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的价值被低估,这是我和朋友最近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我们都认为,很多人的技术相当好,工作成果也很显著,但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从同行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确实很“不公平”。
但是,这种现象分明又在大量地发生着。同时,有很多技术不那么好的人,反而获得了不错的回报,所以更让人感觉“不公平”。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或者说,技术人才要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呢?经过思考和讨论,我有了大概的结论。
如果你希望做技术的绝世高手,当然有机会获得足够好的回报,但前提是你必须成为绝世高手,同时能找到需要绝世高手的场合——这样的工作机会一般只有少数大公司才能提供。
如果你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也乐于投入,但不奢望成为绝世高手,同样有机会创造足够多的价值,获得足够好的回报,前提是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的底子要足够好。
作为技术人才,总是需要有一些硬功夫的,这是创造价值的基础所在。如果自己的技术不够好,遇到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就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技术圈是讲硬功夫的,如果缺了它,很难服众,很难协调和调动其他技术人员,也就无从发挥团队的合力。如果自己的技术功底不够扎实,就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
第二,要能从业务的角度出发,发现技术的价值。
搞技术的人很容易陷入无谓的,绝对标准的争论里。比如哪个框架更先进,哪个算法更高效等等。这些知识当然没有错,但如果你的工作不是研究,多想想哪种技术能怎样创造更大的价值,意义往往更大一些。
比如好些年前,全文检索就不再是技术上的难题,但还没有成型的产品供大家直接使用,所以很多网站仍然使用数据库查询来实现全文检索。这时候,去研究优化检索效果所创造的价值,就不如为大家提供可用的全文检索。因为前者解决的是好和更好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有与无的问题。
再比如,现在NoSQL非常热,但是MongoDB之类的产品仍然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经验难以玩得转。如果单纯从软件质量考虑,采用MongoDB是有风险的。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发展,产品的属性大大增加,这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应对起来非常吃力的。而且,非订单数据对稳定性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某些情况下,采用“不够稳定”的NoSQL所带来的好处是要远远大于坚守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要发现、相信这个机会并采取行动,就需要能以业务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挖掘出技术的价值。
第三,要重视表达。
实际上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做技术的人往往不太擅长表达,或者认为世界应该像程序一样按稳定的规矩和逻辑来运行。结果却常常出现两种情况:因为不善于表达,所以不能争取到足够多的资源和支持来做一些事情,导致出不了成绩;或者即便出了成绩,也因为不善于表达,成绩无法被其他人承认,或者被抢去了功劳。
如果大家都是做技术的,需要什么资源和支持,通常是有共识的,或者至少是容易沟通的。但如果资源的提供方不是做技术的,往往就很难理解一些“基本”问题:为什么要升级服务器,为什么要多招两个人,为什么延期一个月上线更好…… 对于这些“直觉就可以判断”的问题,外行并不能迅速理解,所以必须耐着性子,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讲解。否则,获取不到资源,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当然,最可悲的是出了成绩却被埋没,或者被其他人抢去功劳的情况,这也是最普遍的让技术人才不爽的情况。大家往往会埋怨说:公司是不公平的,自己明明创造了价值,却不被认可,而其他很多公司都能公平地对待。真实的情况是,在技术驱动的公司,或者公司领导非常清楚技术的价值,这种可能“公平”会来得比较自然;而在在很多公司内,创造价值,和让人认识到自己创造了价值,二者其实是分离的。创造价值需要动脑和动手,让人知道自己创造的价值,除了需要动嘴,同样需要动脑和动手——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样的方式把信息传递出来,让大家信服,这都不是单靠“嘴皮子”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