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里,主人公一个人被困在火星几百天,靠着种土豆活了下来。这部电影总体拍得很棒,不过在火星种土豆其实并不是个好主意。土豆这种作物有很多优点,但在火星的条件下,它却有着4个重大缺陷。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星种土豆?可不是好主意!

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种土豆

第一,土豆的可食用部分不多,造成大量有机质浪费。

我们吃的土豆是马铃薯的块茎(注意不是块根哦),主要成分是淀粉,当然,还有蛋白质、维生素这些营养成分。不过,占到整个马铃薯植株一半左右的地上部分(叶和杆)都是不适宜食用的。

在地球上,我们只管收获地下的马铃薯,地上的叶子扔了就行,并不可惜。然而,在火星的环境下,这可是极大的浪费,因为生长这些枝叶同样需要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质。 扔掉叶子,就相当于扔掉了整个星球一半的有机质,这简直就是“反火星人类行为”。

不仅是浪费,这里还涉及到废物处理的问题。按照要求,宇航员不可以将有机物留在火星上,那样会干扰对火星生命的分析,所以宇航员的粪便都是用袋子密封装好的。而火星的环境里可不那么容易堆肥再利用,所以扔又不是,做肥又不行,可是个大麻烦。

相比之下,莴苣这样地上地下都能吃的品种就会更好一些,几乎没有浪费。事实上,NASA在国际空间站种的第一种作物就是莴苣。

第二,土豆吃的是地下部分,不适合无土栽培。

电影中,马特·达蒙从居住舱外铲了火星沙土回来种土豆,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由于火星没有地球这么好的磁场可以偏转宇宙辐射,因此 火星的土壤会带有放射性。隔着宇航服接触还好,亲身接触,还用来种土豆,那就很容易被超量辐射了。

因此,在太空里,种植作物最好用无土栽培,以水作为基质来种作物,在培养液里添加无机养分。但无土栽培一般只适合种那些吃地面部分的作物,将可食用部分泡在培养液里是很容易腐烂的。

第三,土豆生长周期偏长,不利于抵御风险。

马铃薯从种到收的生育期一般在90天以上,少数早熟品种也要70天左右。收完马铃薯,还不能马上接着种,因为马铃薯还有个休眠期,过了休眠期才能发芽继续生长下一周期。

在火星这样极度缺乏食物,没有替代品的环境下,种植生长周期这么长的作物,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发生意外,就前功尽弃了。所以, 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尽量种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 绿叶蔬菜的生长周期可以少于40天,更重要的是,不必等到完全成熟再吃,哪天等不及了,随时摘来就可以入口。

第四,茄科作物不适宜连续种植。

马铃薯属于茄科植物,与它同一科的还有大家熟悉的番茄、辣椒,茄科植物有个特点,比较容易感染植物病毒和病菌。

1845到1852年,马铃薯的晚疫病造成爱尔兰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饿死数百万人。这种晚疫病就是由植物病菌引起的。在地球上, 农民一般不会在一块地里连续种植马铃薯,这样会造成病菌累积,使马铃薯感染病害减产绝收。农民要么休耕,要么轮作,非要连续种植也行,那就只好加大农药用量了。

虽然火星外部环境可能没有病菌和病毒,但马铃薯本身会携带这些病菌,种植第一代的时候可能损失不大,但连续种植,就很难有收成了。

所以,从以上四点来说,在火星上种土豆,真心不是个好主意。当然,马特·达蒙一开始并没有想做农民,所以没有带别的种子,这怪不得他。

其实,地球上现有的作物,要移到太空或者外星星球上生长,都是非常困难的,不是有这个缺点,就是有那个毛病。 如果不对农作物本身进行定向的改造,人类的星际旅行和移民计划永远是梦幻泡影。

今天是我连吃100天转基因食品的第80天,吃的是用转基因抗虫大米做的粘米粑。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星种土豆?可不是好主意!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星种土豆?可不是好主意!

食材:转基因大米 糯米粉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星种土豆?可不是好主意!

做法:转基因大米(籼米)浸泡一夜;用搅拌机打成米浆,沉淀后取出粘米粉;按照粘米粉和糯米粉9:1的比例混合揉匀;用模具印出粘米粑,上锅蒸熟。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星种土豆?可不是好主意!

粘米粑(又称“印子粑”)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火星种土豆?可不是好主意!

转基因能好怎(微信号:zjynhz)

了解它,才不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