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第一波新冠疫情全国清零之后,有很多城市都发生了由境外输入的疫情。北京、大连、石家庄、成都、广州,以及最近由南京开始的疫情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防控体系。
虽然局部疫情没怎么断过,但次数多了,大家心里其实都有个底,反正哪里着火就哪里灭火,不出一个月基本都能清零。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共同帮助下,此前的局部疫情基本都找到了明确的,至少是高度怀疑的境外输入源头。
在这些源头里,大部分是境外航班带进来的,比如我之前写过的 由莫斯科飞来被熔断10次的CA910航班,还有少数高度怀疑是冷链带来的病毒(比如大连和上海)。 有病毒没那么可怕,只要能查清源头,采取针对性措施,总归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上海这5例感染没有明确源头
8月18日,上海发现一例本土确诊病例,患者是松江中心医院的护士,两天后,上海卫健委公布了病毒溯源情况,确定其感染的德尔塔毒株与近期一例境外输入病例高度同源,属于同一传播链。
境外病例送到医院来,护士不小心感染了,这很好理解,也容易堵上漏洞。
然而,紧接着上海在8月20日和21日发现的5例本土确诊病例就是另一种情况了。这5例病例都与浦东国际机场相关,第一例是外航的机械师,后续几例也都是同事或密切接触者。
但是,这第一例机械师是怎么感染的,却没有找到答案,没有追到源头。
专家汇总的分析意见是,这5例病例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暴露于境外输入病毒污染的人员或环境】,是由个人防护疏忽而引发的感染。
这个分析缩小了范围,但对于防疫来说其实是不够的。
感染发生在机场的哪个环节?
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上一波南京疫情中,我们已经知道,机场保洁人员是最先感染境外病毒的,这个环节会很快接触到乘客的餐食垃圾,甚至是擤鼻涕的纸巾,发生感染也算意料之中。但在上海8月20日的病例中,机械师的工作环境和保洁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根据通报,这5名病例没有接触过冷链部分,也未发现和近期境外输入病例在基因上同源,那这个感染就变得很蹊跷。不能追踪到机场的某个具体环节,也就定位不到那个潜在的防控漏洞。
溯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防控体系的漏洞。
是机场哪个环节该做到的没做到,还是应该在某个领域采用更高的防护标准更好的防护装备?溯源结果能帮机场及时补上漏洞。
二是帮助我们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以及更多的生物学特点 。
说来很不可思议,但却是残酷的现实:人类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人体的规律。我们只是粗略地知道哪些防护措施能有一些效果,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起了多大的效果。
举个例子,新冠病毒到底能不能通过冷链传播进而感染人体,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有的专家认为冷链和食品外包装有可能传播新冠病毒,有的专家则认为冷链传播并没有确切证据,不需要担心。
我们当前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对冷链物品进行额外的检测消毒,其实是一种“宁可信其有”的做法。
每一次准确的溯源信息都有助于科研人员靠近那个准确的答案,有助于人类接近成功控制新冠病毒的答案。
与之相对的,一次失败的溯源,也可能潜藏着一种我们不愿面对的危险。
希望后续上海这5个病例的感染源头能够找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