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第廿二期
诸位菩萨,展信佳!
您正在阅读的《壹苇可航》电子报 2024 年第 22 期(总第 84 期)。本期头图由 Dall-E 3 生成,prompt 为 This image captures a peaceful street bathed in sunlight, where the warm rays dappling through the dense green foliage create a serene atmosphere. The focus is on a shiny car that sits parked by the roadside, reflecting the light and shadows of the trees above. This quiet residential area seems to epitomize a tranquil, suburban life, with houses tucked away among the trees and a gentle quiet pervading the air, interrupted only by the subtle sounds of nature.
以下是本期正文。
一、Attack on Trump
美东时间 2024 年 7 月 13 日 18:11,身为美国前总统和下任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在宾州巴特勒附近参加竞选集会时右耳上部中弹受伤。Wikipedia 在第一时间就有了词条,相关报道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网站上滚滚袭来。
此次事件中有许多值得载入新闻史的伟大图片,其中三张让我印象深刻。最引人注目的一张是 2021 年获得普利策奖的摄影师 Evan Vucci 拍摄的一张可以媲美硫黄岛升旗的照片。
The Atlantic 评价这张照片为 A Legendary American Photograph(一张传奇的美国照片),Times 将其选为新一期的封面图片,Politico 则说 Trump’s Raised Fist Will Make History — And Define His Candidacy(特朗普举起的拳头将创造历史 —— 也将决定他的候选资格)。看样子下一次评选普利策奖,这张照片也将获得殊荣。或许,若干年后,人们谈起特朗普时,都会想起这张照片,想起他满脸血痕地高举着拳头,喊出 Fight 的斗士形象。
Donald Trump raises a fist. Blood streaks his face. The sky is high, blue, and empty except for an American flag caught in a hard wind. A Secret Service agent has her arms around his waist. The former president’s mouth is open, in the middle of a snarled shout. We know from video footage that he is yelling “Fight!,” that the crowd is chanting “USA!”
另一张足以与 Evan 的照片相竞技的,是由 Doug Mills 捕捉到的子弹飞行轨迹。
这两张照片很好,但它们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叙事,仿佛在暗示特朗普是「天选之人」,是美国货真价实的「真龙天子」。
故而,我还是更偏爱来自 Getty Images 的这张照片,更多的新闻事实,减少了刻意的政治隐喻。画面中,受伤的特朗普被特工们紧密保护,匍匐在地。阳光从缝隙中洒落,勾勒出一位不屈不挠的老人形象。这张照片更加真实地捕捉了某种不堪,却又能让观者能够透过政治标签,看到事件背后的人性。
或许是因为这些伟大的图片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事件在互联网的迅速发酵,演变成一个全新的文化现象(模因)。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更在网络亚文化中掀起了一阵创意风暴。
在商业方面,敏锐的服装生产商迅速抓住时机,将特朗普遇袭后向天空挥舞拳头的标志性画面印制在文化衫上,将新闻事件转化为快时尚产品。这种快速反应不仅展示了现代商业的灵活性,也反映了公众对这一事件的高度关注。
一种被戏称为「地域级」的文创产品也应运而生。这款「别出心裁」的钥匙链集合了三位政治人物的头像:安倍晋三、肯尼迪和特朗普。网友们将之形容为「心胸开阔、脑洞大开,如雷贯耳」。这一份妙语双关,不仅展现了网民的机智,也暗示了这三位政治家的「同病相连」。
当网友们报料出拍摄的相机型号是索尼 α9 III 后,敏锐的相机经销商迅速抓住这一营销良机,将这次意外事件巧妙地转化为产品推广的契机。他们强调了 α9 III 卓越的性能,特别是其在高速连拍和低光环境下的出色表现,暗示正是这些特性使得摄影师能够捕捉到如此精彩的瞬间。
与此同时,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专业见解。他们详细解析了这些照片的技术细节,包括快门速度、光圈设置和 ISO 感光度的选择,为大众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摄影课。
这种现象生动诠释了互联网高度参与的现代社会中新闻事件、网络文化的紧密交织。不仅反映出公众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和解读方式,也展示了当前模因传播的惊人速度。
因此,比起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我更加关注社交媒体上的反应。在袭击事件发生后,一些知名企业家和社交媒体 KOL 迅速发声,为特朗普祈祷或表达支持。这些声音包括了科技界的重量级人物,如 Elon Musk、 Tim Cook、Sam Altman 和 Greg Brockman;著名的风险投资家 Marc Andreessen 和 Ben Horowitz;加密货币大亨 Cameron Winklevoss 和 Tyler Winklevoss;以及社交媒体名人 Tom White 等。众多网民认为这次事件可能会为特朗普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尤其可能吸引中间选民倒向他的阵营。甚至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经此一役,已然提前锁定了总统宝座。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也不乏对 CNN 这样的具有明显左翼倾向的媒体进行严厉批评的声音。这些批评者认为,正是这些媒体的蓄意煽动,才导致了如此卑劣行径的发生。他们的言辞激烈,反映了美国公众对某些主流媒体报道立场的不满和质疑。
社交媒体上多元化的反应,不仅反映了公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在政治立场和媒体信任度上的深刻分歧。
事件发生后不久,魏谷子在他最新的文章《刺杀川普》中写到:
在凯撒以袍掩面死去时,站在元老院满地血污的废墟之上,凶手布鲁图斯相信,这是罗马共和必要的正义。
此后,一代代政治杀手,对任何自己不满意的人,予以政治、精神直到肉体的行刑处决,他们沉醉于鲜血的滋味,相信这都是以正义的名义。
显然,刺杀只会更加推进川普白宫的复辟之旅,从选举意义上而言,这甚至都算不上七月惊奇。川普今年最大的挑战,从来不是崩溃的拜登,而是选票的诚信。
他所需要做的是,继续遵循马基雅维利的教诲,关于冷静和美德。这个已经跨过暴力卢比河的国家,要想得到天命,需要有降龙伏虎的坚毅内心。
他应该克制住仇恨的欲望,冷静面对左翼的污蔑——即使现场他说出fight,左翼竟然说这是危险的煽动。他可以用肉体受伤的残酷事实,和握拳彰显的坚定意志,让温和派和中间派,做出自己必须作出的选择。
就像《冷山》的歌词最后所唱,山河破碎,鲜血遍地,子弹在耳边呼啸,医生已经判我死刑,但我去寻找天命。
关于此次事件的中文观察与分析推荐财新的《记者手记|特朗普遇刺现场》《分析|特朗普遇刺如何改变了选战 又是否会改变美国》和凤凰网的《特朗普因遇刺“稳了”?学者:可以参考43年前的里根遇刺》。
补充
美国总统及总统候选人遭遇枪击或刺杀事件已成为一种「既定」的历史模式。自 1835 年以来,共发生 16 次此类事件,其中 4 次未遂,共造成 4 位总统和 1 位总统候选人不幸身亡。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影响了美国政治进程,也深刻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第一次:1835 年 1 月 30 日,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东门口遭遇刺杀未遂。刺客理查德·劳伦斯的两次射击均未命中,反而因枪支失灵增强了杰克逊的政治声望。
第二次:1865 年 4 月 14 日,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内战结束后不久,于华盛顿特区福特剧院遭刺客约翰·威尔克斯·布斯枪击身亡。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美国内战后的重建进程,加剧了南北矛盾。
第三次:1881 年 7 月 2 日,第二十任总统詹姆斯·A·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特区火车站遭刺客查尔斯·吉托枪击,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此事推动了美国总统继任制度的完善。
第四次:1901 年 9 月 6 日,第二十五任总统威廉·麦金莱在纽约州布法罗遭刺客利奥·乔尔戈什枪击,8天后去世。此后,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推动了进步主义改革。
第五次:1912 年 10 月 14 日,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竞选演讲时遭枪击,虽受伤但仍完成演讲,展现了坚韧形象,却未能帮助他赢得选举。
第六次:1933 年 2 月 15 日,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候任期间,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遭遇刺杀未遂,增强了公众对他的同情。
第七次:1950 年 11 月 1 日,第三十三任总统哈里·杜鲁门在华盛顿特区布莱尔大厦遭遇波多黎各民族主义者的刺杀企图,未遂。此事引发了对总统安全的关注,并加强了对总统的保护措施。
第八次:1963 年 11 月 22 日,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遭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枪击身亡。这一事件震撼美国社会,影响深远。
第九、十次:1968 年 6 月 5 日,总统候选人罗伯特·F·肯尼迪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遭刺客西尔汉·西尔汉枪击,次日去世。此事影响了1968年大选,并可能改变了美国政治格局,引发了公众对美国社会和政治局势的深刻反思。肯尼迪的政治遗产被视为对民权、社会正义和和平倡导的象征。童年,接替罗伯特·F·肯尼迪的民主党候选人胡伯特·汉弗莱也面临刺杀威胁,但未遂。
第十一次:1972 年,前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在马里兰州劳雷尔参与民主党初选时遭枪击,导致终生瘫痪。这次事件重创了华莱士的政治生涯,并影响了 1972 年大选。
第十二、十三次:第三十八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在加利福尼亚州先后两次遭遇刺杀未遂,引发了对总统安全的进一步关注。
第十四次:1981 年 3 月 30 日,第四十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华盛顿特区遭枪击受伤,但成功康复,进一步提升了声望反。
第十五次:2011 年 11 月 11 日,第四十四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遭遇暗杀企图,但未造成直接威胁。
第十六次:2024 年 7 月 13 日,曾任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的特朗普,在竞选第四十七任总统时,于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一场竞选活动中遭遇枪手袭击。特朗普仅受轻伤,枪手已被现场执行安保任务的特勤局特工击毙,但现场至少有一名观众死于枪击,还有至少两人伤势严重。
二、当时只道是寻常
月初,朋友发来一条消息说:「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听起来,多么的讽刺。」
我沉默良久,只回复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句话:「不能言而能不言。」
写了很多,最终还是在发布之前给删掉了。就这几句,够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能言而能不言。
三、闲谈两则
财新的特色频道
新闻从来是易碎品,因而记忆往往被笔削。众声喧哗之下,媒体不免疲于奔命。舆情兴勃亡忽,制度推进却付之阙如。动车事故之于发展模式、校车惨剧之于教育体系、郭美美之于慈善事业,双汇蒙牛之于食品安全,均为亡羊补牢之机,然而时过境迁,难免意兴萧疏。
「纪念日」有感而作,拾掇故事,回访旧闻,以矫「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之失,敬请读者垂注。
这段饱含深意的文字出自财新网的特色栏目「纪念日」。该栏目精心梳理了 2003 年至 2020 年间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
鉴于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我在该栏目中检索了过往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重要记录,发现了以下六个:
-
2008年09月16日: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爆发
-
2011年05月24日:台湾塑化剂风波引发关注
-
2011年12月07日: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四周年
-
2012年12月12日:甘肃平凉牛奶投毒案宣判两周年
-
2013年08月02日: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引发恐慌
-
2015年07月20日: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两周年
在这个时代,能有如财新般愿意「收拾新闻碎片,修复时代记忆」的新闻媒体越来越稀缺。这个特色频道无疑给「加速崩溃的简中互联网」留存下一些宝贵的时代印记。
相较而言,国际互联网对于「纪念日」的保存和呈现更为系统和完善。例如,Wikipedia 就有 On this day,列出了一年中特定日期的历史事件、出生、死亡、节日和纪念活动。还有一个叫作 On This Day 的网站,拥有 234,000 多个条目,是世界上最大、最准确、最受欢迎的历史日志网站。
我想,这种对历史的记录和回顾,不仅是对过往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和指引。在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网站来帮助我们记住那些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打破「互联网没有记忆」的魔咒。其最大的意义正如查理﹒芒格所说:
There is no better teacher than history in determining the future.
AGI 评分体系
据彭博社报道,OpenAI 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推出了「AGI 评分体系」,并展示了一个接近人类推理能力的模型。这个评分体系将 AGI 的发展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代表了 AI 能力的显著跃升:
-
ChatBots(对话机器人):这是我们目前熟悉的 AI 形态,如 ChatGPT,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对话。
-
Reasoners(推理者):这一级别的 AI 具备类似博士水平的基本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无需依赖外部工具。
-
Agents(代理):能在数天内代表用户执行复杂任务,如自动化繁琐的工作流程。
-
Innovations(创新者):不仅能完成任务,还能进行创新,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或发明。
-
Organizations(组织):最高级别的 AI,能像一个完整的组织一样运作,处理大量复杂任务,在某些领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工作。
目前,ChatGPT 正处于从 Level 1 向 Level 2 过渡的阶段。基于 GPT-4 模型的最新版本已经展现出接近人类的推理能力。
在我的付费文章《简单的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中,我探讨了 AGI 发展的几个关键方向:
-
提升模拟复杂系统的能力;
-
在复杂环境中应用强化学习;
-
将认知科学与 AI 结合;
-
整合伦理和价值观。
将这些发展方向与 OpenAI 的 AGI 评分体系对照,可以看到:
-
前两点的实现大致对应 Level 3;
-
结合认知科学的突破可能达到 Level 4;
-
伦理和价值观的整合则属于 Level 5 的范畴。
如此看来,AGI 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短期内,还是要对 AGI 的期待保持理性。可以先以五年为计,看看届时的 AGI 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我想应该会出乎当下的意料,但仍然属于情理之中。
四、夜航船
阅读
言论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难,只是复杂。但复杂和难是两回事,很多人把两者的概念混了,觉得复杂就是难。
from 居然si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verage results and exceptional if often found in what you don't do. Everyone can say yes to great opportunities but only a focused person will say no to average ones. You can do anything, but you can’t do everything.
by Shane Parrish
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by 司马光
Strategy is often expected to start with a description of a desired end state,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rarely an orderly movement to goals set in advance. Instead, the process evolves through a series of states, each one not quite what was anticipated or hoped for, requiring a reappraisal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strategy, including ultimate objectives. The picture of strategy that should emerge from this book is one that is fluid and flexible, governed by the starting point and not the end point.
from Lawrence Freedman's book Strategy: A History
视频
-
HereIsAleph:日本古代宅在岛上都干嘛了?日本为什么挨了原子弹?(YouTube)
-
LES: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ociality(YouTube)
-
NetworkChunk:You've been using AI Wrong(YouTube)
五、生活在别处
-
7 月 3 日。按照 pseudoyu 的教程给博客配置了 WebP。
-
7 月 4 日。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之前一直只关注了基础性领域,而忘记了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更为关键的基础性知识。在 GPT-4o 和 Claude 3.5 Sonnet 的帮助下,梳理了出来。这才发现自己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了。
-
7 月 5 日。英国大选,不出意外的工党以绝对优势取得多数席位,终结了保守党 14 年的执政。面对欧美的右倾,英国转左,有些耐人寻味。看了一些评论和分析,大多索然无味。
-
7 月 6 日。读《资治通鉴》看到了司马错的一句话「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又是不可说。
-
7 月 7 日。读李泽厚先生的《人类历史本体论》,才发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李先生的思想很接近。例如当谈到伦理(伦理绝对主义)「超越一切相对事物的绝对存在又是什么」,「道德律令究竟来自何处」,「不容置疑无可争辩的绝对根基到底在哪里」时,李泽厚先生说:
本文所主张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承认并重视它的意义。但认为它不是来自上帝,也不是来自「天理」、「良知」或「先验理性」,它仍然来自「人」。这「人」不是有时空限制的任何社会、民族、阶级、集团,当然更不是任何个体,而是作为过去、现在、未来以及或可无限延长的人类总体,也就是《批判》一书中所说的「大写的人」。这「大写的人」的生存延续便是 Kant 所宣讲「应当」服从的「绝对律令」或「先验原则」的根源。因为它代表的是人类总体的存在和利益。对个体说,它就像是「先验原理」:作为人,生来就有此服从义务;不服从它,也就不是人。这是一种似乎无道理可讲的「先验的」理性命令。
我在《五一随笔》中所写的「理解人需要去标签化」,就与李先生的思想很接近。虽然承自高华教授,却总算找到根源了。
-
7 月 8 日。当看到岳云鹏出演苹果的个人信息安全短片,我就知道至少在这个国家苹果设备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得不到保障了。
-
7 月 9 日。在 macOS 上有许多快捷键我还并不熟悉,尤其是有关光标的。所以整理了 macOS 上与光标有关的快捷键,提高了不少效率。
-
7 月 10 日。《南华早报》的一篇文章 China’s gig workers becoming new normal, but ‘inevitable trend’ comes with a burden 让我终于知道了「打零工」的英文是 “gig work”。以前只会用 “part time job” 来表示「打零工」😂😂😂
-
7 月 11 日。读《资治通鉴》,又看到了「鸡鸣狗盗孟尝君」的典故。虽不如《史记》中详细,「鸡鸣狗盗」的来龙去脉反而更加清晰了。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了保命,果然什么礼仪道德都是浮云。
-
7 月 12 日。发布了博文《让 Tana 和 Heptabase 协同作战》,总结了今年五月以来,我使用 Heptabase 时感受到的困惑,对解决方案寻找的思路。
-
Heptabase、Notion 等新型笔记软件,更适合进行专案型的知识管理,即每一个白板、页面都针对单一主题进行探究。虽然它们提供了更好的可视化和结构化功能,但要想有所延展,除非主动想到了,否则很难被动发现关联。
-
Tana、Roam Research 等大纲型的笔记软件,得益于大纲本身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擅长处理非结构化的碎片化信息,更适合进行跨领域、泛主题的知识管理。
-
术业有专攻,还是要将合适的工具运用在合适的地方,破除 all in one 的迷思。
-
-
7 月 13 日。已经用了两周多的 Kagi,整体还满意。每一次出现的结果虽然不如 Google 丰富,但胜在更聚焦,没有那么眼花缭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可选择的结果多了,就容易犹豫,总要比较一下才安心。
-
不过如果想要以图搜图,还是 Google 做得更好。
-
都说 AI 时代,Google 这样的传统搜索引擎会衰败,但数据却进行了反驳。根据 Statcounter 的数据,截至今年 6 月,Google 的全球市场份额为 91.05%,自 2009 年以来市场份额的变化并不明显。最低点出现在 2013 年 11 月,为 89.04%;最高点出现在 2023 年 2 月,为 93.37%。
-
-
7 月 14 日,Today is a typical day, and this year mirrors any other, just like 1587. Yet, perhaps when we look back years from now, we'll see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underway during this seemingly unremarkable time.
-
本期电子报使用 Heptabase 写作完成。这是一个以卡片、白板和标签为基础,专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思考、研究和规划,并以中观视角对摄取的信息、知识建立深度理解的可视化知识管理工具。
END
如果您觉得本期的内容还不错,欢迎您的订阅
您还可以在 Telegram 的频道找到我
顺颂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