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重度信息消费者,我曾多次分享我的信息消费工作流。在《我是如何进行信息消费的》一文中,我详细阐述了我的工作流程;《信息的力量和魅力》则是我对信息收集的思考;而在《2023 年值得持续阅读的内容平台》中,我推荐了我所青睐的信息源。简而言之,我的信息获取主要通过 RSS 源和 Newsletter,所有内容都汇集到 Readwise Reader 这个中枢进行阅读和处理。若有所思所得,我会将其记录在 Heptabase 中,构建我的知识网络。

然而,信息的海量程度远超想象。经过不严谨的简单统计,我每天平均会收到 10 封Newsletter 和 30 条 RSS 更新,这还不包括由此延伸出的网页和多媒体(图文、视频、音频)内容。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洪流,如何在「芸芸众生」中觅得真知灼见,无疑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困扰,我从去年开始着手设计一套信息源评分系统。这个系统旨在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各类 RSS 源和 Newsletter 的质量,经过不断的迭代和完善,目前已趋于稳定。

这个评分系统的设计旨在全面评估一个信息源的各个方面,从内容质量到阅读体验,再到对个人成长的贡献。通过具体的打分评估每个信息源的价值,从而为订阅决策提供参考,优化信息消费习惯。

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评分系统是灵活的,甚至您只需要将其当作一个范本而已。在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调整各类别的权重和评分项,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

一、缘起

让我们从一个真实案例开始。小胡同学在他的周报中道出了一个共同困扰:

6 月 30 日:下午花了一个多小时清理 Gmail,发现大量未读邮件,90% 以上是未读的 newsletter。当初订阅时信誓旦旦要认真阅读,但实际上却鲜少打开。今天我做了个决定:取消了几个不常读、不喜欢的 newsletter,并计划每周日集中阅读本周更新,将思考和笔记统一记录到 Obsidian。至于博客,则保留在下班后用 Netnewswire 随手浏览的习惯。

小胡的经历可能让许多人感同身受。我自己就有类似的体验:兴致勃勃地订阅了网友推荐的 Newsletter,结果发现并不合胃口。起初还会简单浏览,后来只看标题,最终任其在收件箱中积灰。直到清理邮箱时,才惊觉堆积如山的未读邮件,不得不进行退订并批量删除。

更令我头疼的是,当工作繁忙或出差导致无法及时处理信息时,回来面对三位数的未读内容,那种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当勉强阅读一些内容却感到索然无味时,不免会自问:「我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上面?」

这些困扰的根源在于:

  1. 信息过载:我每天接收的信息远超处理能力。
  2.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并非所有信息源都能持续提供高质量内容。
  3. 时间宝贵:我需要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信息上。
  4. 兴趣变迁: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正如谚语所言,「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我需要一个系统来评估和分类信息源。它不仅能帮助我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还能随着个人兴趣的变化及时调整信息摄入。

二、评分系统的核心组成

我所设计的信息源评分系统主要包含七个核心类别,每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权重。

首先是整个评分系统中权重占比最高(30%)的类别:「内容质量和相关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源的核心价值。基于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我通过以下五个评分项对其打分:

  • 内容的价值和洞见:信息是否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或有用的知识?
  • 与个人兴趣和需求的相关性:内容是否符合我的兴趣领域和当前需求?
  •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信息是否全面且深入?
  • 长期参考价值:这些信息是否具有持久的价值,可以反复参考?
  • 引用来源的清晰度和可靠性:信息源是否提供了可靠的引用和来源?

其次是权重占比 20% 的「更新和多样性」。一个优质的信息源应该能够持续提供新鲜、多样的内容,这也是其是否具有可持续价值的关键。这个类别包括了三个评分项:

  • 更新的规律性和稳定性:是否有固定的更新周期?
  • 更新频率的适中程度:更新频率是否符合您的阅读习惯?
  • 内容的多样性:是否涵盖了多个相关主题或角度?

再次是「阅读体验」,权重占比 15%。无论使用阅读器进行阅读,还是直接在网页中进行阅读,阅读体验都直接关系到内容的质量、作者的用心程度。一篇排版糟糕、错字连篇、语法不畅的文章,无疑会给我带来极其糟糕的阅读体验。此外,阅读体验还关乎获取信息的效率。因此在这个类别中设计了四个评分项:

  • 页面的加载速度和性能(或阅读器抓取的完整性)
  • 内容排版和设计美观度
  • 多媒体内容的质量和相关性
  • 文字与文法的规范性

第四,在信息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能够提供独特视角的信息源尤为珍贵。AI 时代的到来,内容是否为人工原创也应该纳入衡量信息源质量的指标中。因此,在权重占比 20% 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类别中有三个评分项:

  • 原创内容的比例:是否大部分内容都是原创的?
  • 视角和信息的独特程度:是否提供了新颖的观点或独特的信息?
  • 对当前趋势和事件的及时反映:是否能快速对热点话题做出反应?

第五,一个信息源的价值,还可以从其「互动性」得到印证。这也是许多内容平台要做社交功能的原因。不过在实际观察中,虽然互动性可以为信息源增加额外的价值,但受限于实际的自由度和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中文信息源的互动性比英文信息源,天然处于劣势。因此,将其权重设计为 10%,评分项也减少到两个:

  • 作者回复评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 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度

第六,完全主观的「个人发展相关性」,权重占比 5%,包括两个评分项:

  • 对个人成长的促进程度:内容是否能激发思考,促进个人成长?
  • 对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是否提供了有助于职业发展的信息或技能?

此外,为了弥补上述六个评分类别的不足,还设置了加分项和减分项,以便更全面地评估信息源。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两项都属于客观标准,并且加分属于锦上添花,而减分是对信息源质量的质疑。因此加分项最多只能加 5 分,而减分项最多则可减 10 分。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每一个评分类别中的评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