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网络知名人士Tinyfool同学,昨天发了一篇文章讲述他的前妻(就叫N吧),如何从没有谋生本领的初中肄业生,通过自学IT技能不断进步,最终在社会上自立(而且立得相当不错)的过程。整个故事写得很流畅,而且我可以作证非常真实,所以引起大量的转发和共鸣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对这个故事,我想多说几句。在我看来,“年薪40万”并不是重点;相反,凭借自己的本领达到不错的生活,同时进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价值良性循环,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良好生活”;而一个人的起点再低,总可以通过努力,把自己从依赖其他人才能生存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达致良好生活,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追求良好生活的权利。

如果仅仅宣示到此,就成了大而化之的“鸡汤文”;真实的情况是,这种权利虽然人人都可以拥有,但是这种权利的行使,以及效果的保障,却离不开外界条件的支持。忽略这些因素,再努力再激动再用功,也未必能有同样的结果。

首先,它应当在一个相对公平,讲究并认可个人努力的环境下行使。

对IT行业来说,机器本身是按照明确规则运行的导致大家“讲规矩”的意识比较强烈,而且它的历史相对短暂因而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加上流动相对自由“逼迫” 领导必须尊重和服务好专业人才,所以个人的努力是相对容易被认可的——你自己越努力,你的价值就越容易被人赏识。

相反,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更加看重关系、资历、金钱、权力等等无法靠个人努力获得提高的因素,或者即便需要个人努力的贡献,但人员不能自由流动所以有能力也只能“忍辱负重”的话,不妨早早断了这方面的念头,或者干脆换个行业——不可否认有些朋友在这类行业里也靠着努力“混出了头”,但就我所见,投身IT并过上良好生活的成功率远高于那些行业。

其次,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正确的方向。

Tiny在他的文章里提到了两次转型引导,第一次是开发语言从ASP转向PHP,第二次是学习iOS开发。这两点看起来是轻描淡写,其实意义重大。

我还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PHP、ASP、JSP尚且在混战未分胜负,之后就是PHP横扫Web开发,攻城掠地如一气呵成。如果抱着ASP,哪怕再用功,都未必会有好的后果。这些年来我已经见过太多的团队,因为曾经的精通,与颓态初现甚至也已过时的技术抱定了长相厮守的态度,虽然还在不断研究不断精进,却免不了自断生路的结果。

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正确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它要求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相对广阔的视野,敏锐地觉察到新的潮流和方向。但是更大的挑战并不在于早早占卜,而在于觉察到新的潮流和方向之后,努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克服种种不适应,去拥抱和适应新的方向。短期来看,这是一种对自己现有状态的否定甚至会让人相当难受,长期来看,这是在培养“以万变应万变”的韧性——在这个情境下,“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

再次,需要能抓住合适的成长机会。

因为Tiny同学在IT界的朋友很多,所以了解很多机会。仔细阅读他的故事你会发现,有时候N同学是找到了很好的学习的机会,还有时候是获得了Tiny为自己潜力的背书,直接被扔进战场去生猛打拼。这些安排对N同学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按照我的经验,很多的招聘其实是“阴差阳错”的。在面试的那个时间节点上,如果硬性要求不完全匹配,企业往往很难拨出资源来确认求职者的潜力、学习能力等等长期能力。结果,企业错过了高成长性的员工,求职者也错过了很好的成长机会(虽然开始很可能要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解决这个问题大概有两个办法:第一是注重积累为自己的长期能力背书,比如认真对待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Github、Stackoverflow等等账号,以此客观证明自己长期以来的努力;第二是努力开放自己的心胸,努力学习健康社交(不是钻营)的规矩,努力结识各个圈子里的人才,努力向他们学习,同时营造良好的关系,如果一方面有合适的岗位,一方面有合适的人才,成就双方的合作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且乐意欣然为之。

最后,要能够不断给予自己前行的动力。

面对“你为什么学习”这种问题,很多人是没法给出满意的答案的。学校教育虽然强迫我们学习,但没有教导我们学习的本质,没有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结果很多人虽然知道学习的意义,但他们的学习离不开外界刻意的引导,比如老师的夸奖,优秀的排名,奖学金的发放等等。学习过程固化为“投入一点、得到一点外界刺激;再投入一点、再得到一点外界刺激”的循环。这种认知在学校里或许非常有用,因为你随时都在和同学、和课程、和成绩较劲,另外还有老师的督促,它们无时不刻在给予我们刺激和反馈,帮助我们前行。

但是离开了学校,这种刺激往往就不存在了。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设定目标,我们可以拟定计划,但就是执行不了。往往执行了两三天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后方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同学的鼓励,也没有成果的激励,前方的目标因此显得遥遥无期。实际上我见过很多有能力的人,老板交待的任务哪怕再紧急再复杂,也能拼命按时完成,但是对于自己设定的目标,哪怕再宽松再简单,也往往半途而废。这种咄咄怪事,只能用“自我行动力不够”来解释了。

这个问题实在没有什么好的解法,根据我个人经验,相当有效的办法是以条件反射的方式提供行动力: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情,就把它重复练习到“不用动脑也要做”的程度。以前我早上都需要挣扎:是多睡一会儿,还是起来跑步?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要找一堆理由,或者安慰自己或者夸奖自己。结果早起锻炼自然而然地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安排。等到我强迫自己把早上跑步当成“生活必需品”一段时间之后,养成“早上五点多自然醒来然后自然去跑步”的条件反射之后,我发现每天不用再纠结“要不要起床去跑步”的问题了。更奇妙的是,我发现自己做很多其它事情也少了很多纠结——后来我看了《意志力》才知道,我们每次动用理性去做决定并坚持决定,都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而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在各种细节上都需要用理性来抉择,意志力就被耗散了,真正要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多少意志力可用了。

当然,“条件反射”未必是最理想的方式,也未必适用于每个人。我曾经设想过用大数据来提供行动力:你今天背100个单词,系统就提示你,未来1年、5年、10年你可能因此获益多少,抓住怎样的机会…… 可惜现在的大数据计算还没有这么强大,所以此路不通。

不过其它办法也是有的,比如找一个Tiny这样像龙猫一样温暖又循循善诱的人生伴侣,给自己足够的刺激,引领自己通过努力更上一层楼,也是一条相当美好的道路——前提是,你要保证自己的运气足够好,而且下手要趁早。上个月在上海,李笑来老师亲口告诉三条大数据秘籍:好男人很少,愿意结婚的好男人更稀少,愿意结婚而且未婚的好男人简直是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