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孩子的好处千千万

A.不生孩子更自由

想去长途旅行了?走起~工作不开心了想歇一段?辞了~想专注打拼事业干点成绩出来?可以。想换个城市/国家换种活法儿?没问题。

没孩子,一切都好说。

B.不生孩子更省钱

学区房?没必要的。补习班?我给自己报个钢琴班多开心。奶粉玩具尿不湿都要进口最贵的?我不如给自己添一台顶配的笔记本。

没孩子,过日子也太轻松了吧~

C.不生孩子更长寿

人家半夜喂奶的时候,你可以安心睡个美容觉。人家辅导作业心肌梗塞的时候你可以没心没肺看部小电影。人家给闯祸的熊孩子擦屁股上门道歉的时候,你和伴侣在露营的帐篷外仰望星空。

对女性来说,不生孩子就不必经历生产的疼痛和生命危险。

没孩子,妥妥儿地长寿几年。

还有很多很多……

另一方面

必须生孩子的理由没一个站得住脚

养儿防老肯定指望不上

几十年后肯定是倒金字塔型的人口结构,一两个孩子能照顾得了爸妈两边五六个老人?经济上就不可行。再说这时代差距观念隔阂也过不到一块儿去啊,就咱们这自尊心能受得了未来儿媳女婿的一个白眼半句埋怨?

踏踏实实等着公共化的养老机构,嘴馋了让机器人护工给弄点新鲜果蔬尝尝就不错啦。

挽救婚姻就更不现实

两口子要是感情淡了,互相烦了,生个孩子出来就能转移矛盾黏合感情了吗?那叫增加沉没成本,加大离婚难度而已,跟离婚冷静期同样的作用。

亲密关系出了问题,有爱就一起修补,无爱就各自安好,何苦还要把一个无辜的孩子带到这家庭来遭罪呢?

说民族延续那就更扯了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物种的延续和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的,说一对伴侣、一群丁克的选择会影响民族延续那就是瞎扯淡。你又不是大熊猫中华鲟,你生不生娃碍不着种群繁衍的大局。

所以,当有朋友说将来不想要孩子的时候,无论男女,我都非常理解。不生孩子,可以是一个理性选择。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不生孩子挺好,但是建议想好了才说啊

但是!但是来了,请听我把话说完。

应该理解,

想生孩子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情感需求

也应该理解,

想生孩子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男子主义屌癌原罪

话糙理不糙,对吧?

今天上线情感博主模式,我想对所有人掏心窝子的观点是:

不乐意生孩子,不乐意结婚,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还期待和其他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强烈建议你不要轻易说出【将来不要孩子】

这里的【不轻易】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不要在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的时候说【不要孩子】

必须承认,要不要孩子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仍然是一件牵连甚广的事情,不要孩子的家庭的确会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你可以不在乎,但不能假装这种压力不存在,也不能假定你的伴侣不在乎。

我鼓励大家,尤其是女性朋友主动和伴侣沟通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情的忧虑,鼓励大家去和伴侣商量为生孩子设置前提条件,一起制定执行避孕方案。 但真的不建议轻易说【不要孩子】。

对于我这样尊重女性独立人格,崇尚自由意志的男性来说,假如伴侣告诉我她以后不要孩子的【决定】,我会认为这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并把这个因素纳入到是否适合相伴终生的考虑范围。虽然我倾向于将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但我不会尝试去说服她接受,不会尝试去改变伴侣的观念。

假如我的伴侣说她对生孩子这件事很恐惧,对养孩子的难度没信心,我会认真和她讨论未来可能面临的状况,除了生孩子我没法分担,其他事情我都乐意尽力承担以给她信心。

简而言之,对于生孩子这个严肃重大议题来说,【我以后不生孩子】是通牒式的告知,【我不想生孩子,除非……】是有商量空间的忧虑。

第二,不要拿【不生孩子】去测试大男子主义

虽然大男子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一定要有孩子,把女性当生育工具,但并不代表想要孩子的男人一定是大男子主义。

生和育是需要伴侣双方共同参与的人生体验项目,其成本和收益也是双方共担共享的。 必须承认,因为生理特点和社会环境,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普遍承担的成本比男性多。 但多出来的这部分成本并不是某个男性的原罪。

我们有必要要求男性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匹配女性在其中的付出,也有必要推动社会形成这样的制度环境, 但是没理由要男性通过承诺放弃生育来证明真爱,没理由要倡导男女平等的男性都绝育来自证清白,对吧?

用不生孩子的问题来测试大男子主义,诚实的男人可能还哄一哄你试图敷衍过去,不诚实的男人很可能满口答应,心里却想着“等生米煮成熟饭还怕你跑得掉”?

所以说,你要是真的想好了决定打死都不生,那就直接告知伴侣。如果你只是想测试男人是不是大男子主义,那其实大可不必。当你因为某些大男子主义言行而对他产生这种怀疑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直接确诊了。区别只是轻症和重症。

而且,一个男人是不是大猪蹄子,用语言来测试肯定都是测不准的,最直接有效的的办法,跟他睡一觉你就都明白啦。

第三,不要拿生孩子这件事情去做交换条件

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你主动拿生孩子去交换某些条件,不管是物质收益还是情绪收益,都已经走在了自我物化的道路上。如果你拿自己当生育工具,动辄说“给你生孩子”,“给你家生孩子”,那必然也得吞下父权社会的苦果。何苦来哉?

我在前面建议的【我不想生孩子,除非……】也是设定条件,但这里的条件是指伴侣双方为生孩子这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怎么教怎么样的问题上达成了充分共识,储备的物质达到了共同的期望。这是建议大家对未来的孩子负责,对生孩子的共同决定负责,而不是教你做商业谈判。

我的读者们都这么棒,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区别吧?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不生孩子挺好,但是建议想好了才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