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是部好片。我先是推荐父母去看了,评价很不错;然后自己去看了一遍,看完认为家里领导应该也会喜欢,于是又陪领导看了一遍。我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二刷”过电影了,此次二刷,全程体验很不错。
电影的情节不多说,许多文章都已经讲过了。总的来看,电影的节奏虽然“很慢”,但张力很足,编排虽然稍显凌乱但叙事很诚恳,隐忍之间渗透出感动人心的力量,这是如今许多电影很难做到的。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很多。
第一点,是伟大事业和具体人生的关系。
不少影评文章把矛头对准了计划生育制度,对此大加挞伐。这当然是一个角度,没有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后面的悲剧就不会那么深重。不过我看到的是伟大事业和具体人生的矛盾——我相信李海燕在一丝不苟地抓计划生育的时候,没有任何个人的杂念,更多是出于对伟大事业的信仰。
一个人一生当然要做各种事情,要从事各种职业,要担任多个角色。总之,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各种选择都以伟大事业——或者英明领袖,或者光明学说,等等之类——来贯穿,人不需要更多自主的思考,只需要相信“这是对的”,并且真诚去执行。
然而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具体人生也恰恰是由这些选择构成,而不是由伟大事业(也包括领袖、学说等等)独自支撑的。伟大事业当然可以宏大磅礴,但具体的人生是卑微的、短暂的,而且是受到千丝万缕的联系牵制的。伟大事业可以迅速调转方向,还会被整赞“灵活”,但相关的具体人生可能不能那么快转向甚至调头,这时候往往只会落得一个“必要代价”的下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去单纯地相信、积极地贴近伟大事业,也可能并不一定总能对得准方向,跟得上节奏。即便能一直对得准、跟得上,如果伟大事业强调的是斗争性,强调的是对本性、直觉的克服,万一未来出现分歧,伟大事业多半不会那么体贴。
在我看来,事业也好、职业也罢,都无非是套在人身上的衣服,越伟大越庄严越磅礴,就越像制服。然而一个人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多半不是套着制服能呈现的。所以具体的人生往往承载不了伟大事业,尤其如果庄严磅礴是靠碾压个体的独立思维得到的,这种“无法承载”就几乎是必然结果。实际上,无数伟大的文艺作品描述的,恰恰是个人选择和宏大叙事之间的分歧所造成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中体现出的人性的挣扎,才感人至深。
别多想,我不是说要否定伟大事业。我想说的是,在完全自由自在的状态,和全身心投入到伟大事业,把自己的一切包括思维和判断奉献出来之间,还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说到这里,我想起前段在看CIA的历史,有个片段给我启发很深。
CIA不招履历“绝对干净”的人,因为他们相信有这样履历的人“一定有问题”。Walt Lloyd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加入CIA,他能入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的教诲。在Lloyd小的时候,父亲曾郑重告诉他:
儿子,你没有必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样的人不存在。我对你的希望是,有什么事情如果你去做了会不好意思告诉我,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要做。
某本关于CIA的神秘书籍,请等我后来解密
Lloyd进入CIA之后,一路负责多个重要项目的安全保密工作,成果卓著,广受赞誉。他一直铭记着父亲当年的教诲,并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下属的要求。
第二点,是“知道错了”体现出的人性。
从逻辑上说,一个人在基于事业、职业、角色而作出选择的时候,或许与完全出于内心的选择会有偏差, 会有分歧。毕竟,个人内心的选择会牵扯太多的因素,亲情、爱情、家族、行为惯性等等,而事业、职业、角色的选择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庄严整齐的制服,本身就是对自然舒展的否定。
同样不罕见的是,有一些人会纯粹把制服和自己的皮肤融为一体,把外在约束完全吸收为内在支撑,甚至公报私仇,以外在约束为幌子来践行自己内心的龌龊。
换句话说,这些人已经放弃了普通人认定对错、是非的常识,甚至将其作为恃强凌弱的资本。即便有一天他们终于要脱下制服,放在外在的约束,我们也看过了太多自己不反思,面对指责不承认的例子。稍好一点的,便是拿出“我也没有办法”来应对,只不过说的真诚的,是无赖,说得轻佻的,是无赖。
电影中的李海燕是一个反例。表面上看,她的确可以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她真诚地相信抓好计生工作是自己职责,她也必须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但命运发生变化的时候,她要在余下的二十多年里,一直为自己曾经的职务行为背负道德的愧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又远离了我们常见的“没有办法”说辞的无奈和无赖。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振振有词的人,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样的,但鲜少见到坦诚的记录。但是,这不妨碍我从其他人的经历里得到旁证。
在我父母曾经工作的单位里,曾经有人特别擅长“搞事”,甚至自己不受益的整人,也成了他的乐趣。许多老同事都极为讨厌此人,认为他坏透了。后来此人不幸罹患绝症,弥留之际,他在病房里重要愿望之一是:希望已经有过过节的老同事能不计前嫌,再来看看他…… 据说,即便是被整的人,去看过也无不动容。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每次想起都会提醒自己:只要你自认为还拥有良知,就不要去做违背良知的事情,否则即便你能驳斥其他人的指责,自己内心的拷问也迟迟无法消散,最终成为长久的煎熬。
第三点,是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如今“生活智慧”这个词似乎被用滥了,许多时候基本等同于“心机”。其它时候它似乎又与普通人无关,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乏善可陈,与“智慧”绝缘。
《地久天长》里的男女主角也是极普通的人,但我身边看过电影的朋友都认为他们有生活智慧。虽然不懂得“抓住机会”,不懂得变通,但他们坚守自己认定的生活方式,也懂得隐忍,懂得包容,这种智慧或许不会带来什么利益上的好处,却能够让人从平淡中活出踏实与幸福。
我母亲曾回忆,80年代刚改革开放,有人从沿海贩卖女士电子表回来,深得厂里年轻女性的喜好。当时的时髦产品价格也不菲,一个祖传金戒指才能换一块电子表。当时我母亲也想去换,被外婆一把按住,说时髦东西一阵风,过去就不值钱了。外婆并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但是仅仅几年之后,换了电子表的人纷纷后悔,并一直后悔至今。
大学毕业之后,回去探望小学班主任老师,她说起自己女儿出嫁的事情,也让我唏嘘不已。当时女儿已经有了感情很好的男朋友,对方家境也不错,打包票“可以做全职太太,吃穿不愁”,俩人着急结婚。但是母亲坚决不同意,“一个女人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尊严,没有尊严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先找到工作、能够自立,才容许结婚。
女儿忍着老大不愿意,听了母亲的话。再过几年,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成就感,家庭生活也相当幸福,这时候才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在我看来,这位母亲虽然只是普通人,但无论是从智慧来考察,还是从精神健康来衡量,都远远超过如今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那些物化女性、蔑视尊严的各色论调。
虽然这些年我也看了一点书,但是看得越多,经历得越多,我越发现智慧不都在书里,也不都是如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模样;如果敢于放低自己的姿态,睁大自己的眼睛,就能够看到普通人身上的智慧闪光。
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得要承认,我们很多人,终将以普通人的身份度过一生。
如果您认为本文说的有道理,欢迎长按识别上面二维码订阅。
“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