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陈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经济调查;
  • 徐瑞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 唐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养老保障改革;
  • 高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本文为阅读笔记。

一、世界人口的转型

人口转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工业化前的经济体制向工业化经济体制过渡,往往伴随着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现象。人口爆炸和人口红利来源于人口死亡率下降与出生率下降之间的时滞。

具体体现为四个阶段:

阶段 阶段表现 工业化进程 死亡率 出生率 人口年龄结构 老年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经济增长特征 典型代表
I 低增长 农业社会 金字塔形 缓慢
II 加速增长 工业化初中期 迅速下降 尚未下降 长方形1 下降 下降 加快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III 增长减缓 工业化中后期 下降速度减缓 下降2 长方形 开始回升 继续下降 保持一定增长 中国
IV 低增长 完成工业化 低且稳定 低且稳定 倒金字塔形 快速上升 继续下降 缓慢甚至萎缩 发达国家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二、不同阶段转型的社会特征

I→II:人口大爆炸

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劳动力缺乏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而是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贫困、资本、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II→III: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后,生育率下降所带来的“暂时的机会”。

  • 生育率的下降导致少儿抚养的负担大大减轻,更多的妇女参与工作(不用带孩子);
  • 在转型第II阶段高生育率下出生的人陆续成年,劳动人口占比不断扩大;
  • 老年人尽管在逐渐增加,但比例有限。

如何理解“暂时的机会”?

  • 生育率的下降虽然在红利期减轻了养育负担,增加了劳动人口占比和生产力,但这部分劳动人口迟早会老去并成为社会的负担;
  • 人口红利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还要看能否抓住。东亚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拉丁美洲却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III→IV: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前人口红利期得到的好处终究还是要偿还的,并且以前的人口红利越多,事后需要偿还的负担越重。

IV→:不清楚

一些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育率又有所回升,但这种回升究竟是鼓励生育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触发的临界点是多少,可持续性如何,都有待验证。

三、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对现有经济增长模型的影响复杂

经济增长理论缺乏对人口变量的探讨:从马尔萨斯等古典经济学家开始,一直到哈罗德-多马、索洛等,往往将劳动力视为无限供给,不区分人口与劳动力,忽略年龄结构,相反由于储蓄和投资不足,更强调资本积累对增长的作用。

人口增长对原有经济增长理论变量的影响:

  • 对人均资本的影响: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减少,抑制资本深化,导致经济减缓;
  • 对生产率的影响:人口增长,通过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 对储蓄的影响:储蓄会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上升而下降;

事实上,人口增长既影响 GDP 水平,也影响有多少人共享这一水平的 GDP;并且今天出生的孩子是未来的劳动力,而这会影响产出水平。

(二)不同转型阶段对经济作用不同

第II阶段:人口快速扩张,并超越资本扩张的速度和资源环境承载的能力,此时人口的过快 增长不利于经济,这就是目前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情况;

第III阶段:人口红利彰显,此时人口的增长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促进经济,要看政策是否得当;

第IV阶段:老龄化和少子化加剧,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萎缩,劳动力日益短缺,此时人口增长对经济极为重要,这也是日、意等国当前的困境。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似乎有点像物价。过快增长不好,萎缩更糟糕,适度、可持续的人口增长才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人口增长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收益

短期看,人口增长带动少儿抚养比上升,对人均收入的初始影响是负面的,但中长期看可促进创新、提升效率, 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收入提升。

(四)人口对经济的影响需要分类讨论

人口包括老年人、劳动人口和少儿。

  • 老年人:处于生命周期的净消耗阶段,与经济负相关;
  • 劳动人口:提供劳动、创造产出,与经济正相关;
  • 少儿:净消耗,会拖累当期经济, 但提供了未来的劳动力供给,有利于长期增长。

四、之前的经验和教训

(一)低估了人口的作用

  • 经验不足:人口转型发生在近两个世纪,人们习惯了人口增长,对老龄化和少子化认识不足;
  • 对生育率判断失误:之前研究没有预判到生育率的下降,更没有预判到下降幅度如此之快,对人口惯性在人口转型后期的强大收缩力量估计不足。

(二)高估了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能力

仅依靠教育和科技进步无法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日本为例,上世纪七十年就提出科技立国,很早就意识到要通过教育和科技进步应对老龄化;但即便如此,日本 1990-2010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提高 2.6 年,全要素生产率从美国的 74.5%下滑到 70.3%,1990-2018 的 29 年间 GDP 增速平均仅为 1.1%。研究发现,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日本在 1990 年至 2005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率降低了 0.7%-0.9%(Liu&Westelius,2016)。

鼓励生育的效果有限:鼓励生育政策对总和生育率提高幅度有限甚至下降,至今仍远低于 2.1 的代际更替水平,提高生育率比想象难得多。

养老保障制度的作用有限

  1. 养老制度本质上是一个收入分配安排,是将财富从劳动人口转移到老年人、将支出从现在转移到未来,不会增加财富总量和产出能力;
  2. 养老医疗等福利支出降低了储蓄和投资,削弱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3. 养老制度改革内容多、难度大。

养老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

  • 养老健康等“银发经济”发展了,但其他产业萎缩更大;
  • 老龄化也许会扩大需求侧,但劳动力减少对供给侧的冲击更大;
  • 老年人消耗大于产出,是负储蓄、负产出。

(三)成功经验

  1. 资本积累和扩张。用资本代替劳动,通过海外扩张,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来匹配其过量资本。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海外投资来贡献GDP
  2. 移民。通过移民解决劳动力短缺,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五、我国的人口转型

(一)人口结构演变

年代 对应阶段 人口结构 经济增长情况
1950年 第II阶段 金字塔 人口不威胁经济增长,但少儿抚养比高拖累经济增长
2019年 第III阶段 长方形 较快自然增长
2050年 第IV阶段 倒金字塔 拖累经济增长3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二)我国的独特性

  1. 人口转型更快,体现为人口转型期短、人口红利期短
  2. 老龄化更严重,体现为老年人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很高水平;
  3. 少子化更严重,除了一般因素外,还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养育成本快速提高等因素影响。

(三)我们的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减少、养老负担重、面临三低一高(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和高负债)。

改革开发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生产力,激励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但主要来源于劳动力。 2010 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与我国潜在产出增长趋于下降有直接关系。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和美国差距可能拉大,和印度差距在缩小

  • 美国:由于移民等原因,美国的人口、劳动力在2050年是趋于增加的;同时美国的人口结构和养老负担都要好于我国;
  • 印度:印度未来人口和劳动力会超过我国;但同时养老负担比我国轻,人口结构优势明显。

(四)我们的应对

  • 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养老来源,解决金字塔底部变窄的问题;
  • 注重国内劳动力转移和利用:完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中西部农民工的流动和便利化等;
  • 借鉴成功经验:利用其他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甚至尝试学习发达国家的移民;
  • 重视储蓄和投资: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扩大国内中西部和海外的投资;
  • 推进养老改革:本质是收入分配,解决金字塔顶部变粗的问题。不过,搞好养老金可持续、做好养老产业为辅,提高生育率才是本。
    • 养老制度要由即时支付型转为储蓄型;
    • 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
    • 妥善解决转制成本:许多国家难以完成个人账户积累制改革,症结在于转制成本高。在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个人账户;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转制成本,保持个人养老金缴费、支付连续,实现平稳转制;
    • 多项制度配合:包括降低养老金标准、延长退休年龄等,同时,税收制度完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健全、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能力提升、居民养老保障和投资管理意识增强等也很重要。
  • 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尽管教育和科技进步不足以应对老龄化,但科技进步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要素生产率,缓解甚至逆转边际收益递减,这也是美国在劳动力缺乏情况下仍能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秘诀。
    • 环境宽松: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 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如果人们知道即便失败,也有饭吃、有房住、有病看,就会敢冒险、敢创新;
    • 控制房价;
    • 重视教育:包括妇女和少儿教育、基础教育、理工科教育。
类型 目的 产品性质 资金来源 缴费标准
基本保障 构建社会基本保障网 公共产品(全覆盖、无差别) 财政兜底 保基本,不应标准过高
个人账户 解决短视造成的跨期配置 市场化产品(有差异、有激励) 由企业和个人缴纳,政府不应补贴 可根据企业和个人条件、需求而变换缴费率和养老金待遇标准

  1. 死亡率下降导致老年人口占比和劳动人口占比上升,推动金字塔顶部和中部变宽,但出生率没有相应下降,因此底部收窄不明显。 ↩︎

  2. 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深入,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加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上升,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减少了父母对孩子的依赖,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也使得没必要生育过多的子女。 ↩︎

  3. 老年人进入资产清算阶段(即老年人通过卖房、卖股票、卖债券来维持生活),且比例接近买房、买股票、买债券的劳动人口,这可能导致资产清算压力上升,资产价格承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