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写了一篇文章《 你为什么要招BAT的人》,大家的反馈分歧比较严重。赞同的人说:“太好了这就是我想说的。“反对的人说:“BAT有那么好吗?我见过的可不是这样。” 所以身为作者,有必要再补充说几句。

我的观点很清楚:IT创业是高度依赖创造性和协作的劳动,能同时提供创造力又能主动协作的人,通常会对工作环境和习惯有更高的要求。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除了强调专业技能之外,首先树立了认可专业技能的价值观,又培养了大家“要能做事也要会做事,要懂做事也要懂做人”的工作习惯。所以,应当在招聘时优先考虑。

无可否认,我们的交流,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无论是表达还是接受,都处于一定的语境之下。我们所交流的信息,也只有依赖当时的语境才有价值。我列举BAT的种种好处所处的语境,是朋友跟我讨论他亲身见过的各种奇葩工作习惯:写邮件没有礼貌,不尊重专业技术,强调混日子而不是解决问题…… 有这种经历的朋友当然印象深刻,极力赞同我列举的各种优点。对于没有经历和对比过的读者来说,体会当然不会这么深刻,甚至因为他的个人经验得出截然相反的例子——这不奇怪,很多年前霍炬跟我说“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算是干净的,手段也文明”,我还不能理解,等到有了对比才真正明白。

当然,以上这些其实都不是我想讲的重点。我真正想说的是,我越来越深刻地认为,要求作者“不失偏颇”,要求文章“面面俱到”,根本是勉为其难,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人的大脑里或许有各种观点,但真正要表达的时候,限于篇幅和场合的限制,必然无法全部展现。有时候为了强调表达的效果,只能选择信号最强、给人印象最深的方面来表达,这是完全正当的。退一步说,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每篇文章都表达几种、十几种、几十种不同甚至冲突的观点,读者要如何适应。

怎么办?解法很简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对作者来说,面面俱到充其量只是他的权利,他的追求。他如果愿意,可以在文章里考虑各种情境,照顾各种观点,照顾各方的感受。他如果不愿意,只需要表达出他自己最认可的那几点即可。然后文章自然会有自己的际遇,自然会被读者看到读到,被认可的读者吸收到。

对读者来说,希望从一个作者、一篇文章里看到各种观点,观照整个世界,这是痴心妄想。就像我在《 看那么多书,能记住吗?》里说的一样,阅读的意义在于接受各种不同的信息,把它们拆散了、揉碎了,选择有用的部分,一点点地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不断成就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你觉得某篇文章的观点极端,或许只是因为你还没有见过极端情况,也没有做好应付极端情况的准备哩。


本公众号已经开通评论功能,你怎么看“招聘时优先考虑BAT的人”,或者“写文章应该追求面面俱到”,欢迎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