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开两会期间,舆论热传的都是代表委员的“雷人提案”。今年挺好,大家开始关注“自私提案”。

来自乳品行业的代表建议禁止海淘奶粉

来自PC行业的代表建议把个人电脑列为战略物资予以补贴

来自防灾科技学院的委员建议把自己所在的学校合并升级为大学

你说自私不自私?真的自私。

你说无耻不无耻?这个,其实有点复杂。

关于自私提案,也就是为自身所在企业/行业/族群谋取利益的提案,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人家无耻。普及几个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一:政协委员代表所在界别利益,不是选举产生的。

政协委员是按界别分的,原本就不经过选举,而是邀请、推荐、协商产生的。这里的界别既可以是文艺界、科技界等行业划分,也可以是按民族划分、港澳台等地区划分,也可以是民主党派划分。设立政协委员的本意就是让他们代表本行业本企业本界别的利益来参与国家政策讨论。

政协委员为所在行业提出自私提案完全天经地义,如果他们大公无私或者跨界提案,那才是背叛组织信任,违背了政协设立的初衷。

基本常识二:人大代表是长期的身份临时的工作

根据我国法律,人大代表是按地区分的,理论上代表的是区域选民的公共利益。但是,我国在实践中又是不允许人大代表变成专职化工作的。就是说,你不能把人大代表作为唯一的工作,挂个招牌专门为民请命,搞个办公室天天搜集民意,这都是不被允许的。

人大代表必须同时有一个正职的单位,有某个身份的标签,至于选区在哪里并不那么重要,成为人大代表更多是一种荣誉,所以会出现有人大代表说到北京开会是去学习而非参政议政的。

在区市省各级人大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是一份工作,需要履行倾听民意、提案、投票等职责。当年的会议开完了,人大代表就是一种身份,大家回到各自原本的工作岗位一起建设社会主义。

这样一来,代表们平时每天要忙着本职工作,尤其很多还是单位一把手,自然没什么时间跳出所在行业和领域去思考其他公共议题。最后的结果,要么提案是和本行业本单位紧密相关的(当然很难违背行业共同利益),要么就是热门话题安全角度的跟风,比如“希望国家加强对某某领域的领导和监管,加强对某某行为的惩处力度”。

所以说,不能全怪代表和委员们自私,吃相难看,是委员们应该要自私,代表们没条件大公无私。

当然,如果是按照资本主义的腐朽观念,各人都自私,然后大家按照共同的规则来据理力争吵架妥协,最终是会达到一个对大家都最不坏的局面。再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有它的问题,再深入就超出我智识范围了。

顺便说明:此前发邮件给我订阅同温层计划的都收到了,也回复过其中的600多封,但是这段时间杂事有点多就给耽搁了,在此说声抱歉。谢谢朋友们信任,我承诺后续会通过邮件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