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属于邱国鹭和其高毅资本同事的「投资札记」。其中重点自然是邱国鹭的部分,占据了一本多的内容。
总体来说,两本书的含金量都不太高,花了半天时间读完。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够系统,对于职业投资者来说又有点隔靴搔痒,很多内容可以在更系统的书中找到更详细的阐述。
这些人都是很厉害的人,能够委托他们打理自己的资产肯定是幸事。但这并不代表书写的好。
零、山寨感的名字
前有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后有高毅资产《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投资中不简单的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书中有提到: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是模仿《投资最重要的事》起的(邱国鹭自己说是「东施效颦之举」)。本意是投资需要考量的内容非常复杂,但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能够直接触及投资的本质,即价值投资。邱国鹭在书中也论述了自己的投资思路、基本原则、策略、方法等。这本书写于 2013 年左右。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写于 2017 年,则是邱国鹭自身投资思路的具体展开,书中主要囊括了他和高毅资产其他同事有关的交流纪要和演讲,更有时效性,也更散乱。
一、邱国鹭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一书的主要内容写于 2013 年之前,虽然有明显的时代局限,但也封存了那个时候的一些行业看法和判断,好像「琥珀」一般。我自己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入行的,所以书中的很多内容,看上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回头看,邱国鹭的投资思路和体系并没有太多值得记录的部分。总的来说,邱国鹭更重视行业配置,风格更偏逆向投资,对于高估值和成长还是比较抵触,认为高估值投资需要预测未来的远见,而这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
在 2013 年那个时候,我认为这句话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市场当时的高估值都是一些「小票」,事后来看,长期持有那些高估值公司的还能获得不错投资收益的人确实是极少数。
虽然体系和框架没什么好说的,但是里面有一些观点的阐述还是很有意思,这里以问答的形式摘录出来。
Q:成长和价值的关系?
A:成长和价值不可割裂的,一个没有成长的公司很难说有很高的价值,一个估值过高的成长公司也很难说是好的投资标的。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殊途同归,都是希望现在以五毛钱的价格购买未来价值一元钱的企业(P0 << Vn),区别在于企业价值支撑的来源不同。成长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源于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P0 < V0 << Vn),价值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源于企业当下的情况(P0 << V0 <Vn)。
Q:好公司的两个标准?
A: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护城河,利润率);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增速)。一比二重要。
Q:为什么对政府扶持的新兴行业要谨慎?
A:政府支持其实是增加了供应,结果往往是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等。
Q:极端价格是谁决定的?
A:由最大的傻瓜决定的。上涨时的价格最终是由头脑最发热的人决定的,下跌时的价格最终是由最恐慌的人决定的。
二、邓晓峰
邓晓峰是做社保基金出身,应该算是一名做相对收益的基本面投资选手,而不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
邓晓峰比较在乎历史数据的梳理,很多演讲中都能看到他罗列很多的数据成果。他更喜欢根据数据去自行分析,得到结论。
邓晓峰更喜欢增长的行业,更喜欢跟踪而不是预判。当然,他也在电力行业赚到了不少钱。比较神奇的是,虽然他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但他的优势行业反而是一些价值投资者不太看得上的行业,比如汽车、通信等等。邓晓峰的优势可能来自于勤奋。
总体感觉,邓晓峰是一个很厉害、很聪明的选手,但还算不上是一个伟大的投资者。
三、其他人
卓利伟更像是研究负责人(虽然不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论述更多,这种研究方法有 2008 年那一批研究员的影子。
孙庆瑞有债券投资背景,投资思路上会结合更多自上而下的宏观因素。
冯柳很难定义,估计得找时间专门讨论。