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2岁了,还不会开车。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却有一个情有可原的故事。

2010年,我的初恋初吻都还在的那一年,上海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世博会。当时在上海的大学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成为服务全世界游客的志愿者,一种是成为接待全国各地来凑热闹亲戚朋友的被志愿者。

而我选了菜单上没有的第三种,作为《新闻晚报》实习记者参与世博会科技的采访报道。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梦幻般的半年时光,整个大上海都沉浸在一种未来世界提前降临的亢奋之中。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我32岁了,还不会开车

上海世博园夜景

那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黄浦江畔全新建设的世博园忠实地贯彻了这一主题,5平方公里的园区被建成了『未来城市生活的体验区』。

世博会的规划就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 但凡有点眉目的高新科技都往上堆,怎么酷炫怎么来,不差钱。

这里要插一句解释,很多人以为中国办奥运会世博会纯是土豪砸钱挣面子,这种因素当然是有,但并非全部。就我报道世博会所见到的情况来说,科技公司为了将自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到世博会上宣传,投入的赞助是相当可观的。仅我采访过的就有某净水设备公司,城市垃圾真空管道输送系统,某快速渗水人行道材料公司,某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等。

还有一块大头是各大国企央企的支持,他们都投入巨资建设企业馆来展示各自未来的业务方向。比如国家电网,比如中石油(进中石油馆一度要排队9小时),以及今天主题要说的上汽-通用汽车。

上汽-通用汽车馆的主题是“直达2030年”,可能当时策划这个展馆的人认为描绘20年后【下一代人的生活】尽可以发挥美好想象,怎么理想怎么来,反正也不会被轻易拆穿。 估计他们完全没想到有人会把那个汽车没有方向盘全自动驾驶&道路没有红绿灯全智能疏导的2030年当真,并且居然以此来指导生活决策:

比如不用考驾照了。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我32岁了,还不会开车

2010年展示的2030年概念车

年轻人嘛,难免想得比较简单,有时还很幼稚。现在身处2020年我们当然可以笃定地说十年之后开车肯定还是需要驾照,但当时的我的确是被【现实+适度推演】的逻辑给说服了。

首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在2010年已经是崭露头角了,超声探测、RFID射频识别技术也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汽车通过这些技术搞清楚路况并不需要什么科学理论的突破,只需要不断完善提供精确度敏捷度。

其次,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通信、汽车与道路设施的通信也都有现成的技术,可能当时还没那么好用,但20年后,20年啊朋友们,七八年时间我的手机就从三星滑盖升级到了iPhone X,20年时间可以发生多少进步啊。 当时我就想,这事儿20年后肯定靠谱。

最后,上汽当时郑重其事地把EN-V地概念车摆在了展馆里,像模像样,真能开动,并且,没有方向盘。这真的由不得我不信啊。我当然知道概念车离量产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20年啊,什么距离都给抹平了吧……

你说这还考什么驾照?等我毕业几年买得起车的时候,手动驾驶的车已经开不了几年了, 我何苦还去受那个罪给驾校教练送礼汗流浃背练车低头挨骂?

是的,我当时站在世博会的汽车馆里就是这么想的。

你说我完全想错了吗?站在2020年的视角看,我当时的基础判断还真不算错。如今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早就跑遍了全球,现在国内很多城市也已经在特定区域投放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特斯拉的车主如果心大的话甚至可以在跑高速公路时打个盹儿……

无人驾驶汽车实实在在的是成了,没用到世博会时预估的20年,10年就成了。

但我的的确确是想简单了,或许这就是一路顺利升级的大学生和经历过现实暴击的社会人之间的差距。

在大学生看来,在理论上可行,技术上能实现的美好事情就一定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现实,只要去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在社会人看来,技术上可行的构想其实很多,但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克服商业、人性、法律、伦理、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政治等方面的障碍。不但技术上可行的东西不一定成功推广,已经成功推广的东西也还有可能倒退回去。比如互联网促进信息流通这件事。

回到汽车自动驾驶这个议题上来,我们在2020年已经可以判断说自动驾驶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但距离【不考驾照就能开车】这个愿景的实现,还需要解决非常多的问题。

乐观地说,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需要考汽车驾照的人,悲观地说,我们有生之年还不一定能看到自动驾驶的全球普及。目前,自动驾驶的普及还需要闯关很多关口。

第一关:商业标准

汽车厂商当然很有动力去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但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各家的技术路线不一定兼容,汽车间通信、汽车与道路设施通信都可能因标准不统一而滞后。比如现在的苹果和安卓系统,比如现在不同电动汽车厂商的充电接口。竞争是好事,但统一标准的过程会很痛苦。

第二关:交通法规

当前全球各国的交通法规都是以人驾驶车辆为基础制定的,责任主体在驾驶员,交通管理的客体也是驾驶员。而自动驾驶会让这一体系完全颠覆。这还不是最难的,如果一夜之间从人驾驶切换到全自动驾驶,那制定交通法规还比较容易,最怕的是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并存的年代,光是想想都要掉很多头发。

第三关:道德伦理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自动驾驶撞了人谁来背锅,以及左边是抱小孩的老人,右边是大肚子的孕妇,紧急避险不得不撞一边的时候怎么选的问题。有人驾驶的年代也很难选,但有人来接受道德指责,无人驾驶的年代AI可以瞬间决策,但不知道谁来接受道德指责。

实际上,普及自动驾驶后可以预见道路交通事故会极大地减少,汽车撞人的悲剧会跟现在飞机失事一样罕见,但人类社会就是有这样一种观念:把生命交给会酗酒会吸毒会打瞌睡的人类驾驶员是可以接受的代价,把生命交给反应敏捷决策理性不知疲倦的AI就会觉得天塌了下来。

比如前几天特斯拉的汽车突然遭遇全球服务器宕机,一些车主因此被困在车里开不动也下不来,叫天天不应。从人为控制切换为AI控制的伦理困境,我估计靠公众讨论是克服不了的,最终大概率是政府+企业视而不见推广之后大家再接受现实。

第四关:基础设施

汽车自动驾驶的实现光有车的智能化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有路的智能化。交通信号装置需要和汽车通信,道路边线需要被汽车感知,甚至道路本身需要成为汽车的能量来源。

这一切当前都已经在技术上实现,唯一需要的是,钱,大量巨量海量的钱,可能需要当前的高速通行费翻好几倍才能支撑的钱。更困难的是,这样的智能化道路要如何延伸到青藏高原川西秘境黔南小村,如果不能覆盖到这些边远地区,依赖智能化道路行驶的车辆届时要如何上山下乡?所以说,这个问题,不止是商业化就能解决的。

第五关:政治安全

当人的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汽车成了可以高度移动的具有联网能力的私密堡垒,坐在汽车里的人会做什么?除了吃东西看电影和嘿咻,可能免不了还有人会开发出一些执政党不喜欢的用法,或者威胁到公共安全的用法。

老大哥要是不高兴,再好的想法也白搭不是?

所以说,咱还是得老老实实去考个驾照,等自动驾驶真的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