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苟晶高考被顶替事件今天等到了一份调查报告,大意是:

苟晶第一年高考分数刚够中专,自己放弃了填志愿,班主任通过档案作假把这个名额给了自己女儿,第二年高考也只够中专,自己填志愿后被调剂录取到了黄冈的中专学校。

人民日报的标题中用了“部分事实有反转”这一提法,暴露出这家国字号媒体编辑较低的业务水平。

苟晶高考被顶替这一新闻事件属于【网络曝光事件进入公共舆论视野】的范畴,受害人发帖陈述了一些【事实】与她的【推测】,经网络传播发酵后加入了更多的推测。

【苟晶陈述的事实部分】

1.她1997年高考被班主任的女儿顶替了录取资格,顶替者去北京上了学

2.她平日成绩比高考表现优秀很多,曾在会考中取得较好名次

3.她1998年没有填报黄冈的中专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该校有几十名山东同学情况类似

以上核心事实全部得到了调查报告的证实。

【苟晶陈述的推测情况与疑点】

A.她1997年可能考了一个更好的分数但是被人替换成了中专线的低分

B.她1998年和几十名山东同学被安排到黄冈的“野鸡学校”可能是一个大规模顶替的阴谋

C.班主任到她家沟通提到小妹马上中考是一种威胁

以上推测被这次调查报告否定,但苟晶表示对部分情况持保留意见。

那么,反转的是什么呢?

关于被人顶替到北京上学,平时成绩优于高考成绩,几十名山东同学被莫名安排到黄冈的中专这些她提供了证据的核心事实都是对的。基于这些事实提出的推测性结论没有被调查证实,的确有人感到意外,但并不是反转啊!

本来就是【有待调查证实的疑点】,何来反转之说?

这几年,网络上有一股【凡是热点新闻必有反转】的歪风邪气,无一例外都是【推测性的结论】被证伪。所谓反转的根源无一例外在于舆论发酵过程中【推测性的结论】或【单方面的陈述】被当成了【一定是这样的事实】,进而被证伪,被打脸,被反转。

很自豪的说一句,在这些热点事件的讨论中我的脸从来不疼,我从来没被反转震惊过。

为啥?那是因为我受过新闻采写和传播的专业训练啊,一开始我就能分辨哪些是经过验证的事实,哪些是基于事实的推测,哪些是单方当事人未经验证的陈述。推测和单方信源被证实或证伪都再正常不过了,有什么好震惊的呢?

抠字眼写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观点主要是这么几点:

受害人很可怜,作为群众、作为网民,我们投入关注度,在情感上倾向于相信他们的陈述,这都没问题。可是情感倾向不能代替事实判断,我们参与转发支持大可以说【我相信事实是这样】,但建议大家不要说【事实就是这样】。

刻意混淆事实与观点,模糊事实与疑点的边界的自媒体账号们,还有相当一部分业务水平低下的机构媒体编辑们,好好读读基本常识,好好学学新闻业务知识,发布之前稍微做下事实核查,你们传播的内容就不至于被一次次打脸了。

严肃新闻媒体的采编朋友们,我也明白有些事件不允许你们去调查核实,舆论监督的环境是越来越差,但这不能构成业务水平低下的借口啊!好些热点事件通过网络搜索查证比对就能核查清楚,哪怕真相发不出来你也不用把很容易打脸的假消息发出来啊。再具体点,在写作编辑过程中,清楚地注明哪些情况经过了查证,哪些情况是单方面陈述有待核实,很难做到吗?

对于通过管控手段和刻意传播假信息把舆论环境搞到如今这般污糟的人们,我……我也不能拿你们怎么样,骂你们估计也不会有情绪波动。就这么着吧,有一天当你自己成了当事人都能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