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第二十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时间过得真快,从 6 月 15 日给您发出第一封通讯到今天,已经是第二十期了。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和陪伴!如果您对我有任何的教诲、指导,或者有什么想要和我交流的,烦请不吝给我发送邮件,我的邮箱地址是 [email protected]

同时也感谢竹白专栏检索的开发者的收录,这个检索器目前已收录了 441 个专栏,您可以很方便地搜索、订阅感兴趣的专栏。

好了,下面是本期通讯的正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PKM 和 PIM

讨论知识管理的链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两个概念:PKM 和 PIM。

PKM 即个人知识管理,为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的简称,是一种个人收集,验证,存储,搜索,提取,分享知识的过程。

对于知识管理,非常经典的一个定义由 Tom Davenport 提出:

知识管理是获取、分配和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

与 PKM 相似的还有一个概念是个人信息管理 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指人为了高效获取、组织、维护、提取和使用信息所采取的活动。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Albert 在 《个人知识管理的误区》文中,是这样区别 PKM 和 PIM 的:

  • 从对象而言,PKM 面向的是知识工作者,而 PIM 面向非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即有创新需求的工作。
  • 从过程而言,PIM 只采用了PKM 过程中收集,存储,搜索的过程。
  • PIM 只是 PKM 的子集。

如果我们检索网络上的许多文章、视频,认真阅读、思考后就会发现,很多人所谓的知识管理,实质上只是信息管理。意即很多人在实践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在收集信息,并没有让这些信息产生化学反应,更不要提可以随手应用这些信息了。

(Reference:知识定义与管理

什么是知识

我们进行知识管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创立一套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组织和有效利用知识的流程。

可是,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我们需要管理的知识呢?

关于知识的定义,世界银行《1998/99 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是这样写的:

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

Peter F. Drucker 在他的经典著作《Managing For Result》中这样叙述

知识是人类特有的资源。书上没有知识,书上只有信息;知识是在特殊的工作和行动中运用信息的能力。技术是在工作中运用自然科学,是知识的一种。

引用的这两段论述中都强调了两个关键词:生产,信息。

我们在知识管理时,要管理的知识就是一个个可以用于生产的信息,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个公式:

知识管理 = 管理用于生产的信息 = 概念 + 案例

先说公式中的概念,我借用 DIKW 模型,认为概念分为四个层级,即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用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个模型:

  • 当我们听到「知识管理」这个词时,「知识管理」这四个字就是 Data,根据经验我们会非常模糊地认为「知识管理」就是我们如何管理知识;
  •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深入了解知识的定义,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的方法……等等与「知识管理」有关的内容,此时就形成了 Information;
  • 我们根据掌握的 Information 去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此时「知识管理」也就成为了 Knowledge,或者说有着较为完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实践的多了,我们再调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仅可以将「知识管理」运用在管理个人知识,还可以运用在项目管理、写作等其他方面,有了一通百通的境界,此时「知识管理」也就是 Wisdom 了。

而公式中的案例有两个维度:

  • Subjective 意即我们亲身经历的,由自身而来的、主动的经验;
  • Objective 则是别人的亲身经历,由我们从其他人那里习得的、被动的经验。

知识管理的链路

知识管理的链路,是我们用于管理生产所需信息并形成知识体系的完整可操作流程。

此处我所要引入的一个模型是 AARRR 漏斗模型。这个数据分析模型常用于用户管理和产品分析;不过确切地说,它其实更偏向于一种分析思路、逻辑框架。也正因如此,我才认为可以用 AARRR 漏斗模型来描述知识管理的链路。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AARRR 漏斗模型用于数据分析时的五个步骤,刚好对应了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的五个阶段。

Acquisition 知识获取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知识获取是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此时相当于我们在双链笔记的知识图谱中创建了一个点,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此时获取的知识实际上还只是非常粗颗粒的内容而已。例如一篇文章,一段视频,或者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标注出的文句,抑或是听到的他人的转述……这些粗颗粒的内容,就像是刚刚收获的稻谷,等待着我们为它们筛选、去壳、碾制。

在进行知识获取时,我所秉持的原则有三点:

  • 对我感兴趣的知识兼收并蓄;
  • 对我不那么感兴趣的知识来者不拒;
  • 对我反感的知识主动忽略。

Activation 知识激活

所谓知识激活,可以理解为从 Data 到 Information 的过程,此时我们在双链笔记的知识图谱中织网,是整个知识管理链路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在记忆中形成印象的轮廓,但我们还不掌握这个知识,也不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样应用这个知识。

我们进行知识激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有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如上文所述,我们需要管理的知识是那些用于生产的信息,那自然我们不用于生产的知识也就不需要管理了,我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内容实际上都可以止步于此。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利用必要难度理论将内容提炼为可用于生产的信息(概念+案例)。为了让我们提炼的信息更有指导意义,我们还需要再去寻找相似或关联的内容,将其补充进去。这也是我们在双链笔记中织网的过程。

《聚焦输入,发散整理》中,我介绍了一些方法,可作为知识激活的参考。

Retention 知识留存

到了知识留存的阶段,我们对知识有了一定地理解,也形成了记忆反馈,此时就需要去粗取精了。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很多知识是可以复用的,双链笔记中已经形成网络的知识点之间还可以有更多联系。这也意味着我们一方面要将知识解析到足够细的颗粒,另一方面要串起更多的概念和案例。

王树义老师的 《卡片写作法为什么管用?》和刘未鹏先生的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中对知识留存和复用有着清晰地解释。

Revenue 知识运用

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运用知识指导生产、进行生产,也就是常说的「学以致用」。

毛主席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1942 年 2 月 1 日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又强调

最重要的,是善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

如果学了知识,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运用、去实践,就会沦为如孔子所说的: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我们运用知识,是进一步从 Information 到 Knowledge 的提纯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再度深化理解知识的过程。这就迫使我们对自己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作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

Referral 知识获利

The learning process isn't finished when you acquire knowledge. It's complete when you consistently apply that knowledge.

知识获利,并不是让我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经济利益(虽然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而是此时我们终于爬到了 DIKW 金字塔的塔尖,已经到了「触类旁通」的境界,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了。在我看来能真的做到知识获利的人并不多,钱钟书、费曼、芒格算是其中的翘楚了。这里有一段费曼讲想象的乐趣,可以感受一下「知行合一」的风采(YoutubeB 站)。

窃以为,用 AARRR 漏斗模型描述知识管理链路,不仅可以明晰知识管理的步骤、过程,还能帮助我们完善知识管理工作流,助力我们在知识管理的路上行稳致远。

以上就是本期通讯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和厚爱,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