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假期,跳过一周,本周继续更新。

💡 以下是我在 2024.09.16-2024.09.22 精选的 3 个点子,如果你喜欢,还请帮忙分享。

1、最重要的问题

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却不爱锻炼;想要有和谐的关系,却不愿沟通;想要赚一大笔钱,却逃避营销……

Mark Manson 说:如果你想要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好处,你也必须接受它们的代价

所以,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你想要得到什么」,而是「你愿意承担什么痛苦」,你是否愿意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甘愿承受它所带来的痛苦和副作用?

比如,你是否愿意:用肉体的酸痛换取健硕的肌肉、用担惊受怕换取甜蜜的感情、用不再稳定的职业换取职业的自由……

其实,只要问起「你想要得到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要健康、要有钱、要开心。只不过,很少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有其交易的价格,这个价格不只是金钱,也是时间、体力、心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先明确愿意被什么样的老虎拌路,再选择往哪座虎山爬。

2、砖块砂浆写作法

作为读者,被标题所传达的潜在实用性或是感兴趣的话题吸引,才会点开文章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确认,这篇文章是否符合我的预期,是否与我切身相关。如果文章没有满足我的预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对我也没有作用,那就会在阅读的途中,关掉文章。

因而,作为作者,在写作这件事,需要不断地让受众得到一种确认,即「你所说的与我有关」,跟受众建立联系。

基于此,作者 Jason Feifer 提出一个「砖块砂浆写作法」「砖块」是具体的事实,是要讲述的事情、细节等;「砂浆」是为受众提供的上下文把讲述的事情、道理,迁移到受众关心的话题上。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当他被人问到:“你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开始的?”,他现在不会详细讲他早期职业生涯的问题,而是去想受众想要什么?

他会提供一些个人职业生涯的小细节【砖块】,再转而说明这些细节中,同样适用于受众的经验【砂浆】。

我惯常的写作做法是只说我想说的,只写「砖块」,不写「砂浆」🤣如果只是为了表达自我,或者做笔记,这没有问题,如果想让写作变得受欢迎,就应该学习如何跟受众对话,增添砂浆。

所以「更好生活」这份电子报,不妨说是我个人的公开笔记。

3、先拿起再放下

先拿起再放下,不如说先经历再放下。

从我有限的经历来说,想做的事情,如若没有去尝试,即便现在说放下,不再去做,可是过一阵子,还是会想再次尝试。

就像我前几期说,我现阶段更偏向写文字,而不是做视频,因为做视频需要布光、拍摄、剪辑,流程繁琐。

但是,最近我又想重新开始做视频,因为我找到了合适的剪辑工具和方法,只要再找一个专业的朋友,或者用 AI 的能力,解决好拍摄背景的问题,我就没有卡点,可以直接开始做一个带有自己印记的视频账号了。

许多时候,埋在心底的冲动,是力有不逮、时机未到,被迫终止。但是被迫终止,不是真正的放下,真正的放下,是体验过,经历过,不再有念想,不再有心悸。

One More Thing

推荐一下周轶君导演的记录片《他乡的童年》,第一季是 2019 年上线的,今年 7 月份上线了第二季,从这部记录片里,就能看到不同国家文化、教育的巨大差异。

我很喜欢,也很羡慕芬兰、德国、法国的教育方式,他们更关注个体潜能的挖掘,让孩子尽情地玩,引导孩子释放天性,也因此社会个体很多样,不像东亚这样同质化,东亚的「卷」就是同质化的结果。


🌲 公众号即刻X 同名「家屹

📚 往期阅读 https://quail.ink/jiayifun

📮 邮箱 [email protected],欢迎来信交流

👋 祝你在新的一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我们下周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