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外发布了四名森林调查队员哀牢山不幸遇难的原因。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哀牢山四人遇难原因查明,责任事故不能推给狂风冷雨

经公安机关对云南哀牢山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行法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

相关报道还公布了一些细节,例如承认了杨敏所在部门为后勤服务中心,并介绍了4人此前接受过培训并通过考核。

报道还提到,4人配发了卫星电话,但遗留在车上未随身携带。

(基本常识注:卫星电话在此前所有媒体报道中均未出现过,此处存疑。)

虽然是时隔一个月才发布相关调查结论,但总是对遇难队员一个初步的告慰,也希望家属能节哀。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官方发布的调查结论并没有回答那些涉及事故责任定性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名记忆力比较好的网民,我决定再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一次。

第一个是装备问题

据我掌握的信息,今年的森林调查工作于9月份启动,而截至10月中旬,杨敏和张瑜二人仍然没有配发劳保服装(即冲锋衣裤与登山鞋),这与昆明中心书记所说给每个人都配发了防雨防寒装备不符。遇难时,二人身着没有防寒防水功能的迷彩服也佐证了这一点。

哀牢山气候多变,寒潮凶猛,单位到底有没有给林调队员配备防雨防寒装备?林调队员有在森林里过夜的可能性,单位为什么没有给他们配帐篷睡袋?

对于失温而死的队员来说,如果多一件专业的雨衣,或者有一顶可以宿营的帐篷,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很可惜,调查通报里并没有提及这一点。

第二个是应急预案问题

据此前媒体报道,4人于11月13日进山,14日下午确认失联,但失联情况上报却是在11月15日,大规模救援展开则更为滞后。

11月14日司机发现队员失联后,昆明中心有没有第一时间获知情况?如果获知了情况,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和展开搜索救援?

很显然,相关单位没有制定队员失联这种情况的应急预案,或者有应急预案但出于某种原因没有执行,致使救援没有第一时间开展。

如果14日当天,甚至13日晚发现队员未按常规下山时就开展救援,是不是有可能挽回四条年轻的生命?

很可惜,调查通报里并没有提及这一点。

第三个是人员培训问题

关于人员培训的问题,调查通报里是这么写的:

昆明中心从2019年开始承担云南和广东两省森林资源调查任务,每年以具有野外工作经历的人员为骨干,组成森林资源调查队伍。

(基本常识注:队伍中存在没有野外工作经历的非骨干人员杨敏、张瑜)

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集中开展野外作业培训与考核。

(基本常识注:据我掌握的信息,该培训为2天以内的理论培训,无野外实操内容。)

殉职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均通过了培训考核,今年他们已完成云南省5个州(市)32个样地的调查任务。

(基本常识注:杨敏和张瑜在无野外实操培训的情况下即被派出实战任务。)

很可惜,我备注的这些会影响事件定性的信息,在调查通报里并没有提及。

逝者已矣,并不是我非要追着不放。只是,调查如果不能完整呈现这些影响事故定性的信息,只怕整个系统就很难从这场事故中汲取教训。

而我们敬业奉献的林调队员们在今后的野外作业中也很难获得可靠的生命安全保障。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