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北京推出官方补课教师多挣5万?这回先别急着骂

看到上面这条新闻,是不是血压升高很想骂人?用双减政策把课外辅导机构都清退了,现在搞官方补课捞钱?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错了。这条新闻标题里的信息都是对的,但它并不完整。

实际上,北京的这个【开放辅导计划】并不向家长直接收费,而是由财政对公办学校的教师进行补贴,通过网络向北京全市的中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后补习。

因此,骂北京官方补课和民间辅导机构抢生意是真的冤枉他们了,属于没骂到点子上。

看起来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又能调动教师积极性,那这个官方补课算不算大好事呢?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就又错了。

北京市教委想让你知道的是,他们在尽力平衡“双减政策”之后家长的实际补习需求与高额补习费用之间的矛盾,由财政兜底,提供基础的补习服务,又可以很好地控制补习时间,只在工作日的晚上6点到9点提供。一切看起来都很公平很贴心。

但基本常识公众号想让你知道的是,北京市教委的这个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大锅饭】,是打着公平的旗号在破坏教育公平。

破坏公平第一重:

郊区和城区间的不公平

北京这个【开放辅导计划】的前身是一项真正促进教育公平的好政策。早在2016年,北京市为解决郊区(县)教育资源与城区存在巨大差距的问题,推出了一项弥补政策:

让海淀、朝阳等教育强区的名校名师通过网络给教育资源落后的通州区学生补课,相关费用由政府补贴。 在很难把名师直接调动到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前提下,通过网络补课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倾斜,虽不完美,但也算好事。

随后几年,这项城区给郊区教育资源输血的【开放辅导计划】扩展到了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房山、门头沟、大兴等更多郊区郊县。

(基本常识注:世人都羡慕北京的教育资源好,考清华北大容易,殊不知,这种现象仅存在于几个主要城区。北京郊区的教育资源之落后,堪比河北农村水平,与海淀西城的差距犹如天地悬殊。)

到这里都还好,仍然是教育发达地区的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北京八大城区的名师在课后辅导九大郊区的学生,虽然累点,也还算有可行性。

然而现在,为了在“双减”之后让城区的学生也有课可补,这个【开放辅导计划】要推广到北京全市了。

问题在于,你能凭空变出多一倍甚至多几倍的优质教师资源来吗?

城区公办学校的教师就那么多,大锅饭之后,既要辅导城区,又要辅导郊区,真正教育资源落后的地区能得到的照顾肯定就变少了。

教育公平,到哪里去找?

破坏公平第二重:

学生和学生间的不公平

免费的开放辅导计划扩展到全市之后,几乎必然会导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不公平。

首先是本班学生和郊区学生之间的不公平。

原先名校名师们通过网络给郊区学生补课,那是一半工作一半公益,用心多少不好说,至少是能做到一视同仁的,毕竟都不是自己班上的学生。

现在好了,自己班上的学生跟郊区的学生都要通过这个开放辅导计划补课。一边是朝夕相处、学习表现和自己业绩挂钩的学生,另一边是可能从未见过,学好学坏都跟自己无关的郊区学生,你觉得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

老师当然是有教无类,但老师也是有感情、有社会关系的人。

然后是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之间的不公平。

这是一道简单但残酷的选择题:

按照规定,只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可以进入到这个官方补课计划,那么补课教师只能占到全部教师的一部分。

然后是课后辅导不可能向上大课那样一对几十,那样也失去了补课的意义。以前这个【开放辅导计划】的规定是一对多要控制在10名学生以内,虽然现在不得以取消了限制,但也不可能是一对一个班。所以每名教师能够辅导的学生是有限的。

那么问题来了,理论上,每位北京学生都有权利享受这个免费的官方补课,但官方平台能提供的教师并不足以覆盖全部北京学生(这句是废话)。

那,谁有资格接受补课?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但会不会有一些家长比其他家长更平等?

破坏公平第三重:

纳税人和纳税人间的公平

教育是社会基础事业,需要国家财政补贴,这没问题,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再具体一点来说,财政补贴的应该是教育的基础部分。国家保证你家孩子享受到基础的教育条件,想要培养孩子成龙成凤,家长自己得多操心多投钱。

我们都希望国家每年在教育上多投点钱,让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预算比例再高一点。如果国家说我们多给点预算,给农村学校的老师多开点工资,我想大家都是支持的。

如果国家说,我们多给点财政预算,补贴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们享受免费的课后补习。你怎么想?

是不是很想骂人?嗯,这回我也想骂人。

免费的【开放辅导计划】覆盖整个北京城区,就意味着北京朝阳、海淀这些区需要拿纳税人的钱去增加投入教育经费,给原本家庭条件优越,且享受着几乎是全国最好教育资源的学生们免费补课。

而这些生活在朝阳、海淀的纳税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北京户口】,他们的孩子根本不被允许在朝阳、海淀上学。

这,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