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话说“触景生情”,这是对的。但“景”未必是宏伟华丽的景观,简单平常的景象,也可以让人生发出许多感慨。
前几个月,我在本地的博物馆参观了埃及木乃伊的展览。之前我对于木乃伊的想象,大多来自影视作品,或者是外面的金碧辉煌,或者是内里的栩栩如生。但是,真的看到木乃伊的真身,还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木乃伊的真身是什么样子,实话实说,我看到木乃伊的第一眼,想到的是以前常吃的一种食物——酱板鸭。皮肤已经几乎不可见,剩下的是肌肉包裹的骨架,因为没有水分(如果有水分就会腐烂),肌肉都呈黑色,看起来完全就是一束束的纤维,如果不是之前吃过许多酱板鸭,见过类似的画面,着实会有几分恐怖。
隔着玻璃,我凝视着木乃伊的脸,想到很多:三千多年前,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在“身后”被制成木乃伊,抵御对“肉身消失”的恐惧,体现对“不朽”的追求。但是他估计绝对不会想到,“不朽”的代价是,在三千多年后,在博物馆的恒温箱里,被我这样的升斗小民参观、凝视,甚至被写进中文文章里。
孔子说“向死而生”,活着的意义,并不在于安然躺在“人生是无穷无尽的”,而是在充分理解死亡之后,才能真正去思考“生”的意义——生命就像一笔固定的钱,不会再增加,于是重要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花掉这笔钱?我想要体验什么?我想要收获什么?
这样就可以回到标题:是否值得花时间去争论登月的真假?
我的答案也在标题里:不值得,因为这是浪费。
你可以认为“阿波罗”登月是假的,也可以认为它是真的。无论相信什么,都是个人的权利,是个人的选择(虽然在一个反复强调“唯物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国度,这么说有点奇怪)。重要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它引申出来的问题。
相信登月为假,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广泛流行的关于“登月为假”的许多论据,其实并不符合事实。
比如“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旗帜不应该漂浮”,其实旗杆并不是I形,而是倒L形,所以旗帜其实是“挂”着的;又比如“天地通话应当有2.6秒的延迟,但公布的录音里没有”,其实原始录音记录是有延迟的,但对公众播出时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保证效果,剪掉了这些延迟;再比如“登月舱如何保证垂直落地”,其实NASA也公布了登月舱的设计方案,提到“阿波罗”飞船的飞控与之前“水星”和“双子星”的模拟飞控不同,采用的是数字飞控(DAP,Digital Autopilot),NASA并且详细介绍了设计的过程、实践结果和取得的教训……
我当然知道,如此罗列下去,也不能完全打消质疑,因为仍然还有无穷无尽的“质疑点”在前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愈挫愈勇、反复证明“我是对的,他们是假的”的过程,好像不断地踩同一个脚印,越踩就会越深。
另一方面,如果相信登月为真,“接下来”的选择就很有意思。就比如我之前介绍的,NASA用来去除宇航服上月球尘埃的新设计方案。
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那么下来的问题就有:月壤是如何构成的?形态如何?为什么会是这种形态?最新的科学考察证明月球上面朝太阳的一面有水存在,那么水能不能把这些尘埃凝聚起来?碳纳米管是怎么回事,还能用在什么地方?电场可以通过“介电泳”效应控制不带电微粒的行动,这种效应是怎么回事……
甚至,还可以观照自己身边:既然月球上的尘埃给登月行动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那么中国的航天工作者是否已经了解这些问题,他们又设计了哪些精妙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你看到了,相信它为真,同样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会让人的认知像植物的根系一样,延得更远,或者扎得更深。
所以我说,争论“阿波罗”登月真假是不值得的。重要的问题不是相信它为真还是为假,而是相信真或者相信假之后,接下来要做什么:你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上面?
花掉自己的时间,你希望自己体验什么?是“不断证明自己对了”的胜利的快感,还是持续体验“无尽探索”的愉悦?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是深刻的脚印,还是庞杂的根系?这,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