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弱关系有多强”,这个问题看起来就是自相矛盾的?是的,这个概念是我从Malcolm Gladwell的The Tipping Point(中文版叫《引爆流行》)里看到的,原文是the strength of weak tie,作者自己也承认这个说法是自相矛盾的(paradox)。为了保证它的“原汁原味”,我把它翻译为“你的弱关系有多强”(我没看过中文版,不知道中文是怎么翻译的)。
“弱关系有多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按照我的理解,它代表的是在陌生人和密友之间的“靠得住的熟人”,也就是“自己紧密生活圈之外,值得信赖,能有实质性交流的熟人”(回复“关系”阅读《我所理解的社交网络》)。基于这种关系,大家可以交流有分量的信息,开展有实质的活动;另一方面,这种关系的维持又不依赖紧密的联系,也不必刻意去营造。
依靠“强的弱关系”,无钱、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也可以摆脱自己生活圈的限制,可以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有些人看起来毫无稀奇,却到处都有朋友,都有人愿意帮忙,很多帮忙的朋友甚至之前没有见过,也愿意慷慨施以援手,背后起作用的就是“强的弱关系”。
按照Malcolm Gladwell的说法,社交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玩得转“强的弱关系”。传统上,一个人能同时维持的社交圈不会超过150个人,而且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不可能专职做社交。但社会日趋复杂,即便有150个人的社交圈,很多时候还是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必须求助其他人。这时候,把握好“弱关系的强度”就是可行之道。
传统上说的“人缘好”、“自来熟”,很多人其实不算有很强的弱关系——或者因为他们保持的都是数量较少的强关系(铁哥们),或者都是强度很弱的弱关系(得势时人人笑脸相迎,失势时个个冷眼相向)。还有很多人干脆就没有什么关系,更谈不上建立“强的弱关系”了。所以“强的弱关系”虽然道理不难懂,做得好的人却不多,这样的人似乎更多存在书本里。
但是借助社交网络,我们确实可以见识到“弱关系很强”的人,并且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按照我的总结,这样的人一般有几点共性:
首先,乐于交流。“乐于交流”不是八卦,而是承认自己“没那么特殊”(无论是特殊的高级还是低级),所以希望也愿意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不一样的信息。形式倒是无所谓,当面沟通或是网络沟通都可以。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建立联系”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其次,有趣味。“有趣味”指的是对某样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持续探究和钻研。至于趣味到底指向何处,其实无所谓。下棋也好,看书也好,开车也好,拍照也好,总归要持续花心思,说得出一点自己的道道来。如果一个人能谈的内容和其他人毫无区别,那么其他人与他的联系多半也很平庸。
最后,认真的态度。“认真”不是指一本正经的严肃,而是指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社交信息,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对他人有用的信息。正是有高质量的信息为背景,本来不太熟悉的人,甚至陌生的人,也愿意与他们打交道——这就是“强的弱关系”了。
社交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弱关系”的发展,降低了构筑“强的弱关系”的难度。因为在社交网络上,联系非常容易建立,通常也不会过于突兀;所有的言行都有记录,方便在大家熟识之前就大致的印象;加之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流动非常顺畅,高质量的信息很容易传播,给其他人留下印象,为日后的联系做好铺垫。这一切,都是构筑“强的弱关系”的有利条件。
我经常看到有年轻人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发愁。按照他们的理解,社交要么就是舌灿莲花巧舌如簧,要么就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混个脸熟”。照我的看法,其实这都是走了邪路。如果你在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发愁,不妨考虑向上面我提到的人学习:做一个乐于交流的、有趣味的、认真的人,并且在社交网络上持续提供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信息。不久你就会发现,有质量的有成长潜力的弱关系,正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