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鲍之交看舆论撕裂的时代病
管仲与鲍叔从“各为其主、兵戎相见”发展到“前嫌冰释、共治天下”,这段千古佳话传颂至今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身处社交媒体时代日趋撕裂至两极分化的舆论场,我们迫切需要从这段历史中学习如何参与公共讨论,如何增进文明福祉。
太史公盛赞鲍叔能够知人善举,以智慧的眼光发掘出管仲这位贤相,但我认为这样夸他未免失之肤浅。管仲之才如皓月当空,鲍叔能看到这一点毫不稀奇。鲍叔最可贵,也最难做到的是超越立场之争去识人辨事,在经国济世的共同价值主张下与管仲结交和共事。
管鲍之争的源头是立场对立,王权之争自然是有你无我。
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中,我们常常因为性别、社会地位、乃至有没有北京户籍这样的身份利益不同而持有相互冲突的立场,也会因为知识结构、感情偏好甚至心情好坏的不同而持有相互冲突的观点。社交媒体的转发、点赞等传播途径迅速将这些不同群体的对立固化下来,放大开来,形成一个个热搜的狂欢。
然而,人作为社会动物不可能只有单一的立场属性,在不同的公共话题中我们代入的立场和观点会相当多元。当我们习惯了只顾自我表达的淋漓酣畅而不去认真审视他人的观点与立场,舆论撕裂的时代顽疾就成了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窘境,不得不承受的代价。
管鲍之交的源头是价值趋同,为国(王)为民是完全可以超越立场去共享的价值追求。
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无私和理性,但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真诚,以寻求共同价值的诚意去倾听、思考和表达;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无非都是希望我们身处的社会能够向文明更进一步,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得安全、富足而有尊严;参与共同话题讨论,无非都是希望我们脚下的土地能承载更多温情,若下一次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至于孤立与绝望。
如果说我从管鲍之交的典故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那一定是鲍叔在与管仲对阵沙场时没有被仇恨所遮蔽的通透目光,一定是鲍叔向桓公举荐贤臣时没有被立场所束缚的笃定语气,一定是鲍叔与管仲携手成就王图霸业时那份价值实现的怡然自得。
当你我立场不同,我希望能体会你因不同身份经历过的欢乐与悲伤。
当你我观点不同,我希望能理解你提出激进主张背后的焦虑与彷徨。
超越立场,跨过主张,希望你我有同样美好的价值追求可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