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美好的人和事,特别想跟大家分享。
就在我写作和你阅读的当下,我们其实很难意识到,识字是一种能力,而 不识字 还是数百上千万成年人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是,我们国家早就扫盲过了,是,咱们有九年义务教育。可现实就是真的还有一个相当大的群体,拥有了智能手机,却并不识字。
这些只会写自己名字,或者连名字都不会写只能按手印的,是我们的妈妈、奶奶、外婆……
因为不识字,她的银行卡被理所当然地掌握在儿媳妇手里;因为不识字,她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过丈夫在外跑车到底挣过多少钱;因为不识字,她每次想打微信视频看看在广州的孙女都得找邻居帮忙。
截图来源:公众号冰点周刊
那能怎么办呢?
你让子女来教也不现实,光辅导孩子已经费尽心力了;让国家再搞一轮扫盲夜校,只怕也顾不到那么分散的群体;城市里倒是有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会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可教识字是个长期的工作,让志愿者来做也是难。
没想到,最后是一群搞直播的博主把这个事接了下来,而且干得风风火火。以抖音为例,目前专门教识字的账号已经有数十个,他们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教家庭主妇群体识字,顺带着直播卖货。
成人识字教学直播间
商业模式简单粗暴,社会效益却功德无量。
有人在抖音上教成人识字我并不意外,真正让我意外的是,真的有很多家庭主妇在学识字,而且是很努力地在学。她们拒绝接受一辈子不识字的设定,决心要通过自主学习打破家庭、阶层和命运的枷锁。
识字,是能力,更赋予她们尊严与权利。
某直播间的识字教学内容
看到这样的人间真实,觉得特别美好。
如果说家庭主妇学识字还只是让我意外,那看到家庭主妇们学量子物理就真的是让我震惊了。
我承认,我的确是有这个刻板印象,觉得家庭主妇这个群体离量子物理很远,和弦论沾不到边。可现实就是,真有一批家庭主妇在抖音上跟着科普博主学量子物理。
理论物理博士,视频博主周思益
物理科普博主周思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她的粉丝大多都不是专业人士或者学生,而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比如来自东北的杜先生,他是个普通文员,喜欢研究丹道(对,就是修仙的那种),之前对物理毫无兴趣,刷到周思益却意外有些着迷,人到中年,他说多些生活里吹牛的谈资也不错。
还有家庭主妇粉丝说,爱听她讲知识,“虽然有时听不懂,但很有兴趣。”
写到这里,我想肯定会勾起很多人 曾经被物理折磨的痛苦记忆,我自己也经历过。但我知道, 那不是物理的错,而是教育方法和应试目标的错。
很多人想不通,中国的中学生数理化基础那么好,每年数理化的国际奥赛上华人也是日常包揽奖牌,可到了顶尖学者的层次,中国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为什么呢?
我不敢说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认为, 社会普遍缺少对知识纯粹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快乐,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
家庭主妇学量子物理,你可以将其看作猎奇的个案,而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知识鸿沟被技术填平后的常态回归:
人们在温饱之余,就是会诞生对知识、对宇宙真相的追求。以物理为代表的硬知识当然是整个流量大盘子中的相对冷门,但也是打破圈层壁垒的最大公约数。不以考试或发论文为目的而学知识,就是会有纯粹的快乐。
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例如学会了识字的那些家庭主妇,很多人是第一次掌握了自己辛劳一生的财产。学知识也可以毫无用处,就像一位全职妈妈听量子物理直播课,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不管有用还是没用,知识一直都很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会带给人纯粹的快乐。这是一项长久以来被大家所知晓却又熟视无睹的基本常识。
看直播学物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黑洞、弦论、量子物理,对普通人来说真的一毛钱用处都没有,但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去学,去享受快乐。
身为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的周思益就特别享受这种快乐,她很开心自己能打破那些社会的刻板印象。第一重是性别刻板印象,女性成为理论物理博士也可以做得很好很开心。第二重是学科的刻板印象,一边科研一边科普的她充分展示了搞理论物理的人可以多么有趣。
中科院物理学家曹则贤则化身为段子手,给冷峻硬核的物理知识包装上人们喜闻乐见的“糖衣”。
中科院研究员,物理科普博主曹则贤
曹则贤老师的经典语录是用电磁学的知识来类比异地恋的艰难: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呐,可别信这个话。但凡你学过电磁学,就会知道这句话多么不科学。
物理学告诉我们,电磁学两个电荷之间,正负电荷之间的这种库仑相互作用是可以被别的电荷屏蔽掉的。边上围绕着许许多多正电荷、负电荷的时候,你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
设想一下,如果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在远方工作,他(她)身边围绕着许多异性,你还觉得你们俩关系很好……
前不久,曹老师又在中国物理学会的抖音直播间上课,96万人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硬核而幽默的物理知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主妇原本是带着孩子看,结果自己也成了这位“幽默大叔”的忠实粉丝。
其实曹老师的风格一直是很多硬知识科普博主学习的“流量密码”,他曾经创下一条视频帮“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涨粉百万的记录。虽然那条视频长达8分钟,讲的也是硬核物理知识,但通过幽默的包装,一样能把深度知识内容做得很受欢迎。
短视频平台并非只能承载碎片式的知识,一批顶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加入,让知识科普破圈变得越来越常见。
不管是通俗的段子快乐,还是纯粹的求知快乐,能把物理和快乐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就让我对这世界又多了一分期待。
疫情压抑之下,我们与这样的存粹快乐真的是久违了。祝愿每个人,无论是什么性别、年龄、阶层,都能收获这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