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本历史书,断断续续读了挺久,在通勤路上读的多,然后就是床头睡前读一读。得益于不断解封的档案,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接近那段历史。可以看出,冯客本身是有比较明显倾向的,但也正常,哪有历史学家完全纯客观的?况且,所谓能叙说的历史,基本都是主观的。

顺着历史,读一读莫言对历史的小说演绎,也是不错的体验。有时候我也在想,何苦反复找虐呢。奇怪奇怪。


《檀香刑》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整个故事最巧妙的在于两点:人物名字的设定,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刽子手赵甲、县官钱丁、底层人民孙丙,直接套用了赵钱孙、甲乙丙丁的字进行安排,用钱丁而不用钱乙,想必是有意为之,凸显这个人物的矛盾与混乱。

肮脏残忍的刽子手如何可以获得「赵」且「甲」这样的至高地位?有两处可以体会:一、刽子手获得了其他官员无法获得的荣耀:慈禧赠佛珠,光绪赠龙椅;二、赵甲道「只要有国家存在,就不能缺了刽子手这一行」,尤其是手艺精良的刽子手。

在人物关系上的设定也是巧妙。小说开篇就致敬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全部情节围绕三家人展开,而三家里面每个人几乎都丝丝关联。赵甲的儿子赵小甲娶了孙丙的女儿孙眉娘,孙眉娘与钱丁有染,钱丁曾与孙丙斗须,赵甲作为刽子手凌迟了钱丁的兄弟钱雄飞,斩了钱丁的仆人刘朴的父亲刘光第。主线围绕孙丙抗击德国人被钱丁所抓,要求赵甲对孙丙执行檀香刑——以孙眉娘的视角,自己的亲爹被情夫所抓,要被自己的公爹执刑。

《丰田生产方式》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1. 推崇自働化,与自动化的区别是,有「人 」的辅助。
  2. 准时化,逆向思维,从最后一道工序向前推,从而得知前一道工序在什么时候需要多少零部件,不积压库存,尽可能避免浪费。
  3. 遇事追问五个为什么。
  4. 置身信息时代,不要被卷进在水面上转动的信息旋涡,而是要紧紧把握流淌于水底的信息。

《毛泽东的大饥荒:1958-1962年的中国浩劫史》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每次看这段历史都非常难受:茅屋荒村白骨多,野田废尽兔狐窝。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文革的初衷是挑拨一派人与另一派人作斗争,但后续的发展却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激起了人民的反感,蓬勃的地下黑市实际上推翻了国家计划经济,毫无休止的斗争和思想改造,引发广泛不满,使得党的意识形态空洞化,最终将国家推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书中的一句概括很贴切——埋葬了毛泽东主义。

《从出生到3岁》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多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做合格的父亲。这本书的确做到了让人有所收获,比如,早期给宝宝放一面镜子很有用,这个物品倒是没想过,似乎身边也没有看到这样做的,所以说还是得多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