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要听英国首相汇报习近平访问的事,于是卡梅伦去见女王:“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 段子一枚

国家主席访问英国受到高规格欢迎,居然让很多人YY出了中国超英赶美的盛世。这么爆棚的“自信”,还真是和晚清没有多大差别。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

英国高规格接待中国访问代表团

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文化强国,值得我们谦虚学习的地方多了去了。本文要讨论的,是值得当下中国学习的“圈地运动”。

对“圈地运动的误解”

提到“圈地运动”,咱们的历史政治教科书里可没少给差评:羊吃人,资本主义的贪婪,沾着鲜血的原始积累。也因此,“圈地运动”被贴上了臭名昭著的标签,每当中国发生侵占农田建工业园的案例,就会有人大喊警惕中国版的“圈地运动”。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

然而,这种描述犯了至少3个错误:

首先,圈地运动是农地使用权的集中转移,并没有改变土地的用途。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将原先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耕种、放牧,从农业到农业,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

侵占农地建工业园是不可逆地改变了土地用途,这不是圈地运动。中国应该学习的是从农业到农业的圈地,改变农业落后的格局。

其次,圈地运动是在英国当时的法律下合法进行的契约行为,土地所有者根据市场价格改变佃农的租约,是得到议会支持的。

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意愿,是圈地运动的前提。在当前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农民长期承包拥有使用权,这个政策在可见的未来都是不会改变的。中国近几年开始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的流转集中,中央反复强调的也是尊重农民的意愿。

最后,英国圈地运动的结果并不是灾难,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蓬勃发展,站上了世界巅峰的工业化强国。

总有人担心离开了农村的农民会成为不稳定因素,会造成就业压力。但事实上,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正是得益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这两年的经济放缓也正是因为劳动力优势的逐步丧失。这种歧视农民,把农民工当成社会负担的言论可以休矣。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

为什么说中国应该学习英国的圈地运动呢?

因为中国现在急需改变的问题是种田的人太多,而不是大家担心的“没人种地”。因为农业已经从世代承袭的命运变成了一种职业选择,农民已经从一种政治属性变成一种职业属性。

一个简单的道理,决定一个农业家庭收入的,不是农产品的价格,而是从农业获得的“总收益”。一个家庭种5亩地,就算每亩赚2000元,也只有一万块,怎么都养不活一个家庭。如果是种50亩地,哪怕每亩只挣1000元,家庭收入也有5万块,生活就不成问题。

我在采访中亲身见到,广东江门一位专业户种220亩水稻,主要劳动力是54岁的父亲和28岁的儿子,只在施肥期间聘请临工。虽然每亩水稻两季收益加起来不到1000块,但因为面积够大,他们家日子过得很滋润。

按照包产到户分的一亩三分地,一个农业家庭不可能有这样的收入,只有种田的人少了,他才能租到这么多地,家庭收入才能提上来。以前靠人力畜力耕作的时候,圈地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力种不了那么大面积。现在广东省水稻生产的总体机械化率达到65.8%,人均百亩就很容易实现了。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

农业机械化是土地流转的基础

30多年前的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依靠人力精耕细作提高了农业效益。那时人均一亩三分地就足够糊口,农产品并不用来卖钱。现在不同啦,一亩三分地就是绣出花儿来也只能糊口而已,而农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种田是他们的职业。

让职业农民把地圈起来,天下不会乱

允许职业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保障他们长期规划经营的权利,农业生产才能变成真正的现代产业,生产效率才能切实得到提高,农村劳动力才能真正被解放。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允许把耕地圈起来。

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个政策叫做“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的流转集中”。这里的“适度规模”体现了中央政策一贯的模糊操作空间,怎么理解这个规模呢?我的认识是,光靠种地能养活一家老小的规模就是适度规模,具体的面积可以交由职业农民自己去探索。

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职业农民把土地圈起来,并不会导致小农失去土地,因为土地的承包权始终是小农的,圈起来之前一定要经过他的同意。国家要做的不是主动插手圈地,而是维护圈地秩序,确保双方都遵守契约。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流转实践较早,圈地规模不再是问题,种粮大户困扰的是土地流转价格太高。这种高价并不完全是市场博弈的结果,还有对承包政策不稳定的预期导致的焦虑,农业补贴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投机。这些,是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可以努力的方向。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

土地确权登记为农民建立稳定政策预期

反对农业规模化的典型论调是:“中国地少人多,不可能学习美国的规模化农业”。这其实是一种耍流氓式的反驳。谁说过一定要达到美国农业那样的集中度呢?不是只有几千几万亩才叫规模农业,把选择权交给职业农民,他们自己会找到最适合的规模,让职业农民大胆圈地,天下乱不了。

让农业产业化,粮食很安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之后,一切向钱看,会危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其实,这种观点才是真正剥削、压榨农民的理论源头。因为他们要求农民把种田当作一种奉献行为,是为满足城市人口吃饭问题在种田。把农业维持在低效的小农经济状态,把农产品维持在稳定的低价状态,才是他们隐藏的主张。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

低效率的传统农业让农民又累又穷

你既担心没饭吃,又不愿多花钱买米,那不就是想剥削压榨农民?

要我说,担心粮食安全纯属杞人忧天。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现状。仓库里粮食堆成山不叫粮食安全,那叫粮食过剩。当前的粮食够吃,不够的部分能在国际市场买得到,买不到时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能种出来,这才叫粮食安全。

只要去农村走走就能发现,土地抛荒现象随处可见。为啥?因为种田不够挣钱啊。

那抛荒越来越多,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呢?好办啊!只要农产品价格回归到合理的区间,农产业有钱可挣,丢荒的土地分分钟可以重新开发成良田。

真正应该警惕的是改变土地用途,建了房子,修了路,就变不回来了。用重金属把土地污染了,就真的不能用了。基于这个理念,我支持国家对耕地用途的管制,呼吁对耕地污染进行治理。

担心没人种地?大可不必!

(本公众号尚无评论功能,讨论意见欢迎通过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

关注微信,懂得更多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逆袭英国?中国还差一场“圈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