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第十四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您正在阅读的《壹苇可航》电子报 2024 年第 14 期(总第 76 期)。本期头图由 ideogram 生成,prompt 为 A thought-provoking canvas that encapsulates the duality of cultural decline and recovery. On the left, gray tones dominate, depicting a bleak landscape with crumbling buildings and unfinished, monochrome art. Figures in the background have somber expressions, reflecting the melancholy of the situation. Transiting to the right side, the canvas bursts into life with vibrant colors and energetic imagery. Restored buildings stand tall, adorned with lively, vivid art that brings the space back to life. People gather, their laughter and joy evident as they dance and celebrate, symbolizing the resurgence of cultural vitality.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canvas serves as a poignant reminder of the resilience and endurance of culture.
以下是本期正文。
一、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略述
1750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出版了名为 Aesthetica 的学术著作,首次提出美学(Aesthetica)这个学科名称,并主张将其当作一门独立学科对待,而非过往所指的官能感觉(Sensation)。
虽然美学作为学科而言,形成的很晚,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美学思想的发轫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方的美学肇始至少可以追溯至毕达哥拉斯学派,而东方的美学至少发轫于老子。
中国古典美学有四个「黄金时代」,分别为先秦时期,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魏晋南北朝时期,补充道家美学和儒家美学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唐宋时期,禅宗美学兴起,意境理论的提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古典美学的大总结。
道家美学
道家美学的核心思想源自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强调「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高法则。倡导的是一种「自然」、「素朴」、「无为」的审美观念,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大美无华」,即超越形式的内在美。在艺术创作上,道家美学主张顺应自然,追求一种不加雕饰、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是注重内在精神和自然真实的表达。
儒家美学
儒家美学以孔子为代表,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认为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美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儒家美学中,音乐和诗歌被视为重要的美育工具,通过这些艺术形式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儒家美学注重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认为艺术创作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禅宗美学
禅宗美学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思想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追求一种超越语言和逻辑思维的直观体验,认为真正的美是通过心灵的觉悟来实现的。在禅宗美学中,重视「顿悟」的体验,认为艺术创作应当超越形式的束缚,通过简约、含蓄、意味深长的方式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和美感。其对中国古典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象美学
明末清初,王夫之提出以「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使得中国古典美学达到高峰。意象美学认为,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更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其强调的是一种「意在言外」的审美体验,通过意象的创造和欣赏来实现心与物、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二、文化反弹
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迅速变化,当下的社会价值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这一社会学现象被称为文化反弹(Cultural Backlash)。
政治学者 Pippa Norris 和 Ronald Inglehart 在他们的著作 Cultural Backlash: Trump, Brexit and Authoritarian Populism 中,将文化反弹作为解释权威主义、民粹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认为,社会从传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引发了一部分人群的不安和反弹。这些人通常对国家和文化的传统有着深厚的认同感,他们看到社会快速变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而开始支持那些主张民族主义、反移民和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政党和领导人。这种支持在政治上体现为对权威主义的偏好,这一现象在近年来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美国的特朗普现象、英国的脱欧事件,以及……。
然而,文化反弹理论也面临着来自学术界的质疑。一些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的文化态度其实非常相似,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大多数话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而且,权威主义价值观和民粹主义态度之间也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
尽管存在争议,文化反弹理论折射出社会在剧烈变革中的不同群体焦虑和矛盾。这种情况下,传统价值观的拥护者担忧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胁,而变革的支持者则希望社会能够继续前进。这种拉锯战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社会是会不断进步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拥抱变化,如何在不同群体之间达成妥协和共识。这需要我们不仅仅关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变化,更要深入理解文化层面的动态。
三、信息消费策略
大黑天 4 月 12 日在即刻发布了一个有趣的观察:
书和碎片内容如果都在同一个地方,你的注意力会被谁吸引?大概率是碎片内容,如果改变呢?一个是物理上的分割,另外一个就是需要你主动清除会吸引你注意力的内容且质量并没有那么优质的信息。
这个观察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碎片化和深度内容之间找到平衡,有效管理我们的注意力和信息消费?
对于像我这样的慢读者,阅读一本书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往往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来复习之前的内容,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和心理负担。因此,转向有针对性的阅读,选择性地阅读那些对当前问题有帮助的内容,成为我不得不进行的策略。
制定信息消费的策略时,明确目的很关键。于我而言,关注三个方面:
-
能否从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
-
能否通过信息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
-
能否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明确了这三个方面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如何平衡信息熵了。
信息熵是衡量信息复杂度和不确定性的一个概念,信息熵增高时,不确定性增加,信息的随机性与复杂度也会增高,从而导致信息过载和信息疲劳。反之,则会导致信息茧房。保持信息熵的适当平衡,是有效信息消费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管理信息消费和注意力,有一些实用策略可以参考:
-
多样化信息源:主动寻找和接触来自不同渠道和观点的信息,以增加信息的多样性。
-
定期评估信息质量:定期检查所消费的信息类型和来源,确保它们既不是过于随机和复杂,也不是过于简单和一致。
-
使用信息过滤工具:借助 RSS 阅读器或定制的新闻聚合服务来筛选和管理信息流,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信息。
-
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评估技能,可以帮助更有效地处理高熵信息,同时避免信息过于简单而陷入茧房。
四、夜航船
阅读
-
拒看新闻的生活艺术 是提倡减少对新闻的关注,转而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作者认为,超过 99% 的新闻跟个人的世界无关,浪费时间阅读新闻会导致专注力降低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反,应该转而阅读那些对个人更有价值的读物,如长篇的报紙和杂志文章、论文、专题特写、深度报道、纪录片节目和书籍。作者还建议采取极端的不阅读新闻的方法,如斩断所有连接,使自己难以连接到任何新闻入口网站,以及温和的不阅读新闻的方法,如只阅读一份周报(或周刊)。
-
Ads Don't Work That Way 作者认为,广告不是通过情感入侵而吸引消费者的,而是通过文化印记,即改变广告所在的文化意义,从而改变使用该产品时人们的感知。这种文化印记的机制不需要改变个人的情感,而是改变人们在使用产品时的社会形象。这种机制依赖于共同知识的原则,即广告必须在大众面前播出,以便观众知道其他人也看到了广告。这种文化印记的广告机制与人类经济学家模型的人类行为模式完全兼容,因为它保持了人们的目标不变,只是改变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式。
-
How to Juggle Priorities 本文通过比喻「玻璃球」和「塑料球」来阐述如何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任务和责任。玻璃球代表那些如果掉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事项,而塑料球则是指那些即使忽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事项。作者强调,我们无法同时应对所有事务,因此需要明智地选择放下哪些塑料球,以确保玻璃球得到妥善处理。
-
You Are What You Read, Even If You Don’t Always Remember It 作者引用了 Dave Rupert 的话,他认为阅读书籍的目的是扩展思维,而不是只为了到达最后一页。这是在一个优先考虑个人生产力的环境中,如果你不能衡量或记住一本书在你生活中的影响,那么阅读这本书就没有价值的观点下很难保持的想法。然而,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引用了 Emerson 的一句话,说他读过的书就是他自己,就像他吃过的饭一样,即使他记不起来这些书。这让作者想到了,在线世界里,他读过的博客文章就是他自己,即使他记不起来这些博客文章。他提醒自己要注意信息消费,因为你是你读过的内容,即使你不记得它。
-
在 Near-death experiences from my mind 中,炜晨分享了两次濒死的感受和思考。第一次是在九年前,他刚到美国读研,感到自己很混乱,无法专注于工作。一天,他在公交站等车时,遭遇枪击案的场景,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正在浪费时间,需要改变自己的状态。第二次是三周前,用苹果手表检测心电图后发现自己有心房颤动,这让他感到非常焦虑,担心自己的心脏会停止跳动。幸运的是,最终没有发生什么严重的事情。这两次经历让炜晨认识到自己对死亡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
大宇的两篇文章《使用 Telegram、邮件和 Alfred 记录 Obsidian 中的 Daily note》和《轻博客》都很好看。
五、生活在别处
-
不知道是不是广东招惹了龙王爷,连降暴雨也就罢了,竟然还有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上周从坐卧铺,走到衡阳后就因为郴州、韶关一带的火车线路被洪水冲毁无法前行。只能就地租了一辆车开回家。在湖南境内虽然也有雨,但并不大,也不密集。进入广东境内后,基本上就是一路顶着暴雨开,清远一带的雨就像砸下来的一样。好在高速上的车并不多,颤颤巍巍开了五个小时终于平安到家。从高速上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已经被洪水淹没了,两边的山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
-
本期电子报使用 Heptabase 写作完成。这是一个以卡片、白板和标签为基础,专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思考、研究和规划,并以中观视角对摄取的信息、知识建立深度理解的可视化知识管理工具。
END
如果您觉得本期的内容还不错,欢迎您的订阅
您还可以在 Telegram 的频道找到我
顺颂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