姑娘问得猝不及防,问到一脸懵逼:
你不看抖音怎么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呢?杭州有个男人把他老婆杀死绞碎了你知道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问题简直无知可笑,我作为专业新闻工作者难道还用你教我怎么获取新闻资讯?抖音上的新闻及时性难道比得过新闻APP和我的朋友圈?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蠢萌问题。
但是转念一想,又惊出一身冷汗!亏我平时还享受着朋友们称呼大V的吹捧, 居然连95后的年轻人通过什么平台了解社会动态都没有直观概念, 不用抖音的傲慢只怕早已是无可救药的偏见。
颓然坐下,心里又难以抑制地蒙上了一层悲凉。她看我的眼神,和我看奶奶因为没有手机健康码出门寸步难行的眼神一模一样:对待被时代抛下的老人家,能教的就教一下,实在教不会的也只能随它去吧……
和杭州的朋友聊起,说到阿里巴巴几乎成了南方报业离职记者的养老院,现在阿里已经不爱招传统媒体背景的人了, 这里所说的传统媒体不仅指报纸杂志电视台,也包括web2.0时代的门户网站。
十年时间,曾经让纸媒又爱又怕,靠新闻排位分发流量,浑身透着意气风发的门户网站也成了“传统媒体”。
而如今,仍然被叫作“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居然也快要(或者已经)掉出社会资讯平台的第一梯队。
我还记得2015年秋天做“连吃100天转基因食品”的科普项目时,每天拍摄的短视频还根本没有合适的平台上传,只能传到腾讯视频挤在一堆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的夹缝里。
而2020年的秋天,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短视频APP当作获取社会资讯的首要平台和权威平台。
这是我所猝不及防的。
作为微信公众号的重度用户,我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资讯的阅读者,这里有着我最熟悉和喜欢的氛围:
我关注着自己喜欢和信赖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背后基本都有着专业的内容团队或是勤勤恳恳才华横溢的个人博主。无论是第一时间的新闻推送,还是第二落点的评论解读,或是美好事物的分享,我都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验。评论区默认由博主筛选,也不至于乌烟瘴气。
对于那些嫌弃公众号信息质量差的朋友,我还会反驳是他们自己订阅账号的眼光不行。
但是这样的良好体验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了。 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可以算是肉眼可见。
我经常供稿的科普平台“科学公园”上周展开了一场内部讨论,群里的科普作者们终于就“公众号已经日薄西山形同鸡肋”达成共识。六位数的粉丝,却只有三位数的阅读量,即便十年如一日用爱发电的科普作者们也撑不住了。大家认真讨论起该怎么转向科普短视频生产,又在担心自己的形象出镜是不是合适。
也有人出来泼冷水: 现在才开始做短视频,只怕已经赶不上短视频增长的最后一抹夕阳红。
是啊,我们可能不只落后了一个时代,而是两个时代。
基本常识的后台也经常收到读者留言,说自己关注的一些公众号渐渐地就停止了更新,或者出走其它平台。
我之前一直以为抖音主要是个娱乐消遣的平台,我有自得其乐的方式那么不用它也无所谓。
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生产的是相对深度和严肃的内容,估计转成视频放上抖音快手B站也不会受欢迎。
我之前一直以为不用短视频APP不接受它们人工智障的填鸭式推荐是一种值得骄傲的坚持。
必须承认我错得离谱。
对于新闻资讯的传播而言,或许文字形式的新闻目前还能占据过半的份额,但年轻的受众已经更习惯于接受视频形式的传播。哪怕视频的画面是文字版报道的截图加机器配音,那也已经是与文字报道截然不同的东西。
对于新闻资讯的生产而言,一方面经由专业新闻机构原创生产的信息多样性已经断崖式降低,另一方面未经新闻机构编辑加工的原始新闻素材(比如监控画面)和经由视频博主转述加工的新闻解读越来越成为主流。
对于新闻资讯的受众而言, 相当一部分人的需求并不是真的想要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而是想知道“大家都在关注和讨论什么”。在这里,新闻的社交属性盖过了资讯属性。
这样的趋势好不好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而这样的趋势是不是真的在发生,已经是一个不值得争论的过时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