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价值观里,对人类文明发展最有意义的事业只有两类:

生命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

前者致力于增加生命存续的时间长度,后者致力于拓展生命体验的空间广度。

01 中国版马斯克?

最近,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宣布退隐电商江湖,并在公开信中透露有意从事农产品相关的生物学研究。

黄峥在公开信中提了几个他在思考的问题,涉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植物蛋白替代肉食,还有蛋白质机器人的医学应用。

表面看起来,黄峥想做的这几个领域没有马斯克的火箭飞船、脑机接口那么狂拽酷炫,甚至还带着拼多多的泥土气息。

但就应用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长远影响来说,黄峥的未来田园跟马斯克的星辰大海比起来还是毫不逊色的。

而且,作为商业眼光狠辣的企业家,黄峥感兴趣的这三个领域也都是在可见的未来有希望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理想的目标高不可攀,这三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能产生足够的商业收益来推动持续进步。

就像马斯克的移民火星梦想不一定能在这一代实现,但他向这个梦想迈进过程中开发的可回收火箭已足够赚到天文数字的利润。

用商业收益来支撑科研探索,这是马斯克的超能力,也有可能成为黄峥的超能力。

02 黄峥的第一性原理

很多朋友都熟悉马斯克所信奉的第一性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分析一个目标是否可行时,不断往上去追溯它的本质、源头。如果从源头到目标的每一步都有坚实的物理基础,那么这个目标就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值得全力奋斗的目标。

回到黄峥提出的三个设想,如果按第一性原理去分析,在大方向上都是完全可行的。

这里举第一个设想为例。重金属和微量营养物质的问题涉及农产品的遗传改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并非天生的,而是从土壤、灌溉水源、肥料之中吸收和富集的。而农产品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则是由品种、栽培方式和加工方式共同决定的。

第一条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研发新的品种。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能够使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少吸收重金属,少富集有害物质。比如袁隆平团队正在研究的低镉水稻,就有希望在重金属镉超标的农田里种出符合安全标准的大米来。

也可以通过给农作物转入特定的功能基因,让番茄生产更多的氨基酸提升鲜美口感,让草莓生产更多的膳食纤维帮助减肥,让金色大米能够帮助预防贫困地区的夜盲症……

这条路线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以崔永元为首的反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群体。

第二条路,将农作物从难以控制的露天农田中转移到可人工控制的设施农业里种植。

把土栽改为水培,甚至用全人工光照的植物工厂来生产,那么就可以从源头上切断重金属的来源,也可以通过精准控制不同波长的光照比例、不同配方的营养液,来调节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丰度。

中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单位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企业界也已经有不少植物工厂的商业化实践。虽然规模还不算大,技术还不太成熟,但已经展现出极为诱人的前景。

这条路线最难的也不是技术,而是摆脱阳光和土地之后高昂的农业生产成本让人类难以承受。

03 科技之外的难题

马斯克之所以成为“钢铁侠”马斯克,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的科研能力有多强,也不止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有多强的感召能力。科技之外的诸多要素才是决定马斯克能否取得当前成就的“大过滤器”。

在科研投入层面,马斯克造火箭赶上了空前绝后的最好时代。

与NASA将太空技术向民营企业转移的节奏完美吻合,要人给人,要钱给订单,简直比亲爹还亲。

黄峥要搞农业生物技术,倒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当前中国农业科研投入的确是从科研院所向民营企业逐步倾斜的进程之中,人才和资金都在逐步解禁。不过众所周知,企业从财政拿来的科研经费用起来都是有各种隐性代价的,而体制内的专家因为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与生产实际脱节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这条路,估计没那么顺当。

在社会舆论层面,马斯克处在一个对个人努力极为认可,对资本得利有周全保护的社会环境中。

尽管他不断有惊人之语震荡股市,但很少会真正面临民众对于Space X或者特斯拉到底姓什么的质疑。比尔盖茨推动新冠疫苗的研发也被很多阴谋论者质疑是借机给人植入微型机器人来控制全世界,但这种阴谋论质疑几乎不可能影响到政府的公共决策。

黄峥如果真的搞起农业生物技术,可以预见一定会面临舆论的汹涌狂潮。

你违背自然去改造农作物到底想干什么?

你给番茄植入乱七八糟的基因是不是要让中国人断子绝孙?

你用工厂的方式把农民的活儿都干了让几亿农民怎么活?

这些质疑,句句都能诛心,句句都有可能构成对一名企业家的现实伤害。

这条路,只怕是会布满荆棘。

就此说来,黄峥有没有可能比马斯克更有钱?我完全相信。

黄峥能不能成为中国版的“钢铁侠”马斯克?我认为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