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幼儿园老师给小男孩喂避孕药的传言让无数家长揪心,也挑动了当前网络舆论男女对立的敏感神经。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幼师给男孩喂避孕药的传言需要担心吗?

好在当地警方迅速破案,查明真相:

发帖者实际为30岁男性,也并不从事幼师工作,发言纯属编造。该嫌疑人目前已被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幼师给男孩喂避孕药的传言需要担心吗?

不过从网络舆论来看,仍然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用餐的安全表示担忧,尤其是在江西工业职业学院食堂饭菜混入老鼠头被证实之后,这种担忧似乎也有了实例。

那么,给小男孩喂避孕药真的会有传言中的危害吗?家长需要带孩子去检查性激素水平吗?就这些问题,我特意请教了儿科专家欧茜医生。

问:假如小男孩被投喂避孕药,真的会影响性发育吗?

欧茜医生答:

首先要明确,这里说的避孕药指的是用于成年女性的短效避孕药,通常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伍而成。

假如真的发生这样恶劣的投喂避孕药的情况,其实后果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严重。

对于男孩子来说,短期内服用避孕药,孩子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出现一过性增高,但只要停止服用, 体内的激素水平会自行调整趋于正常稳定,不会导致大家担心的“男孩变女孩”,甚至“化学阉割”这样的后果。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后果相对严重,比如男孩出现乳房发育和睾丸萎缩,但要发生这些变化通常需要数月至数年时间。

幼师偷偷给孩子投喂避孕药,这种丧心病狂的做法万分可憎,但愤怒归愤怒,总体来说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其一,这件事并未真的发生,其二,即便发生了,也不会造成“他们长大都废了”的后果。

问:家长需要定期给孩子查性激素水平吗?

欧茜医生答:

这个是不需要的。无论是儿保还是体检,性激素水平都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不推荐在没有异常情况时主动去查。

除非孩子出现显著的身高体重发育异常,或者第二性征发育异常,包括:女孩早于7.5岁、男孩早于9岁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男孩出现乳房发育;女孩声音变粗、长胡须等。

如果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初步怀疑是孩子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内在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这时就需要及时到儿童内分泌科就诊排查。

问:如果男孩查出体内有雌激素,说明被喂避孕药了吗?

欧茜医生答:

不是的。雌激素并不是女性的专属,男孩和成年男性也都会分泌雌激素,只是分泌水平相对女性较低而已。类似的,女性体内也会分泌雄性激素和前列腺素(痛经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男性体内查出雌激素或女性体内查出雄性激素都是理所应当的。关键看相关激素水平是否与性别和发育阶段相匹配。

问:投毒毕竟是极罕见的情况,家长们更担心食物中的激素,传言说黄鳝和某些鱼虾养殖会投喂避孕药,还有传言说儿童喝豆浆会导致性早熟,是真的吗?

欧茜医生答:

食物中的激素通常是不需要担心的。

首先,黄鳝、鱼虾以及其他动物的养殖过程并不会投喂避孕药。黄鳝是雌雄同体的生物,自然状态下就会有性转过程,所以才有以讹传讹的说法。

实际上,激素是少了不行,多了也有害的。在动物养殖中使用性激素不仅不会加速生长,反而可能导致动物患病死亡,商家不会做这种事。

然后,关于豆浆导致性早熟的说法也是经典谣传了。大豆中的确含有大豆异黄酮,在人体内能表现出与雌激素类似的活性,所以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幼师给男孩喂避孕药的传言需要担心吗?

喝豆浆不会变“娘”!

不过,这类物质在人体内的活性很弱,实际产生的影响很小。而且,这种影响还有激素“稳定器”的作用,人体雌激素水平低它会促进,人体雌激素水平高时它会抑制。因此,常规饮用豆浆对身体有益无害,男孩女孩都不用担心。

顺便说一下,想要通过吃某些食物来提高体内雄激素的水平也是不靠谱的。

问:那需要担心环境中的激素吗?听说有些塑料制品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欧茜医生答:

有人认为,塑化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己酯与雌激素结构相似,怀疑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幼师给男孩喂避孕药的传言需要担心吗?

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未发现人类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和性早熟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简单来说就是尚无定论,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发现塑料助剂双酚A(BPA)可能对婴幼儿发育不利,我国禁止将这种成分用于婴儿奶瓶,家长购买时可以多加留意。


科学审核 | 欧茜

儿科主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硕士

学习靠谱的循证育儿知识,推荐关注欧茜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