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师兄其人

波涛师兄是81级的师兄。据他自己说,他本来报考的人大,后来被黄达“调剂”到五道口。恐怕是道口独一份没有报考而来上学的师兄了。

根据网上现有的资料和师兄自己的表述,波涛师兄的大概经历如下:

之前读到初中,然后遇到文革。后面应该有一段当兵的经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经济学及金融学博士,在海外拥有十多年金融、证券从业经验。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金融机构及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任财务分析师、市场投资分析师及证券期货交易师。在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1999/04/08-2000/11/01担任基金泰和基金经理,收益率48.16%。当时的波涛师兄的投资风格(系统化投资,不是炒作)不被领导看好,后来就离开嘉实了。这段历史,可以从中信出版社的《资本故事》中略了解一二,我在这里抄录如下。

在他(洪磊)出任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期间,和投资总监波涛一起主导了旗下基金泰和别具一格的投资管理战略,为人非常认真的洪磊照样认认真真的用冷冰冰的名词把它概括为“科学化、规范化、长期性、分散化”的十二字箴言,并且认认真真地把它当成了自己在资本市场安身立命的法宝,准备甩开膀子长期干下去了。

在那些折腾得热火朝天的市场炒家看来,如此呆头呆脑的做法实在迂阔得令人捧腹。而在嘉实公司内部,洪磊和波涛的长线投资梦想也日渐遭到排斥。嘉实内部的这种“两条路线”的斗争甚至在公司1999年年报中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出来:“由于基金泰和虽追求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战略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某些流行观念有较大分歧,致使公司内部应当执行何种理念未达成统一认识,从而影响了相应的组织建设,导致公司未能执行5.19之前即已拟定的进场方案,致使基金满仓的平均成本点为上证指数1580点左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金泰和的投资绩效。”

2000年夏天,终于摊牌了。……嘉实基金董事长马庆泉……对基金泰和1999年的回报不满意,并决定调整包括总经理在内的经营班子。波涛和洪磊只得相继请辞。

……他(洪磊)认为,很多人都以为基金泰和的表现不好,这里面有很大的误解。……洪磊说:“基金泰和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我们的风险不高于市场,收益不低于市场。就是说,我的收益增长率不比市场低,波动的标准差要比市场的标准差小,这个目标我们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而且是在完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的。”

……我们原来在泰和的运作,除了有个人的信念以外,还有很好的技术支持,这就是波涛的净。他在华尔街有长期供职的经理,是我的投资总监,也是泰和的基金经理。或许也有别的基金在理念等方面和我们差不多,但是却没有波涛这样善于操作的人。

离开嘉实以后的波涛师兄,应该是去了中国证监会,担任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再到后来,担任深交所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研究所所长。2008年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师兄的消息了。

师兄心心念念自己的四部著作,认为不需要删改一字。《系统交易方法》、《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化技术分析原理》、《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证券市场的风险与心理》。

讲座要点笔记

一、世界观

讲座中,师兄主要讲到的世界观,主要包括三点:敬畏感(人和自然的关系),科学精神(了解世界的方法),非线性/混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所谓敬畏感,是来自于生活经历。要敬畏市场,敬畏自然。师兄举了自己坐飞机跨越珠穆朗玛峰的例子,举了航天员上天的例子。人类其实很渺小,一定要懂得尊重和敬畏。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可以质疑一切,但要找到证据。毫无根据的怀疑,只不过是推卸自身责任的一种方式(被害妄想症)。还有对数据的感知和处理。处理数据像雕刻一件玉器。有了数据,第一步要端详它(师兄所谓“相”数据)。数据不是信息,从数据里提取的那个是信息。数据像矿、像璞玉,处理数据像雕刻。先要看数据,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然后去加工,然后再“相”。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判断。

所谓非线性和混沌,即世界的本质是混沌的和非线性的,秩序和线性才是局部性的平衡(然而教育体系告诉你世界是有秩序的,所有的无序是因为世界充满噪音)。在投资中,数据本身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看数据,是从混沌中看到秩序,而不是它本来是有秩序的,有大量噪音的干扰。如果世界观错了,很多事情考虑的出发点就是错的。

二、股票投资成功和失败的模式

股票投资有4个行为和思维模式,基本成功概率比较高。

  1. 农民模式:这是对投资最朴素的理解。
  2. 军人模式:师兄最崇尚的模式。投资像作战一样,需要有详细的投资交易系统。
  3. 企业家模式(师兄称为商人模式,但是跟后面商人投资模式的商人含义不同):把投资看做商业,自己当决策人,比如巴菲特。二级市场只是商业发展和扩张的手段,有没有二级市场对他影响并不大。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只不过他想拥有的公司是通过股票和股权来实现的。
  4. 商人投资模式:捕捉市场间的商机,寻找套利的机会,这里面也有两种细分模式。
    1. 第一种是对冲基金模式。对冲基金往往用量化的手段,但是这里的量化和师兄的数据量化是两个东西。师兄说的是对东西运动规律做理论化、数据化、模型化。对冲基金研究的是A-B,但是它没有研究A的模式、B的模式,它本身对A、B的认知也是不够的。对冲基金平均寿命是7年,这意味着,它发现一个商机,这个商机存在的寿命是7年。很多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研究才能发现A-B,发现之后这个商机却没有很长的寿命。现在很多美国人也发现不了商机了,开始逐渐往中国跑了。上个世纪90年代是对冲基金的黄金时期,是因为那个时候A和B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缝隙(美苏),导致这个模式非常盛行。
    2. 第二种是生活化的发现商机的投资模式(居家型投资),比如彼得林奇那种,发现身边的投资机会。不过这种模式,对于个人来说还算是可以,但是很难用于大资金和机构投资。不过反过来,或许能够排除一些投资错误,比如很多没有在生活中见过的消费品公司,可能是投资陷阱。

除了有4个行为和思维模式成功的概率较高,还有3种模式是大大有害的。

  1. 学者型模式:好的老师能够给你带来思想的提高(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不能带来投资的成功。学术的问题在哪?学术往往和现实是不完全一致的。学者型的思维非常有害,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统计学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大概率和小概率同等对待,最后肯定死在小概率上。我们为什么作战穿防弹衣,防的就是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错在哪?主要错在找大概率。找到大概率事件,跟你投资成功最多贡献50%。你即使找到了大概率事件,可能也只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均匀。核心是发现小概率事件,并且知道如何应对,但是这个很难。比如投资亏损了,是小概率的风险呢?还是大概率的噪音呢?
  2. 官员型模式:领导做投资是很难成功的。官员不太敢担责任,而且会过度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非常容易不敬畏市场。徐翔虽然不是官员,但是他的思维是官员型,他认为权力和信息能够左右市场。
  3. 刁民模式: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欠自己的,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这是很有害的。大多出没在股吧、各种社区里面。

三、对于市场和交易系统的认识

市场是由什么驱动的?是由人性之恶(贪婪、恐惧)驱动的。如果离开人性之恶,就无所谓股票市场投资。

投资的3个支柱,美国叫3M系统(Mind, Money, Market)。这部分书里有,没有展开。

人工智能基金AIEQ为什么不行?它是文本挖掘驱动的。其实国内做过,交易所也有监控舆情的。但是股市做投资是不行的,因为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错的。

世界动乱周期在上升,人工智能在发展,未来二三十年可能更难,到时候你们好自为之。

Q:如果建立选股系统和交易系统直接的正确衔接机制,或者组合长期持有和择时做β之间应该如何正确选择?

A:我们说的交易系统是包含着选股的。交易系统是一种模式和体系。进场点和出场点的逻辑要一致,但是很多人都不一致。有的人买点是选股,卖点却不是选股。你怎么知道自己买对还是买错了?如果你认为对,为什么认为对?需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看,是不是经过检验了,是阶段对了,还是一直都对。再说第二个问题。β的概念本身就不对,β本身就是线性模型约束出来的结果,在非线性下β本身就是漂移的。法玛的那一套,本来就是线性思维。

四、重视非碳基智慧的发展

非线性思维是人工智能现在发展的关键。alpha go为什么能赢,它不是用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棋谱)战胜人,而是利用人类经验发展机器智慧,再用你没有遇到过的经验战胜你。后面的东西都是它自己琢磨出来的。深度学习之所以能发展,世界观(非线性思维)的突破在前,后面具体实践的突破在后。

未来非碳基智慧一定会有大发展,已经开始有萌芽了,但是现在很多人视而不见。人类太自大了。如果非碳基智慧发展起来了,人类根本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