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于泰国,安帕瓦。


前不久有朋友问我:

以前只在网上认识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挺厉害,无所不能的感觉。但是真正一起工作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你也会有情绪,你也有搞不定的问题,你也有做错的地方。现在我感觉,网上的形象也不是那么靠……

我不知道其他人会怎么回答,会不会感到难堪。但是这个提问并不会让我感到难堪,甚至我之前完全没想到过这方面的问题,他的疑问反而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经历。

有一天很晚下班,我打车回家。在车上和司机师傅聊天,才知道他是上海本地人,家境并不算糟。出来开车,对他来说只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他每年只开八九个月时间的车,其它时间都用来旅游了。

听说他花了那么多时间旅游,我便问问他旅游的见闻。本来以为我充其量能听到中国游客惯常的那种走马观花的描述,结果他一开口,我就吃惊了。比如讲到中东,他去过伊朗、沙特、伊拉克等等国家,每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政权结构、生活习惯,他都能一一讲来,条理分明详实可信,顺带澄清国人常见的误解。

我必须承认,虽然我之前也对中东有些兴趣,而且刚刚读完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所以一开始还可以聊上几句,但谈的稍微多一点,就远远比不上他了,因为他既有亲身见闻,对历史背景又有相当的了解。我甘拜下风,只有听的份。

之所以现在想到这段经历,是因为我忽然意识到:我们对于复杂事物,对于人的多重角色,原来可以从完全相反的角度展开认识,得到相差迥异的答案。

比如对这位司机师傅,我先“锚定”的是,他是位专职跑车的司机。然后才发现,原来这位师傅除了会跑车,还很喜欢旅游。对世界各地不但有见闻,还有见地,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反过来,我先“锚定”他是位饱览世界风情、见闻广博的旅行者,然后才发现他“竟然”是个开车为生的人,多半会有“幻想破灭、偶像崩塌”的感觉。

如此想来,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证券公司的普通职员写出了很厉害的甲午战争史,看似木讷的汽车修理工拍出了大量唯美的照片,不起眼的保安能把英语学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实这些都很正常。或许大家都会觉得,我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出了另一重人格,大家也会坦然承认,“真实”的我并没有另一重人格那么优秀。

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唯一的问题在于,你什么时候认识到这种真相。

我刚刚工作不久,就有机会进入了一家当时如日中天的IT媒体。那时候的IT圈远没有如今那么复杂,定期举办的沙龙每次都是高朋满座,也是大家释放真性情的好机会。所以我虽然身为小程序员,也有机会亲眼观察往日只能膜拜的各位大佬。比如王志东,以前只在媒体上读到他是新浪创始人,那时候他正被塑造为“屈从资本意志的悲剧人物”。然而花了整晚听过他的亲口讲述之后才发现:噢,原来老王是这样的。

这样的机会多了就发现,其实很难存在前后一贯、恒常不变的“人”。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和做事风格。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下,人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对应的就是不同的形象,要求的就是不同的风格。这一切本来没什么错,有错的反而是无视角色的分别,刻意要求“一致”的想法。

如果说聚光灯下的人物是被若干力量推动着,“不得不”发展出多重角色的话,博客时代的经历让我逐渐确认,依靠持续的写作和思考,可以主动发展出不同的人格,丰富写作者的体验。

一方面,写作让我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了更广阔的交往范围(参见我之前写的 《写作是种高质量的社交》);另一方面,它摆脱了现实的束缚,提供给作者难得的自由,因为在写作的世界里,作者可以轻松统摄万物,恣意放纵自己性格里的某些方面,成就另一个自己,体验另一种生活。

我曾经和很多网上神交已久的朋友见面,但没有过多少“你和网上想的完全不一样”的感叹。因为我早早发现,网络上的形象不是真实形象的拔高或者升华,甚至是和真实形象偏差极大的。我们不该为这种偏差乃至矛盾而困惑,反而应该感谢它,让我们更立体地认识了一个人。

当然,这也要求作者有足够清楚的自我认知。也许你的文章讲得头头是道,但解决起具体问题来还是束手无策。也许你解决问题信手拈来,但写出的文章却是佶屈聱牙。这都正常,都无可厚非。怕只怕写作者怀着一颗过于功利的心来写作。

要知道,一旦写作与名利挂钩,写作者往往会反复琢磨读者的喜好,写作的心境就不纯粹。说到底,就是担心文章写出去会被人批评,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据我观察,时下的很多写作者辗转纠结、日夜焦虑的正是这点。

相反,如果写作不是功利的,作者就能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任凭外面风吹雨打,总有地方安然当个好园丁,而且也不必背上太多负担。因为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就不该以“园丁”的身份要求自己。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当拥有诗意的世界。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我们不应当用诗意的美妙来苛责现实的残缺,我们也不应当用旅行家的形象来苛责司机。相反,我对他们更多是敬佩,因为自己发展出了另一个自己,意味着多一重体验。


今天希望向大家推荐的是夏济安先生的《现代英文选评注》。

也许是我的阅读选材的缘故,总觉得现代中文写作已经无缘于“优美”很久了,只剩下喧哗与骚动。最近阅读《现代英文选评注》,第一感觉篇章选得好,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文字之美,而且美的意象是超越语言的,第二评注也相当精当,很多精妙的用法不看评注还真是领略不到,看完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觉得原文写得棒。

今天和一个朋友谈起“学习焦虑症”,我的体会是:最近早晚各花半小时看《现代英文选评注》,正心诚意,复习一段,抄写一段,精读一段。虽然英文提升的效果要慢慢显现,但祛除“学习焦虑症”却是立竿见影。要知道,真正的学习者一定是与“学习焦虑症”绝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