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北京朝阳区通报了两例核酸检测异常情况,一例是我们熟悉的核酸检测阳性,另一例是很不寻常的【单基因阳性】
这个【单基因阳性】的核酸结果有几种可能性,简单做个分析,顺便科普下核酸检测的原理。
第一种可能是试剂质量或者仪器故障导致的误检,那就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核酸检测的次数以亿为单位,再精密的系统也有难免出现偏差。这种可能性比较高。
第二种可能是这个人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接触过新冠病毒暴露的环境,沾染了病毒裂解后的碎片。
新冠病毒是以纳米为尺度单位的微小生物,在一份样本里直接观测单个病毒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核酸检测的原理是先把病毒核酸复制成千上万份,在复制的过程中用荧光物质追踪病毒的【两个有鲜明特征的基因】,如果复制多次之后,两种荧光物质都追踪到了目标,那就是一个典型的阳性结果。
核酸检测原理图
这两个基因就是科学家从病毒基因中选取出的两个特征,类似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想要找出一个人来,已知他右脸有一个蝴蝶形的胎记,左手有6根手指头,同时拥有这两个特征的肯定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如果我们在监控里看到一个左手有6根手指头的人,但脸上戴着口罩看不到胎记,那就要高度怀疑,但不能就此下定论。
对应核酸检测中的【单基因阳性】,如果这位受检者只是沾到了病毒裂解后的碎片,可能就刚好只有其中一个特征基因被发现,这提示了风险,但不能确诊。
第三种理论可能性最需要警惕,那就是病毒发生了重大变异。
如果病毒核酸的其中一个特征基因已经变得和原来不一样,那我们用现有的核酸检测试剂就只能检测到那个还没变异的基因,出现【单基因阳性】的结果。
类比到找人的场景,就是这个人做了整容,把右脸上的胎记用激光去掉了,这样即使他现在你面前接受检查,你也只能发现他左手六指这一个特征。
所以,如果是前两种情况,那不必担心,要么是虚惊一场,要么是个寻常病例。如果是第三种情况,病毒发生了重大变异,那可就要多出很多麻烦了……
当然,出现第三种情况的概率很低,因为科学家在设计核酸检测试剂时就已经考虑过变异可能性,挑选的是相对稳定区域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特征。
但愿不是这种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