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看完《壮志凌云:独行侠》之后两小时
在VCD时代,有两部好莱坞电影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部是《勇闯夺命岛(The Rock)》,还有一部就是《壮志凌云(Top Gun)》。
虽然我看《壮志凌云》已经是上映十多年后了,但一点没有时代脱节感,反而看得热血沸腾。所以不难想象,1986年电影上映之后,大批美国青年受电影激励参军,且有不少人“指名道姓”要去当海军飞行员,“点名要飞F-14”的场面。
从差不多十年前,就总有《壮志凌云》要拍续集的消息零星传出,每次都让影迷兴奋,可惜绝大多数都没有下文。不过大家的等待终于没有白费,官宣《壮志凌云》续集原计划在2019年夏季上映,因为各种因素拖拖拉拉,一直到今年夏天,大家终于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它的名字是《壮志凌云:独行侠》。
作为《壮志凌云》的忠实粉丝,我也在第一时间买了电影票。
与中国不同,德国上映的“外国”电影基本都要德语配音,只有少数有英语原声,标注为OV(Origin Version)。《壮志凌云》排片不少,但OV版排片很少。因为我的德语还只能满足日常生活,所以能抢到OV版的票,我还是很高兴的。
《壮志凌云:独行侠》德语海报
电影还没开场,就已经有两点让我意外了。
第一点意外是来看OV版的人远比我想象的多。虽然德国已经取消了疫情的社交限制,但晚上九点档的OV版,放映厅里竟然坐满了差不多八成。而且来的不都是青年男子,女性观众不少,抱着爆米花桶、叼着冰激凌的老年人也不少。我旁边就坐了一位饶有兴趣的老爷子,还很热情地跟我用英语聊天。
第二点意外是,德国政府也有贴片广告。本来我以为,正片开始之前的广告都是汽车、食品或者其它电影,没想到忽然出现不少军用飞机的画面,仔细一看都是德国空军的飞机,最后屏幕上出现几行字:“想开飞机?来参军吧,保卫德国!”这几行字一出,大家都笑了。
等到正片开始就会发现,如果熟悉原来的《壮志凌云》,那么新版的开头简直就是当年的复刻版。背景音乐一样是Danger Zone,这首曲子有很长的前奏,非常适合烘托气氛。画面也是航空母舰上的典型作业,仍然是长焦镜头把细节刻画得很生动,整体色调同样带着金色的光晕,前景中依然有蒸汽飘飞……
不过这更像是在铺垫情怀,因为与前作不同的是,接下来的故事并不是从航母上的飞机开始,而是从陆地的空军基地开始。而续作中航母上的画面,也是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突出的是个人内心的不确定,而不再有这种暖暖的光泽。
空军基地的任务是新型飞机的试飞,试飞员正是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独行侠”Pete Mitchell。
这里有必要做个交代:美国人的名字,一般最后是姓,最前面是名,中间的部分可以随便加,所以许多人会把绰号放在中间,以引号标注。可惜许多人不太清楚这个讲究,所以Pete “Maverick” Mitchell就翻译成了“Pete ‘独行侠’ Mitchell”,应当翻译为“‘独行侠’Pete Mitchell”更便于理解。
在我看来,试飞的这一段情节虽然为全片提供了惯常的“小挫折”,也因此展现了“独行侠”的行事风格,仍然有些勉强,更多的意图恐怕还是展现美军的先进武器。
在这段情节里,Ed Harris扮演的将军Cain对“独行侠”指出:“你过时了。未来的飞机不再需要飞行员驾驶,再没有人类带来的误判、疲惫等等各种麻烦”。有经验的观众大概能料想到,后面的情节必然是对这种观点的反驳,但似乎影片并没有刻意突出这一点。
这两段情节之后,影片就呈现出典型的好莱坞故事片的模样:对着一个明确的、危险的目的,去讲主人公完成任务的故事。按照编剧的套路,这个故事的展开过程中当然需要有主人公的成长。
这一点上《壮志凌云:独行侠》与前作有很大不同。在第一部中,主人公当然有成长,却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所以最后通过一场“意外”(当然也是必须的)战斗完成了主人公的成长叙事。
在续作中,目的是预先设定的,成长的因素也涉及到两位主人公:“独行侠”和“公鸡(Rooster)”。“独行侠”需要完成从个人到教官的角色转变,从单打独斗到打造并带领团队,实际上这是对“独行”的反叛。
“公鸡”其实是前作中“独行侠”的武器系统军官“野鹅(Goose)”的儿子,在前作中,因为一次事故,“野鹅”身故而“独行侠”活了下来。作为“野鹅”的儿子,“公鸡”同样参军,同样在海军精英飞行学校毕业,他对“独行侠”有着复杂的感情,如果解不开心里的疙瘩,他就没法顺利完成任务。同样,“独行侠”也需要直面那段历史,彻底放下包袱。
另一方面,承接之前将军做出的“‘独行侠’过时”的判断,“独行侠”需要证明“飞行员没有过时”,“飞行员的直觉比科技更值得依赖”。他还需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下一代飞行员,才对得起战友的托付:下一代飞行员还需要“独行侠”,海军还需要“独行侠”。最终“公鸡”证明了这一点,“飞行员的直觉比科技更值得信赖”的理念得到了传承,虽然并没有突出表现。
所以,虽然续作中需要成长的主人公只是从一名变成了两名,“文戏”的复杂程度却远不止翻倍这么简单,也催生了许多细节。除此之外,前作中出现的若干人物,都在续作中都交代了命运,看过原作的观众不免心生感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同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三十多年过去,性别平等的意识进步也不容忽视。在续作中,女性不再作为纯粹的客体,只有被男性凝视的命运,甚至海军的精英飞行员中也加入了女性角色——虽然我觉得,这个角色塑造的并不算很鲜活,但有总是比没有要好。
如果你是空战或者军用飞机的粉丝,在这一段可以看得非常过瘾。之前预告片中大量出现的驾驶舱内外的画面,基本都出自任务的准备阶段。有赖于技术的飞速进步,虽然F/A-18“大黄蜂”显然没有F-14“雄猫”那样性感的造型,但续作的飞行场面还是远比前作要惊心动魄的。驾驶舱内,飞行员的面部捕捉可谓细致入微;驾驶舱外,飞机的各种激烈动作产生的奇特效果,以及周围环境的反应,悉数映入观众的眼帘。
当然,如果你熟悉前作,还可以在这一段看到许多经典片段的复刻:酒吧里众人跟随Great Balls of File的狂欢,海滩上的沙滩排球,以及无比拉风的摩托车……
在经过了紧张的准备之后,影片为最终的高潮部分留下了差不多五十分钟的时间(全片长2小时17分),各种画面扣人心弦,也让人眼花缭乱,视觉享受一定是五星级的。不过,这段高潮也不是前作那样纯粹严肃的“空战”,出现了情节需要但又不合常理的安排,也出现了好莱坞电影中典型的搞笑对白。
当然,现代空战片的遗憾在本作中也未能避免。现代空战大多数在超视距情况下发生,双方战机根据雷达(以及预警机)的指引,在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就已经发射了导弹。如今空空导弹的速度和机动能力也相当了得,基本很难出现“紧咬着飞机左飞右飞”的情况。但是,如果这样拍空战,观众根本没有紧张感——电影《星球大战》中虽然已经用到了超光速飞行和激光炮,但空战场面其实和二战纪录片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现在的大部分空战片中,作战双方都是在视距内互相咬尾,被导弹追踪时也可以依靠反复的剧烈机动来摆脱,甚至还要呈现大量机炮作战的机会,由此提升观众的视觉享受——虽然这并不真实。《壮志凌云:独行侠》的空战场面也是如此,真实则无观感,有观感则无真实,这算是当今空战片的无奈选择吧。
我知道,F-14“雄猫”经典的造型,以及搭配射程超远的AIM-54“不死鸟”导弹,类同“手持长矛的重装骑士”的定位,都为它赢得了许多粉丝。所以《壮志凌云:独行侠》作为续作,只出现主人公,却没有“雄猫”,这样的安排是让大家深感失望的。坦白说,在影片上映之前,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如果你看完全片,多半会像我一样,为续作的情怀打上满分。这简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彩蛋,从来没有在任何预告片中泄露一丝踪迹。但是这个巨大的彩蛋出现时,前作的粉丝绝对不会去计较它合理还是不合理,只会为它欢呼雀跃,三十年后,终于又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大猫”的身影,我们的苦心守候没有白费!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如果是前作的粉丝,绝对可以感受到饱满的情怀,三十多年之后,还可以好好享受一把专属于自己的福利。如果没有看过前作也不要紧,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好莱坞故事片,光是其中那些让人身临其境、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飞行场面,就值得11欧元的票价了。
电影结束之后,坐我身边的老爷子故作神秘地对我笑笑:年轻人,看完这么棒的电影,别忘了考虑参加德国海军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