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第十一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您正在阅读的《壹苇可航》电子报 2024 年第 11 期(总第 73 期)。本期头图由 Dall-E 3 生成,prompt 为 Design a blog header image reflecting the Japanese anime aesthetic, with a detailed countryside bell tower setting. The image should feature a romantic scene where a well-dressed boy in a suit is captured in the act of proposing, on one knee, to a girl adorned in a white dress. Ensure the emotion of the moment is conveyed through their expressions and poses.
以下是本期正文,阅读时长约 11 分钟。
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这首诗出自《诗经·唐风·葛生》,是我看完《葬送的芙丽莲》后第一时间想到的。
如果说《秒速五厘米》描绘了人世间的羁绊,《夏目友人帐》讲述了陪伴的力量。那么《葬送的芙丽莲》则是关于慰藉的故事,就像这首诗一样,它是关于漫长的生命与短暂的相遇,关于记忆与遗忘,关于向死而生,关于珍惜当下。
在观看时,我会频繁地暂停,深思:如果辛美儿当时能主动表达对芙丽莲的爱,或者更直接一些,那么故事的走向是否会有所不同?是否能减少那些遗憾?然而,这个思考的结果并没有按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由于身份的差异,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即使辛美儿表白了,他们也无法长久地在一起。何况,辛美儿清楚地知道自己会老去,芙丽莲却永远年轻。这种生命长度的差异,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悲伤。芙丽莲,她也明白自己与人类的差异,善良的她不会愿意让辛美儿为难。
因此,也就注定辛美儿对芙莉莲的爱是含蓄的,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上,比如他的坚定陪伴。这种爱的表达方式虽然隐晦,但却更加深情且动人。
芙丽莲在五十年的约定即将到来时如期而至。与昔日的同伴观赏绚烂的流星雨后,看着深爱着自己的人与世长辞,内心里的写照是不是如同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里描绘的那样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内疚文化和羞耻文化
在文化人类学的探讨中,Guilt Culture(内疚文化)和 Shame Culture(羞耻文化)是描述不同文化如何运用社会控制和个体自我调节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概念。这两种文化体系在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感知以及社会对这些行为反应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疚文化侧重于内在道德标准和个人良知的重要性,而羞耻文化则更多强调外在的社会评价和维护荣誉。
内疚文化的特点
内疚文化主要通过内化的罪疚感来实现社会控制,其中个体认知到某些行为不当并因违反内在道德标准而感到内疚。在这种文化框架下,法律和惩罚起到关键作用,个人良心成为行为的主要监督者。人们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公正,以及与内在价值观是否相符。其核心在于个人对是非的内在判断,特点包括:
-
强调个人责任和内在道德标准。
-
行为受个人良心和内疚感的约束。
-
重视法律和惩罚来维护道德秩序。
-
西方国家多认同内疚文化。
羞耻文化的特点
与之相对的羞耻文化,控制手段是通过内化的羞耻感以及社会排斥的威胁来施加的。在羞耻-荣誉的视角下,个体寻求维护或恢复"荣誉平衡",这可能引发复仇等动态。羞耻文化下,个体更加关注外界的视角和评价,他们可能会考虑某一行为是否会令自己感到羞耻,或者担忧他人的看法。羞耻文化的核心在于维护自我在社群中的形象,主要特点为:
-
强调社会角色和他人的评价。
-
行为受外在羞耻感和群体压力的约束。
-
重视自我克制和谦逊来维持社会秩序。
-
东亚和集体主义国家多认同羞耻文化。
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混合
Ruth Benedict 在其著作《菊花与刀》中将美国文化归类为典型的内疚文化,而将日本文化划分为羞耻文化。尽管如此,现实中大多数文化并非完全符合这两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呈现出两者的混合态,各有侧重。
Brené Brown 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羞耻与内疚的本质区别。羞耻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源自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质疑,感到自己因有缺陷而不值得爱和接纳。相比之下,内疚则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情感,它允许个体将自己的行为与价值观进行对比,并在发现偏差时产生心理不适,推动个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内疚文化与羞耻文化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动机,也对于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当下,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促进国际理解和合作的基础。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内疚与羞耻文化的概念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并认识到即使在一个越来越相互连通的世界里,这些差异仍然在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互动。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并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找共同点,建构更和谐的共存关系。
三、世界幸福报告
《盖洛普 2024 年世界幸福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全球幸福状况的全面快照。报告涵盖了性别差异、年龄群体的幸福感、社会联系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的幸福排名。
首先是性别和年龄差异。2021-2023 年期间,全球女性普遍经历的负面情绪超过了男性,这种趋势在老年群体中更为显著。然而,东亚和欧洲部分地区的负面情绪频率却低于 2006-2010 年,特别是在中欧和东欧,这一趋势贯穿所有年龄段。相比之下,积极情绪整体保持稳定,尽管年轻人比老年人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其次是全球范围内的幸福感不平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幸福感不平等在过去十几年里有所增加,上升了超过 20%。这种不平等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地区表现各异。不过令人欣慰的是,COVID-19 疫情期后,各年龄段的人帮助他人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千禧一代(1981 年至 1996 年)和 Z 世代(1997 年至 2012 年)的年轻人。
第三,社会联系的影响。新的数据显示,感受到社会支持的个体远远多于孤独者,社会支持通常对幸福感有更大的正面影响。然而,幸福感也受到年龄和代际差异的影响。1965 年以前出生的人(婴儿潮一代)的生活评价高于 1980 年后出生的人,而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评价有下降趋势。
第四,国际排名方面,各国幸福评分差异显著。芬兰以 7.741/10 的总评分领跑,其老年人群体幸福感世界排名第二,年轻人群体排名第七。丹麦具有全球最幸福的老年人口,总体排名全球第二。立陶宛的30岁以下年轻人幸福感排名全球第一,但其老年人幸福感排名则相对较低。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排名显示出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幸福感差异,而阿富汗则被评为全球最不幸福的国家。
-
芬兰被评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总评分为 7.741/10。其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评分为 7.912(排名第二),而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评分为 7.300(排名第七)。
-
丹麦拥有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年人(60 岁以上),平均评分为 7.916。30 岁以上的年轻人评分为 7.329(排名第五)。丹麦的总评分为 7.583,位居全球第二。
-
立陶宛的 30 岁以下年轻人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平均评分为 7.759。而 60 以上老年人的评分仅有 5.965(排名第四十四)。该国总评分是 6.818,全球排名第十九。
-
中国总评分为 5.973,全球排名第六十。其中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评分为5.949(排名第七十九),60 岁以上老年人的评分为 6.359(排名第三十)。
-
台湾总评分为 6.503,全球排名第三十一。其中,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评分为 6.908(排名第二十五),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评分为 6.284(排名第三十四)。
-
香港总评分为 5.316,全球排名第八十六。其中,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评分为5.329(排名第九十七),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评分为 5.297(排名第七十四)。
-
阿富汗被评为全球最不幸福的国家,无论是总分,还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评分和 60 岁以上老年人评分。
综上所述,报告揭示了全球各地区在幸福感上的广泛差异。尽管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分歧,但人们在社会支持的感知上达成了共识,并在疫情后表现出更多的互帮互助。
四、夜航船
阅读
-
先进的 AI 工具最终可能会让外语学习变得过时,但代价是有意义的人际交往。现在,应用程序可以生成数十种语言的深度伪造视频,平台和流媒体网站也在急于整合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科技记者 Louise Matsakis 撰文指出,学习其他语言的学生人数同时也在下降。但是,随着实时翻译变得「普遍和无摩擦」,人们将失去学习不同语言的乐趣和发现:专家们「将其比喻为发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Matsakis 写道「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这种深刻的人类体验」。
-
Which AI should I use? Superpowers and the State of Play 探讨了当前 AI 模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像 GPT-4 这样的高级模型,还包括 Anthropic 公司开发的 Claude 3 Opus 和 Google 的 Gemini Advanced。这些模型以其模仿人类对话的能力、多模态交互功能(例如图像理解)、无需用户指导以及相似的交互方式而著称。虽然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但每个模型都有其独到之处和优势:GPT-4 功能全面,还具备代码解释器等特色功能;Claude 在写作和深度洞察方面备受好评;而 Gemini 则擅长提供清晰的解释。
-
文章还提到了「上下文窗口」和「检索增强生成(RAG)」这两个概念,它们是为 AI 提供超出其训练数据范围的上下文信息的方法。GPT-4 的上下文窗口能够处理 8,000 至 32,000 字的内容,Claude 3 的上下文窗口超过 150,000 字,而 Gemini 1.5 能够处理高达一百万个 Token。RAG 系统通过从外部资源检索信息来扩展 AI 的知识库,但有时也可能导致 AI 产生虽然合理却不正确的 "幻想"。
-
文章还介绍了「智能体」的概念,这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自主 AI 程序。例如,Devin 是一个由 GPT-4 支持的 AI 软件工程师,它能够独立规划和执行任务,比如自主创建网页。
-
作者指出,尽管目前还没有模型能够超越 GPT-4 所设立的基准,但 AI 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将有 GPT-5 和 Gemini 2.0 等新模型问世。文章提倡通过使用 GPT-4 级别的模型来熟悉它们的能力,并为将来的新技术做好准备,这些新技术将带来新特性和与 AI 互动的新方式,例如智能体和更广阔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
-
The empty brain 这篇文章颠覆了许多我对脑科学的认知。比如,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大脑不会处理信息、检索知识或存储记忆。
-
人类的大脑虽然并非空无一物,但它并不包含人们认为的大多数东西,甚至连「记忆」也不包含。
-
半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神经科学家等许多专家都在断言,人脑的工作方式就像电脑一样。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并非如此。例如,新生儿的视力虽然模糊,但能快速分辨母亲的面孔。他们还更喜欢声音,并能区分语音声音和非语音声音。新生儿还具备十几种条件反射。
-
感觉、反射和学习机制是人类具备的本能,使得人类自出生起就可以快速适应环境。
-
然而人类并不天生具备信息、数据、规则、软件、知识、词典、表达方式、算法、程序、模型、记忆、图像、处理器、子程序、编码器、解码器、符号或缓冲区等能力。这些能力,是数字计算机智能行为的设计元素。人类以前不曾天然拥有,之后也不会进化出来。
-
音乐
五、生活在别处
-
上周每天都很充实。将博客从 Hugo 换成了 Astro,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于是水了一篇文章。又用 Astro 做了一个 About 页面,我还挺满意的。
-
泽泽的小红书「逛吃逛吃的C仔」更新有一段时间了,基本是在记录他的日常生活,下一期准备详细介绍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他带来一些正反馈。
-
本期电子报使用 Heptabase 写作完成。这是一个专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思考、研究和规划,以对摄取的信息、知识建立深度理解的可视化知识管理工具。
-
如果您想支持我,请适当考虑购买我的付费专栏,定价为每三个月 ¥20 元或每年 ¥60 元。专栏开通了合伙人计划,邀请朋友订阅将有 10% 的收益。
END
如果您觉得本期的内容还不错,欢迎您的订阅
您还可以在 Telegram 的频道找到我
顺颂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