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多年,央视315晚会再次曝光了香精大米的黑幕。据调查,安徽一些粮食加工企业用香精给本地大米调香,以此冒充泰国香米来出售。
媒体曝光的香精勾兑大米
无论假冒产地还是给大米添加香精,都是非常恶劣的违法行为,尤其是涉及大米这样的口粮产品,更加令人气愤。
虽然我们不知道央视为什么非要等到好几个月后才曝光这些乱象,但好在安徽市场监管部门已经连夜查扣了相关产品,相关责任人也已被传唤,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也查处了涉嫌非法生产大米香精的厂家。
不过,我3月16日晚上在淘宝上还是能找到大米香精添加剂商品在公然出售,这胆子也是真大。
当然,谴责造假行为是一回事,评估食品安全则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安徽这些以香精勾兑的假冒泰国香米,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曾经吃过相关品牌假冒泰国香米的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健康问题,喜欢吃香米的朋友也不必因此而改口。
大米香精虽然违法,但基本上不至于带来健康危害。
首先,香精产品本身有自限性。
因为香味太浓缩,各种食品香精根本不可能加很多,一袋50斤的大米稍微加几滴就味道刺鼻了。大米存放和蒸煮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香精都会挥发出去,再加上我们一顿最多也就吃几两大米,实际摄入的香精含量微乎其微。
然后,香精类物质的健康威胁主要体现在皮肤接触过敏方面。例如在护肤品中添加的香精,就需要担心过敏问题。
通过食品摄入香精类物质而发生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几乎没有看到过报道。
当然,香精的种类非常非常多,只能说绝大部分安全性都很好,但并不是每种都有透彻的研究。在大米这类产品中完全没有必要添加,也绝不应该添加香精。
关于大米的食用安全性,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重金属超标问题。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土壤、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在这些地区种植的水稻会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并最终通过大米富集到人体中。
是的,和香精不同,重金属物质在人体中有明确的富集作用,哪怕一顿吃进去很少,但天长日久累积的量仍然会危害健康。当前大米的质量安全标准中最关键的一项指标就是重金属含量,重金属超标也是各地查处质量不合格大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然而悲哀的是,重金属超标大米完全不可能通过肉眼和包装信息来辨别,只能依靠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来查处,只能通过源头环境污染治理来根除。
曾经听过的小道消息说,某年湖南省相关部门的领导曾经亲赴广东,极力游说广东从湖南采购大米,但广东的领导硬是顶住压力没有放行,而是加大份额从广西等省份采购价格更高的大米。
可是大米这种东西吧,它的产地又不会写在脸上,明面上大批量过不来,暗地里还可以去其它地方中转一下,换个产地标签再卖往全国。即便市面上零售的大米有定期抽检,可米粉加工企业、餐饮企业批量进货的散装大米,监管难度又高了很多。
实在不行,重金属超标的大米还会被拿去喂鸡,最终还是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身上……
所以说,环境污染的代价最终受害的是每一个人,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说到这里,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当前我们在小餐厅吃到的那种口感很差的大米,有很多是从东南亚国家走私进来的。而且,悄悄地说,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国家默许走私进来的大米,业内称之为“白米”。
这些“白米”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甚至不到1块钱一斤,比水稻还便宜……走私大米的流入对国产大米价格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影响着农民收入提高,所以业内反对的声音很大。
然而,这种情况是有苦衷的。这牵涉到一个罂粟替代种植的问题。
金三角地区由于多种历史和地理原因,逐步沦为了“毒三角”,对于当地农民来说,罂粟就是一种赖以为生的农作物。只要种出来的水稻、甘蔗能换成钱,他们也并不是非种罂粟不可。
所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在这些地区开展罂粟的替代种植,希望能扫清毒源。
道理很简单:土地就那么多,水稻多一亩,罂粟就少一亩,害人的毒品就少一包流入到中国。
但问题是,金三角地区粮食产量高,但粮食消费少,如果他们改种水稻卖不出钱,还是会回到种毒品的老路。出于这样的考虑,推动罂粟替代种植的国家就只能对大米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无奈之举。
由于不是经过正规渠道流入市场,而且主要是进入低端餐饮渠道,这些大米往往就绕过了质量抽查监督,质量安全隐患自然也就更高一些。
所以,给基本常识的读者一条粗暴的建议:小餐馆里那些不限量加饭的口感不好的米饭,尽量还是少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