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背景
这两天,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先生又火了一把。
离开央视的平台之后,这样身处舆论中心的机会其实已经很少了,可以看到,崔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与中国农大学生的微博大战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过这一回,连《环球时报》都看不下去了。
事情的起因当然是关于转基因的争议,但舆论的走向显然远远超出了转基因话题的范畴。今天我也不讨论转基因,来聊聊主持人和 记者的业务能力。
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朋友看来,主持人和记者这两个岗位是没多大差别的,反正都和新闻打交道,都是媒体人。的确,很多主持人是从做记者做起,崔永元就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转向央视做主持人的。我以前的本职工作是记者,但每年大大小小的论坛、研讨会也要主持个十几场,记者和主持人在身份上有重叠是很常见的。
然而,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和一名优秀的记者在职业要求上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甚至在细节方面是背道而驰的。
主持人追求对现场的把控,记者则要避免对事件的介入;主持人需要讲观众喜欢听的话,讲得漂亮是第一要务,记者则需要讲受众想知道的信息,讲得真实是首要准则。
崔永元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但作为记者,他离合格还很远。
以前我从崔永元那儿学过很多现场主持的技巧,今天,我作为一名有8年从业经验的老记者,免费传授一些做记者的经验给崔永元,算是作为回馈吧。
1
报道一个新的领域时,记者自己不懂这个领域没关系,文科生做科学报道也可以做得很棒,理科生做文艺报道也可以很深入。前提是,你得找到真正懂得这个领域的人。
这就涉及到一名记者的基本业务能力,也就是快速学习和准确判断的能力。快速学习能让记者迅速了解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记者再去判断采访哪位行家最合适。通常情况下,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记者知道谁更权威,但涉及具体议题时,不一定是地位越高的专家越可信,找到研究领域完美吻合的专家,考验的是记者的判断能力。
崔永元在调查转基因这个生物&农业领域话题时,首先找的是中国机械学院机械系毕业,长年在地球物理学会担任顾问的陈一文,并由他全程陪同调查,不得不说是一种独特的品味。
陈一文(左)是崔永元转基因调查的顾问
2
记者在报道时要追求平衡,这个平衡是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平衡,不是真和假的平衡。主张豆腐脑的甜和咸可以平衡,主张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这个可不能平衡。
在采访一线做过的记者都知道,对立的利益相关方经常会有一方是在撒谎的,记者在采访时,当然双方都要采访到,但仅仅把双方的话都写出来,那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要派记者去采访,而不是派一支录音笔,一台摄像机去采访,正是因为记者是活的,是具备甄别信息能力的专业人士。
采访对象的观点越是耸人听闻,记者就越应该提高警惕,并要求其出示能够支撑其观点的证据,通过不断追问来揭开真相。所以才叫“打破砂锅问到底”嘛。
崔永元调查转基因的视频里,通过几只鸟吃玉米粒,看哪边先吃完的实验来评价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这显然是一种神棍的做法。中国的老祖宗2千年前就会用鸟抽牌子的方式来占卜命运了……
把撒谎的话不加甄别地呈现出来,那是记者偷懒的做法,这样的调查作品交给编辑,肯定是要挨骂的。不过,崔永元的调查视频是自拍,自导,自编的,没人把关,犯低级错误也就难以避免了。
3
记者在呈现事实的同时,还要呈现事实背后的逻辑。这是消息和调查报道的区别。
每一件事情的细节都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每一件新闻报道作品,无论是文字报道还是电视报道,都只能呈现事实全貌的一部分。一名优秀的记者,能够让受众通过这一部分的信息,比较准确地把握事情的全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记者的逻辑梳理能力。
转基因议题的核心是安全性,围绕这个核心,可以从人体健康、环境安全等方面去展开调查。然而,崔永元的调查纪录片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呈现“妈妈纵横美国”这样民间团体的偏好,去关注超市里的大妈懂不懂GMO。这就犯了记者调查的大忌:主次不分。
然而,这一点正是崔永元作为主持人的高明之处,通过与观众身份接近的形象来发出声音,主动营造观点对立和冲突,才能让观众感觉他是在“为民请命”,才能让大家看得过瘾。可惜,把主持的技巧用在采访上,再高明也只能是邪门歪道。
主持人和记者这两个身份,如果各占50分的话,我给崔永元的主持水平打48分,给他的记者业务水平打20分。
综合业务水平加起来68分,不能再多了。
今天是我连吃100天转基因食品的第75天,吃的是含有转基因调和油和转基因玉米的“茄汁通心粉”。有视频,有真相:
茄汁通心粉
食材:转基因调和油 转基因玉米粉
通心粉 火腿肠 番茄 青椒
做法:通心粉先用开水煮熟,备用;番茄开始烫后去皮,切小块,青椒、火腿肠切丁备用;锅内烧热转基因调和油,先炒火腿肠和青椒,然后放入番茄熬成糊状;倒入通心粉炒匀;转基因玉米粉溶于水后倒进锅内勾芡。大功告成。
转基因能好怎(微信号:zjynhz)
了解它,才不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