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哀牢山开展森林调查工作的四名队员不幸遇难,因公殉职,目前具体遇难原因尚未公布。在哀悼几名队员的同时,公众也都很关心:

几名队员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困境?

所属单位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尽可能周全的生命保障?

还有千千万万野外工作人员如何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

就这些问题,我向几位野外救援和科研领域的资深专家请教了相关知识,总结出了装备、管理、合规等方面的五点疑问,向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昆明中心)公开提出,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此前我写文章提出, 队员们携带4毛钱的雨衣进山不能满足挡雨防寒的要求,暴露出昆明中心给队员的生命保障装备配置不足的问题。昨天,昆明中心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哀牢山四名队员不幸遇难,这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答案

1.一次性雨衣是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2.单位给所有野外人员配备了探路者户外装备

很遗憾,第1点与野外工作实际不符,而第2点是严重存疑的。

据我掌握的初步信息:

1.此次遇难的队员之一 杨敏是今年9月从后勤服务中心临时抽调去参加林调项目的。

2.截至10月下旬, 杨敏和另一名遇难队员张瑜都还没有领到单位配发的劳保服装,这也与前方搜救队员反馈的杨敏和张瑜遇难时身穿迷彩服情况一致。有理由怀疑,杨敏和张瑜在此次出任务前并没有拿到领导所称的探路者防水防寒服装。

此外,这次森林调查任务可能还存在生命保障装备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充分,作业手续不合规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一次性雨衣

植物学家刘夙老师咨询过有丰富野外经验的同事之后指出:

1.野外工作经常遇见的能粘在人身上的草籽,包括带有针刺和钩刺的鬼针草、苍耳等植物,以及有黏液的淡竹叶、山蚂蟥等植物。 但这对野外工作人员来说并不是个问题,并没有严重到需要用专门的衣物来防护的程度。

2. 野外工作人员应该配备专业雨衣,但用到的机会很少。专业雨衣虽然可以有效防雨,但也不透气,穿上之后里面出汗很多,很不舒服。所以野外工作人员一般能不带雨衣就不带雨衣,能不穿雨衣就不穿雨衣。 但无论如何,一次性塑料雨衣不属于专业雨衣,是用处不大的鸡肋,不应该成为森林调查任务的装备选项。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哀牢山四名队员不幸遇难,这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答案

遇难队员携带上山的一次性塑料雨衣

基本常识提问昆明中心:

请问一次性塑料雨衣是否单位给队员配备的?单位有没有给遇难的四名队员配发过适用森林环境的专业雨衣?

二、关于防水防寒装备

猫盟理事长宋大昭认为:

1.进入哀牢山这样天气多变的森林环境作业, 应该有专用的雨衣/硬壳作为防水外层,保暖层应采用P棉材料的棉服,而不是羽绒服。 另外应装备吸汗速干保暖的内衣,和抓绒中层。一次性雨衣在森林环境损坏率很高,只可作为临时或备份装备。

2.据前方救援人员反馈, 有两名遇难队员外层穿着的是迷彩服。且队员们没有用于晚上宿营的帐篷、塑料雨布/天幕等装备,这些是本应配备的应急备用装备。

基本常识提问昆明中心:

杨敏和张瑜两人在此次任务前有没有领取过探路者防水保暖服装和鞋子?单位有没有给森林调查队员配备帐篷、睡袋等宿营装备?

三、关于定位设备

地质工作者,长年从事野外作业的@一锤在手的地质男 认为:

四名遇难队员携带的RTK设备并不适合在哀牢山的环境作为救援定位设备。有卫星信号的情况下,RTK可以单点定位,相当于gps,但只有使用者知道位置信息,后方救援人员无法知道信息。RTK设备与基站或cors站连接需要设备间电台信号连接或网络信号,在通讯条件不好的地方即使打开了也不能支持救援定位。

因此, RTK设备适合作为森林调查的工作设备,并不适合作为在恶劣条件下保障队员生命安全的救援定位设备。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哀牢山四名队员不幸遇难,这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答案

RTK设备通信示意图

宋大昭认为:

除了工作用定位设备外, 队员应该携带基本的定位和导航装备,比如手持GPS、手机上安装地图APP等,这些都不会受到磁场影响,是户外导航避免迷路的常用和基本装备。这些设备重量都比RTK要轻得多,费用也不超过2000元。

卫星电话 如有条件也应该装备,租用费用并不高。

基本常识提问昆明中心:

单位有没有给森林调查队员配备手持GPS或卫星电话?

四、关于人员管理培训

资深公益救援人王英颉,微博@碎叫 认为:

1.上山工作的小组应至少有一个拥有相关野外作业经验的领队,具备对天气、队员装备、后勤给养、身体状况等作业内容做出正确判断和管理能力。

2.野外作业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 判断外业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审核、人员装备的检查、救援的反应机制等。

3.野外作业的人员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对于装备、管理制度的落实和遵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 意外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严格的管理和完备的制度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伤亡或降低损失的。

基本常识提问昆明中心:

请问杨敏是否由后勤服务中心临时抽调参与森林调查项目?在临时抽调之前,杨敏是否有森林环境野外作业经验?此次森林调查项目之前,四名队员是否有接受野外生存相关安全培训?单位有没有制定过队员超时未归队的应急预案?

五、关于项目合规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第二十七条规定: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经多名科研人员反馈,实际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工作时, 基于安全考虑,保护区都会给项目安排护林员陪同。

3.据媒体报道,此次遇难的四名队员进入哀牢山保护区时携带了香烟与汽油,不符合林区消防管理规定。

基本常识提问昆明中心:

此次进入哀牢山开展森林调查工作是否有向保护区提交申请并获得批准?为何保护区没有安排护林员陪同?队员开展森林调查作业前,单位有没有进行森林防火相关安全培训?

基本常识公众号呼吁:

本次哀牢山四名林调队员遇难事件的调查应邀请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参与,共同完成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对应的整改。

国内涉及野外作业的单位开展自查工作,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提供更健全的装备保障,切实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还咨询借鉴了@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老师的观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