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讲了一个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设定的时代背景距离现在50多年。在电影描述的这个时代,人类造出了1万台行星发动机,实现了重元素的可控核聚变,但同时中学生却还穿着土到爆的蓝白色校服,货运卡车还需要一位初级驾驶员来操作方向球。
当然,近未来也的确是最难拍的科幻类型。所谓近未来,差不多就是今年五十岁以下的人都有机会触碰到的时代:
它的很多技术都是在现有技术上的升级延续, 超前太多要被质疑不切实际,社会形态也没法完全跳出现实引力, 进步太少又要被批评缺乏想象力。总之很难拍就对啦。
给电影挑硬伤软伤的文章已经很多我就不再凑热闹了,这里做一点微小的背景补充工作,给大家介绍下流浪地球时代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
嗯,也就是现在看到文章的你,在中老年时代可以体验到的生活。
···以下不涉及情节剧透,请放心服用···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告别秋裤?
说到近未来的人类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个基础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
无论什么材料的衣服,都给我们提供了三项基础功能:
调节体温、遮羞和审美
如果我们回到本质去思考这个问题,人类当前采用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相当原始和低效了。
为了应对不同的气温,我们需要在一年四季甚至是一天早晚换上不同的衣服,天气再冷一些人类还得穿上秋裤,用多件衣服叠加的方式来保暖;为了满足个性化的审美需求,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抛掉旧衣服,购买新款式。
全球70亿人口,每年却需要生产700亿件以上的衣服。这简直是极大的浪费,简直是对地球的犯罪啊。
2019年的人类穿的衣服可以分为两大类:
棉麻丝毛等来自生物的天然纤维纺织品
以及
来自石油化工的化学纤维纺织品
流浪地球时代,这些纺织品当然还可以生产,但他们的地位可能会类似当代的汉服唐装Cosplay。生活在地下城的人们每个人只需要一套,最多两套衣服就好,根本不用像电影里那样穿着和2019年人类一样的传统服装,更别说丑出天际的初中生校服了……
《流浪地球》里的中学生穿着蓝白校服
在可预见的近未来,人们在室温环境下穿着的衣服肯定会有自主调节温度湿度的功能,人手必备一套贴身的超薄恒温服。
这种超薄恒温服需要的调节功率比较小,因此可以将加热、冷却、换气的微小单元交织融入面料中,供能单元也可以足够轻薄到一条秋裤的重量。穿上这样的超薄恒温服,人们可以在零下20度到零上40度的气温范围内维持恒定的体感温度。
衣服是现代人差旅行李中最主要的内容
2014年冬天我从30度的三亚直飞零下20度的哈尔滨,一下飞机几乎把整个行李箱的衣服都给穿上了。等2064年有了超薄恒温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我都可以随便跑随便浪,再不用拖着一行李箱衣服了,嘘寒问暖也将成为古人的社交习惯。
当然,一套恒温服肯定是满足不了大家审美需求的,这时候就需要另外一套穿在外面的显示服,也就是可以播放任意画面的超薄柔性屏幕做的衣服。这样一来,外衣的款式不再需要剪裁,颜色图案也不再需要印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此刻的心情来定制播放外显的画面。
撞衫?不存在的
款式过时?不存在的
买衣服的钱可以省下了?不存在的……
你以为定制这些画面不需要花钱啊?花样更多,只会花钱更多啦。区别在于现在买衣服是买实物,未来买衣服是买视频素材。
觉得这个太科幻了?不,其实2018年都已经有柔性显示屏用在服装上啦,只是这种应用还比较粗糙,屏幕本身还不够轻柔,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几十年后屏幕能够做到面料一样轻薄,并永久性地颠覆人类的穿衣习惯。
春晚深圳分会场上展示的初代柔性屏衣服
顺便说一句,电影里大家在地面极寒环境中穿着的戴头盔的防护服是用来应对极端高温低温的,通过后背的电池包供能来加热或冷却,这也是当前宇航员太空服的原理,只是电影里做到了更轻薄更便宜。
什么时候才能告别人类驾驶?
再来讲讲出行的问题。有朋友看完流浪地球后提出质疑,说那时人类技术已经这么牛逼了,开个大卡车还非得人类驾驶员?AI自动驾驶去哪儿了?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亲人两行泪的梗……
要我说这还真不能怪导演想象力匮乏,因为自动驾驶的普及根本不是车的问题或者AI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路的问题。
要说开车这件事,无论是韩寒还是舒马赫,跟装配了超声雷达和视频解析的AI比起来都注定只能是战五渣。别说什么未来的Level 4 Level 5,就是现在AI的判断力和操控能力也比人类强多了,那为什么自动驾驶没能普及呢?
自动驾驶概念图
因为马路上还有几亿名肉眼凡胎的人类司机在开车,还有几十亿随时横穿马路的行人,而信号灯还在靠红绿蓝的闪动而不是直接发信号来调度交通。也因此,AI驾驶的车辆还得应对分分钟变道五六次的人类司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从哪个角落冒出来的行人和电动车,还要靠摄像头去识别不知道躲在什么树枝后面的信号灯指示牌。
真正阻碍自动驾驶普及的是人类驾驶啊!
等到感情用事偶尔还酒驾的人类司机彻底被剥夺驾驶权,等到公路网遍布传感器实现了彻底的人车分离,等到交通调度变成了实时网络通信,AI自动驾驶才真正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上路并将交通事故这个名词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些技术难吗?其实不算难,2019年的人类就已经基本掌握了。
那这些技术普及难吗?很难很难,一方面路网改造成本还比较高,另一方面这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交通解决方案,人类不能接受全盘推倒重来,那只好磕磕绊绊地融合替代。
流浪地球的时代,地下城的交通系统是从零开始新建的,普及自动驾驶可以说毫无压力,而地面则受限于环境剧变,硬件建设和网络覆盖都不理想,那就只好由低劣的人类驾驶员来操控卡车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相信大家都还是能够坐上自动驾驶车辆的,尤其是中国人。毕竟这里有16万公里收费公路(2017年末数据)的收费年限将在未来几十年逐步到期,到时候肯定有动力重新规划建设的。相信我。
谁说万物生长必须靠太阳?
最后说说吃的问题。当整个地球一片冰天雪地,35亿人住进地下城,太阳也指望不上了,那怎么种田怎么养猪呢?
还真有办法,而且都不需要用到科幻技术。
太阳光驱动下的光合作用养活了地球上的亿万生灵,没错,历史和现实都是这样,但种植粮食蔬菜需要的阳光和土地其实并不是无可替代的。现在,人造光源已经可以完全替代太阳光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高压钠灯,LED灯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土地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在室内搭建立体式的水培生长架,基本上想要几层就能搭几层。
当前植物工厂主要用于生产绿叶蔬菜
这种做法叫植物工厂,也就是在室内环境中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农作物。相对应的还有肉食工厂,通过细胞培养的方式来生产猪肉、牛肉、鸡肉。输入能源和无机原料,输出各种蛋白脂肪,不必为了吃肉而养一整头猪,一大群鸡,甚至你爱吃羊腰子也可以只培养羊腰子。你问我这种肉好吃么?我也还没机会尝试啊……
不过别着急,这都是人类已经基本掌握的技术,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会达到的目标,必然的发展方向,无论太阳爆炸与否都不会改变。
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这么干呢?
因为现在还有免费的阳光,而电费还依然很贵(比特币矿工最有体会)。
电影里面太阳指望不上了,而电力又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诞生而变得无限廉价,那么用植物工厂和肉食工厂来喂饱35亿人口也就成了唯一可行的选择。回到现实,即便可控核聚变技术指望不上,电力生产成本继续大幅降低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工厂里生产的肉菜我们一定能够吃到。
嗯,先写这么多了,大家有兴趣我再写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