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 新闻反转的话题,想要分享给大家的一个基本常识是:

新闻事件中核心事实被证伪才叫反转。其中的疑点、争议点、推测情况、单方陈述等被最终证伪叫做水落石出,这正是公共讨论和新闻调查的目标所在,本非定论,何来反转?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关于【人设崩塌】的思考。我会举苟晶、翟天临、崔永元、杨振宁这四个案例来和大家探讨【谁在立人设】【哪些人设很危险】以及【如何算是人设崩塌】的问题。

苟晶高考被顶替事件中,有一种典型的观点认为:

苟晶本来成绩就不好,考不上大学,却立了一个学霸的人设来卖惨,所以调查报告一出来,她的学霸人设轰然崩塌,证明了她是个不值得同情的坏人。

这种观点有几个地方值得辨析。

第一,苟晶有没有主动立一个学霸的人设?

我认为是没有的。苟晶爆料的动机是还原冤屈真相以及争取可能存在的入学权等非财产性的补偿收益,获得关注度是手段而非目标。

苟晶在自述中表示自己“本有希望可以上大学”和“任城区前几名的摸底成绩”是众多爆料内容中的两个点,并没有被【优先突出】和【反复强调】,不符合打造人设操作的一般特征。

说到学霸,可能是我眼界比较高?有希望上大学和曾经考过任城区前几名在我看来也并没有达到学霸的标准诶……

第二,苟晶的学霸人设崩塌了没?

很多人拿官方调查报告中苟晶1997年会考成绩有多科为C,以及两次高考成绩只够中专线来判断苟晶原本就上不了大学,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充分。

高中阶段成绩名次波动是很常见的现象,在官方公布的会考成绩中苟晶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成绩都在B以上可以作为一个随机参考点,苟晶自述的曾在摸底考试中拿过全区前几名可以作为最高参考点,最终高考成绩在这个区间两端再上下波动一些都是有可能的。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受够了人设崩塌

对苟晶几次成绩的分析

苟晶根据自己的历史最好成绩判断有可能考上大学,是一种合理的推测。判断人设是否崩塌,一看支撑人设的核心要素是否成立,二看

小结:苟晶并没有主动立学霸人设,官方调查也不足以证明苟晶没有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不算人设崩塌。

再说翟天临,这是一个典型的主动立了【娱乐圈学霸】人设,并且最终人设崩塌的案例。

翟天临在日常社交媒体更新中多次主动提及论文、从事学术研究、受聘博士后等内容,并借助和于正的互动来佐证学术能力,在其团队操作发布的相关软文中也刻意打造了娱乐圈学霸的形象,铁板钉钉的主动立人设,并且扎扎实实地圈了粉获了利。

后来,从直播中“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东西”开始,到论文被发现抄袭,高考成绩涉嫌虚报等情况一串爆发,娱乐圈学霸的人设也轰然倒塌,进而还影响到了作为立身之本的演艺事业,可谓教训惨痛了。

再说崔永元,这是一个终身致力于打造【中国良心】人设,并且能够无视人设崩塌,甚至借助人设崩塌来强化粉丝忠诚度的典型。

基于在央视《实话实说》栏目期间积累的人气与塑造的民形象,崔永元在社交媒体时代重新回到了人生巅峰。参与助学公益,在时事讨论中站定为民代言的立场,在反转基因和反腐败的议题中振臂高呼,崔永元一度成为微博舆论场中的良心代言人。

在崔永元亲身下场开设非转基因食品电商的事件中,其中国良心人设曾一度崩塌:产品宣传页面盗用图片,销售超高价格的土鸡与牛肉,收割粉丝的动机暴露无遗。如果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受众,到此自然能够判断其良心人设崩塌。

但崔大爷不愧是你大爷,他所打造的人设是不可能崩塌的。

首先,他的人设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对抗建立起来的,对抗公权力,对抗“转基因利益集团”,对抗社会不公现象,对抗“靠脸蛋挣了大钱的戏子们”……一旦发生对崔永元形象不利的事情,只要往“这一定是正义人士惨遭迫害”的方向一推,就能轻松化解甚至以悲情形象强化粉丝忠诚度。

其次,良心、正义这样唯心的、主观的人设是很难证伪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推翻的,无论反对者拿出怎样的实证来说明其做了不符合良心正义的事情,他始终还有一条退路:我的动机是好的,是正义的,只是好心办了错事。

说到底,良心、正义的人设一旦立起来就不可能完全崩塌了,因为这本质上是造神,神是不可能证伪的。

最后来说杨振宁,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自己立过人设,却被职业属性绑上道德神坛,继而因为婚恋私事导致人设崩塌的典型。

一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应该是什么样子?一名拿过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应该有怎样的人设?可怜杨振宁老先生从来没想过打造道德标杆或者婚恋楷模的人设,但架不住华人社会对科学家的普遍想象就是爱国爱家道德楷模,这人设你不守住人民群众不答应啊。

你82岁还娶一个28岁的老婆?你居然跟自己的学生搞男女关系?消息传出,群众想象中的道德楷模人设自然应声崩塌,以至于老牛吃嫩草几乎完全取代了学术成就成为公众对杨振宁的第一印象。

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公众人物或者新闻热点人物的人设并不是他们主动打造的,而是人们基于其职业、身份、在事件中的角色而脑补强加给他们的人设。

对完美受害者的苛求,从来都是群众先脑补强加给受害者【孤苦无依】和【纯洁无暇】的脸谱型人设,只要稍微多一些人性与生活的细节,这人设必然崩塌。

归根结底,你是把人当人,还是当成符合你期望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